APP下载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019-09-10陈晓东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示范课语文课比赛

陈晓东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的常态,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很重要的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非常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了不同学段的目标。当今的语文课,无论是比赛示范课,还是平常的教学,都离不开阅读这一环节。随着中考和高考改革的深入,国学和传统文化地位的提高,语文在三大科中的地位在凸显,如何能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阅读的呼声是最高的,可以说这是语文课的基础。

我们暫且不能确定哪种阅读形式是高效的,但至少我们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首先,不要让阅读流于形式。现在,特别是比赛课示范课与平常的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平常课阅读以预习和快速默读敷衍了事,匆匆快速进入主题,比赛课师范课阅读的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师生很放得开,都很愉快,但总感觉流于肤浅的形式主义。

不要让早自习没有读书声。我始终认为大声的朗读对于识记知识是特别重要的,这是学生时期多年的心得体会,从教以来一直坚持早自习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不单是背诵朗读,更是普通话的一次大胆的练习。背的好说的溜,坚持下来,好处多多。实际是,现在的孩子很少愿意大声朗读,老师的劝勉也是点到为止。

不要让交流只是给别人看。那些示范课上我们在学生中间走走,和学生交谈的场景,在平常的课堂上却鲜有所见,我们的耐心在职业倦怠里被消磨了还是我们太注重知识讲解的速度了。诚然现在的课程在减少之后依然任务稍重。耐心地等待,走走观察,不要只是在讲台上焦躁地问:“大家都读完了吗?”我们不能用教材大纲全解去剥夺一个学生最初的课文感受,思维经过碰撞后就会产生火花,那就是智慧。

我很期待教材参考书之外的理解,很期待结合现代思想观念的孩子们对于经典文本的新认识。就比如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王》,很多学生就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老王没有很快逝去,如果老王他不知道感恩,只是向杨绛先生一味的索取,要怎么办?学生阅读课文联系现实,给了我一个很大胆的假设。学生们展开了积极的思考,寻找到了近乎完美的答案,这就是自我阅读的丰硕的成果,比考一个高高分数都让我高兴。语文课除了知识外不就是想让学生们明白更多“人情世故”,学以致用吗?让学生能有正确的三观,这不就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的目标吗?发现了以上问题,摸索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了一下的一些做法。

给学生充足的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不追求教学任务的快速达成,布置好预习复习的任务,学习的时候等待他们完成初读再读快读跳读等。囫囵吞枣,狼吞虎咽,饥不择食,肯定是没有什么好的效果的。给学生阅读解读的空间,上好大阅读,图书角,阅览室,课堂,都是我们阅读的地方;课本,阅读材料,试卷,名著,课外书,都是我们阅读的内容;老师们讲授的,文章分析获得的,联系现实的奇思妙想,都是我们阅读的角度。特别欢迎学生和我就文章的某一点辩论,我相信“真理越辩越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理胜于雄辩”。也就是给学生阅读表达的权利。

给学生多种形式的阅读尝试。朗读、朗诵、默读、快读、范读、泛读、自由读、齐读、比赛读、比较读、录音、轻声读、方言读、批注读、英语读等,寓教于乐,不拘一格,具体课文具体分析,选择最适合的阅读方式,做好阅读训练。

给学生阅读过程明确的评价。我们鼓励学生做多样化多形式的阅读体验,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文以载道”。阅读的效果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评价就是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正确的理解。培养孩子的勇气,语文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评价的形式也需要多样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从音色、节奏、声调、语气、重读轻读、长短句、段落小标题、普通话等角度,清晰明确的交流才能有共同的提高。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阅读教学还会发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那我们就继续坚持抓好落实,看实效,矫正错误,总结经验,促进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主题,建立系统完善的语文思维体系,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示范课语文课比赛
“研究数学之本,体验数学之美”
语文课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命题者的话
示范课答题专业户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