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探究
2019-09-10冉自奇
冉自奇
摘 要:为了提升高中学生在高中历史的学习当中更加高效率的进行学习,老师采用了多种方法步骤。并且因为教育改革的发展原因,我们的历史课本也逐渐进行了改朝换代,学生要想在新课本历史学习当中,更加高效率的进行历史学习,就应该相应的改进学习方法。并且历史学习的主要就是做到历史时间轴的梳理。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通过黑板上书写,把历史发展顺序,按照时间观念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学会列举历史发展树形图。这样对于历史的学习能够更加高效率,并且清楚明白。
一、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过程
在固有的历史传授课程当中,会发现,老师都是按照历史的发展时间顺序,按照课本的备案顺序,从头开始为学生进行讲解,也就是从历史的发源开始,一直讲解到历史的近代。这样的讲解方法,虽然说对于历史的大局观来说,从头到尾都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在学生复习当中也能够知道自己的哪個知识点的薄弱进行复习。但是从新课改以后,高中是历史教学,周边换成了一种新型模式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时间轴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就是不再采用固有的,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来进行教学,而是说老师在进行课堂讲授当中,利用某一个主旨,围绕着这个主旨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型发展,为学生传授历史发展知识。这样的讲解,也就是说,比起之前全面的一个讲解,反而习惯了,在全面当中截取某一个点进行一个解剖,从这个点再进行深入,以这个点为基础往上扩展进行讲解。老师在进行课堂内容备案时,可以选取一些比较经典的历史事实,从历史事实这个主旨再进行深入的,一些小知识点的传述。通过这种空间跳跃方式的传授,学生一边要跟上老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历史知识学习,一边也要面对老师的提问,复习之前刚刚讲过的一些历史知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都进行了巨大的变化,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壮大。从一个点概括到一个面,也就是空间观念的培养,历史教学方法。老师利用空间观念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了历史知识过后,也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结构。这需要老师在课前对历史课本内容一定要具体详细,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会遇到的问题。这种空间的教学观念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思维方式,并且能让学生采用更加敏感的眼光以及活动去看待整个历史宏观过程。
二、注重知识梳理,扎实基础
尽管采用时空观念的模式,学生进行了历史知识的有点到面的概括性的讲述,但是也要注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习惯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梳理。梳理过程可以配合的时间观念来进行,比如说列举一个老师在课上讲解过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这个主题扩展思维,把与主题相关的历史事实进行讲述。在这种历史知识不断的梳理讲述过程当中,老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复习,课堂上所讲之外,也要不断的为学生补充新的历史知识,补充新的历史知识,并不会让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变得复杂,反而能让学生们对于历史知识梳理更加清晰。这是因为有一个点到一个面的讲述,必定会有所遗漏,要在学生不断进行历史知识梳理的过程当中,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历史地基。通过这样一步步建立学生脑海当中的时空观念,对于历史知识有一个大概的梳理,并且能够做到有点向面的进行讲述,那么学生的历史课程的学习就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了。其次是在进行历史知识讲述当中,一定要拿那些具有关键出名的那些历史事实来进行重点掌握。在进行有点到面的讲述当中,可以利用那些出名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知识,为一个重要的关节点,让学生进行记忆。因为这种时空观念的进行课堂讲述,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课本上并不一定完全贴合老师所讲的时空观念,所以老师在进行内容备案时,一定要注重一个完整性,在时空观念当中。学生在一个完整并且完整的时空观念学习当中才会,更加熟练的为学生的脑海当中构建一个稳固的时空地图。
三、利用时间轴构建知识体系
因为历史它毕竟还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发展,也就是从开始到中间到结束。那么老师除了在为学生们构建时空构架,进行知识梳理当中,也还要从时间当中为学生进行梳理,也就是说不能完全的抛开时间,只从空间方便进行历史传授。历史知识的梳理,一定是一个时间与空间相互结合的方法。空间是具有一定的混乱性的,而时间内又能把空间的混乱得到一一的归位。学生通过空间构架,明白了大大小小有点到面的累积的历史知识,又能通过时间顺序,把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的分类,这样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自然有所提高。教师也可以把时间轴的绘制技巧和方法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时间轴,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论:像高中历史这样复杂而又繁多的知识,正适合利用时间与空间相互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庆春.跟随榜样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5.
[2]李清启.高中历史教学的高效方法与策略[J].历史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