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文本细读法引领学生自主进入古典诗歌意境

2019-09-10赖丽贵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意境

赖丽贵

摘 要:理解古典诗歌意境是诗歌教学的重难点。笔者结合文本细读理论,以品读关键词句为策略,以引领学生自主进入古典诗歌意境为目的,提出了品读诗眼、关键词语、修辞句、特殊标点符号、主旨句等五种具体方法,并贯穿“替换法”“删除法”等语言品读法,有效指导学生自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从诗歌所写之“境”,进入诗人所传达的“意”,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

关键词:文本细读法;古典诗歌;意境

诗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作为诗歌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如何引领学生自主进入诗歌意境的学习?源于语义学文学批评理论的“文本细读法”给了教师很大的启发。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以文本为材料,对字、词、句、标点符号等语言材料进行深入解读,细致分析文本所采用的艺术手法、结构形式等,以达到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的目的。本文将结合文本细读理论,主要以笔者教授《行路难(其一)》一课中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通过品读关键词句,引领学生自主进入古典诗歌意境学习的策略。

一、抓住诗眼,自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意境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语,抓住诗眼进行设问能总领全篇,牵起对整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充分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由点及面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行路难(其一)》教学过程中,笔者抓住诗眼“难”设计问题:你从哪些诗句中读出了李白“出走翰林”后面临的“难”?学生通过对诗句的朗读和理解之后,不难发现诗中句句体现诗人面临的“难”——面对“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却无心于美食,美酒佳肴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困苦挣扎之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体现出诗人刚刚出走翰林,内心不知前程归何处的迷茫之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则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路上的险阻艰难……学生理解了诗眼“难”,也基本能理解诗歌的内容,也就品味出了诗歌的意境。

准确找到诗眼是快速把握诗歌精髓、深入理解诗歌意境的一种诗歌鉴赏方法。为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确定一首诗的诗眼。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首诗未必有明确的诗眼,若有,诗眼可能是诗中一字、一词,也可能是诗中一句。诗眼的位置是不定的。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诗眼通常为句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可能出现在标题、抒情句等位置。总之,诗眼的位置不固定,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训练。

二、自主品读诗中关键词语,理解诗歌意境

诗歌语言是极度凝练的语言,深入研读一个关键词,可以以点带面深入诗人的内心,从中体会到诗人的感情,悟出诗歌的内涵。其中动词与形容词最能营造诗歌的“境”,通过对这两类词语的品味,理解诗歌的“境”,再从中品出诗人寄寓其中的“意”。

品读诗中关键词语,细化诗歌意境的策略几乎适用于每一首诗的赏析。《行路难(其一)》诗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一句连用“金”“清”“玉”“珍”等形容词,极言宴会场面的奢侈豪华,然而此时的诗人刚刚“出走翰林”,梦想破灭、前程迷茫、无心饮食,宴会越是热闹奢华,越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极度苦闷;“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连用“停”“投”“拔”“顾”等动词,细细品味,诗人举杯欲饮又无奈放下,举起筷子又无心饮食的形象就跃然纸上。诗人通过四个动词营造出的“境”,品味之,不难品出诗人此时苦闷、迷茫的“意”,从而也达到了深入理解诗歌意境的目的。

学习品读诗歌语言的方法是实现自主鉴赏诗歌的最重要途径。如“词语替换法”,即把原诗中的某个关键词替换成另一个词,再前后对比研读。如上例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月下飞天镜”中的动词“飞”替换成“沉”,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月下飞天镜”与“月下沉天镜”的区别,就读出了“飞”更能表现出诗人的豪迈、意气风发。用词语替换法既品出了诗人的感情,也感受到了诗歌用词的精妙,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更加准确。

当然对词语的品读并不局限于动词和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等任何一种词性的词语都有可能蕴含着诗人的匠心。如《行路难(其一)》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中数词“十千”“万”极言其大,写出了美酒佳肴之珍贵,朋友宴会之奢侈豪华,十分值得品味。

三、自主品读修辞句,读出境外之音

诗歌语言具有跳跃性,诗人要将抽象的心情与思想具象化,使用修辞就成为诗人常用的方法。通过对修辞句的解读,能读出诗人在诗句表面没有表达出的感情或不便明示的思想,即境外之音,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行路难(其一)》一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运用了“用典”手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背后的两个典故,不难读出诗人在典故中暗含的怀才不遇、渴望遇到明君赏识并重用自己的愿望,这也是诗人通过本诗表达出的重要心声。

诗中“行路难!行路难!”一句使用反复手法,强烈地道出了诗人内心的“难”与前程的“难”。教学实践中可用“删除法”对句子进行品味,如将“行路难!行路难!”删改成“行路难”,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删改前后的区别,学生不难感受到反复的修辞手法能让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诗人正是通过这种手法强化了诗歌感情。

四、抓住特殊标点符号体会诗歌感情,填补诗歌意境中的空白

古典诗歌中的标点符号多为后人所添加,但毋庸置疑,丰富的标点符号不仅有利于读者对诗歌朗读的处理,更有利于读者理解诗歌所表达感情,尤其是诗中的感叹句、疑问句、设问句等标点符号的句子,更应引起师生的注意,值得细细品读其中韵味。

《行路难(其一)》中“行路难!行路难!”一句连用两个感叹号,强烈地表达出此时诗人彷徨不安、急切不安的内心独白。教学实践中可引导学生仍用上文所提的替换法进行品读,将诗中的两个感叹号分别用逗号和句号替换,再反复朗读比较替换前后的区别,学生不难读出,感叹号,尤其是连用两个感叹号更能表达出诗人感情之强烈,从而填补了诗歌意境中的一些空白处。

五、抓住主旨句,自主理解诗歌内涵,深化诗歌意境理解

主旨句是一首诗的主题句,是诗歌的重心所在,对全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能从中直接读出一首诗的核心思想,因此深入品读主旨句,更有利于读者直击诗歌核心,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通过主旨句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深化诗歌意境的策略是广泛适用于古典诗歌教学的。《行路难(其一)》的主旨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通过反复诵读,逐词逐字地品读赏析,乃至要求将主旨句学以致用,学生就不难从中理解到李白虽然经受磨难,但仍不失希望的形象,也深入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即对本诗的意境也有了最深刻的理解。

运用文本细读法,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诗眼、关键词语、修辞句、特殊标点符号、主旨句等每一个细节加以研读,逐层深入,能实现“意”与“境”多方面全面解读,突破了古典诗歌教学“进入意境”的難点,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深刻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在细读文本过程中贯穿“替换法”“删除法”等具体的诗歌鉴赏方法,学生在方法的习得中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甄亚歌.诗歌教学之“诗眼解读法”[J].教育现代化,2019(06).

[2]赖玉红.孙绍振文本细读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3]胡晓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法的运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4]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苏州: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5]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意境
春色满园
小议高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策略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