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幸福指数的思考
2019-09-10刘世伟
刘世伟
摘 要: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特殊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导致普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较大,心理压力也很大,进而有时出现一些消极情绪,影响其管理和服务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期累积的心理压力不能有效缓解极易降低辅导员幸福指数。因此要精准分析,对症下药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来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构建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心理干预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工作模式,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幸福指数。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幸福指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8-0166-03
Abstract: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mselve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makes the work of counselors in gene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e difficult and psychologically stressful. Sometimes, some negative emotions appear, affecting their management and serving students. Long term accumulation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 cannot be effectively alleviated easily 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s to bring greater sense of job burnout.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vocational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combined with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chool,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chanism and social support system work mode, improve the happiness index of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nselors; happiness index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①。国家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辅导员工作的现实性,辅导员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反而有所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辅导员的身心健康,降低了辅导员的幸福指数。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社会或者家长却是普遍具有这样的想法:辅导员就是班主任,或者是保姆,管理和服务学生的一切吃喝拉撒睡等,是一个“用起来重要,用之后次要,总结起来可以不要”的职业。例如就发生过家长打电话嘱咐辅导员提醒他的孩子按时吃饭的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社会认可度的不高,导致辅导员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大多高职院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如职业准入机制不严格、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价机制不太规范等。因此许多高职院校辅导员在组织上无归属感,在生活上无保障感,在事业上无成就感,这种尴尬的现状往往会形成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家庭生活压力较大
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部分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他们正面临成家、结婚、生子等各个方面的生活压力。但是工作性质的“无边界性”,如提前到岗,各种突击检查加班,工作8小时之外开展活动、走访宿舍、与家长沟通等。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陪伴孩子。而且,辅导员承受的工作压力与现实的工作待遇完全不成正比。
(四)日常工作任务繁重
辅导员工作内容过于宽泛,又处于学校管理机构的最底层,日常事务过于繁杂琐碎,既包括学生吃喝拉撒睡、还包括思想教育,甚至还有行政管理工作。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不知道由誰做的工作,就都安排给辅导员;凡是有紧急情况,就要辅导员上。辅导员既要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又要是学习上的补习老师,既要是生活上的辅导员,又要是心理上的疏导员,既要是不良情绪的垃圾桶,又要是安全上的保卫员。对某些家长而言,甚至还要是高级保姆。
(五)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能跟上学习进度,完成课时。或普遍存在自律性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感叹于自身的学历,比较社会单位的用工高要求高标准,对前途深感茫然,或甚至部分高职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念模糊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尤其是高职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时间,其余一年是在实习单位,更是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这些因素都给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难度和巨大的工作挑战。
(六)职业成就感较低
高职院校辅导员虽然是学院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相比,存在着投入方面的高期望、高强度、高要求,产出方面的低回报、低创造、低发展的“三高三低”现象,其社会地位、经济待遇远不如专业教师,使得辅导员的幸福指数不高,职业归属感不强,导致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的特点。还有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不同,使他们对辅导员的认可度不高,有些学生甚至与辅导员对着干,造成一些辅导员产生挫折感、失落感。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不良影响
(一)严重影响学生工作
辅导员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的养成与综合素质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②。若是辅导员长期处于巨大心理压力的消极状态,有消极悲观的心境和烦躁不安的情绪,甚至严重反感并排斥自身工作,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这种消极倦怠的工作情境就会对学生的积极进取状态起到阻碍作用,严重地打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开拓创新、展现自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二)严重影响家庭和谐
高职院校辅导员长期处在繁忙紧张、起早贪黑的工作状态,这就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不好的影响,严重的会对家庭生活的和谐造成不良影响②。有时候辅导员会把在工作中产生的烦躁、抑郁和不愉快的不好的心理状态带回家中,导致其与伴侣、儿女的关系都会受此影响。一些高职辅导员会为了家人把在工作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深埋心底,但是这种做法在长期积累之后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
(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过度的压力给辅导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在辅导员这个工作群体中,很多人都会出现身体处于亚健康、生理周期不规律等身体健康问题。有调查指出,很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心理上都会有一定的烦躁或者是抑郁等症状,这些症状若是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舒缓,就会导致轻度心理疾病的出现,严重的还会造成身体器官出现病变等不良后果。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压力解决对策
(一)完善辅导员政策支撑
1. 完善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尽管《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对高校辅导员基本要求和职业能力标准等进行了规范与要求,但并未涉及辅导员的准入机制。所以,教育主管部门或人社部门要组织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才能进入高校辅导员队伍。严把“进口关”,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辅导员的含金量,提升其社会地位。
2. 完善辅导员 “双线晋升” 政策。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学生工作的特点,单列指标,单独评审,制定专门的辅导员“双线晋升”政策。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后备人才库,有计划地向管理工作岗位选派推荐优秀辅导员,促使辅导员走行政化道路。
3. 完善对辅导员工作的督导。要加强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督导,健全评价体系,搭建培养培训平台,夯实经费保障机制。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对于辅导员工作要加强跟踪落实督查,不能布置下去,就石沉大海,要看到效果,出得实效,还要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形成理论。
(二)提升辅导员职业声望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对于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要大力宣传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突出辅导员的先进典型,引导社会转变对辅导员的认识,提高辅导员在社会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真正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使辅导员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一批优秀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健全辅导员管理机制
1. 规范选人机制。做好辅导员的选聘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③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需求,如男女生比例等,确定辅导员选拔条件。
2. 完善培训体系。高职院校要以促进辅导员专业成长和素质提高为出发点,整合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设立专项经费,制定培训规划,坚持岗前培训与业务培训、专题培训与调研考察等相结合。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思政工作、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技巧与策略,快速成长。资助他们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3. 完善考评机制。高职院校要做好辅导员的岗位分析,明确辅导员的职能定位、岗位职责以及职业规范,坚持“四结合”的原则: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④。形成独立的、符合辅导员岗位特点的绩效评价制度,克服 “一票否決”。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晋职晋级、奖励惩处和续聘解聘等挂钩,保证辅导员绩效考核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4. 健全薪酬激励。辅导员薪酬要与工龄、工作量、工作难度以及工作业绩等方面挂钩,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例如上海大学按照五个层次来进行薪资鼓励,三级辅导员的收入就能够接近或达到部分副教授的薪水水平。
5. 明确工作职责。确定辅导员职责、任务、权限及责任,使辅导员从琐碎事务中脱身出来,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主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高辅导员的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
(四)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
1. 树立正确职业理想。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严格遵守 “爱国守法、敬业爱生、 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⑤ 的职业守则,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以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精神动力。
2. 努力提升职业能力。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面的工作技能、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见识,真正投身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提高心理素质水平。能够学习掌握心理调适方法调节心态,不断提升心理耐挫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生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不断提升心理调试能力,改善自我心理环境。辅导员只有对自我认知进行不断地调整,对自己的不足能够坦诚地看待,不給自己施加无用、无知的工作压力,才能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到自我效能,积累到工作经验,获得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
(五)形成应对社会合力
1. 引入心理干预机制,完善辅导员心理档案。建立完善的预防及应对措施,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素质培训,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使其掌握自我调节方法,缓解自身的心理冲突,降低心理压力。
2.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丰富的应对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为辅导员的工作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应对资源,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辅导员角色。家庭要充分理解和支持辅导员工作,做好贤内助,搞好家庭服务,免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辅导员的教育管理事业中,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注释:
①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R].2006-9.
②涂春华,衷敬华.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压力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51-153.
③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R].2014-3-25.
④林洁,景毅,罗忆.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95-97.
⑤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R].2014-3-25.
参考文献:
[1]刘延金,余红梅,廖克莉.关于高职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3(23).
[2]李岚.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吉林教育:高教,2009(11):111-111.
[3]张加亮.对高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08).
[4]王玲.困境与出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转向研究[J].成人教育,2014(08).
[5]郑柏松.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
[6]速英姿.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