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双塔式教研工作机制的建构
2019-09-10黄敏娟
黄敏娟
摘 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教研机构在促进教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建立区域双塔式教研工作机制有其必要性。双塔式教研组织由塔底、塔中、塔顶组成,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承担各层的职能。双塔式教研模型从目标、内容、方式、协同等方面构建一套多组织相互配合的教研工作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区域幼儿园教师的成长,整体推进区域幼儿园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幼儿园;双塔式教研工作机制;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1/24-0094-04
我国基础教育的教研机构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各类教研活动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难题。尤其是区县级教研机构,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教研人员数量有限的前提下,区域教研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立一种可行且长效的教研工作机制对于破解上述难题显得极为重要。
一、建构区域双塔式教研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教师的专业性程度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质量,这一观点已被多项研究证明,也已达成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专业要求。当然,教师的专业化需要通过专业成长来实现,而区域性的教研活动作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优势,理应受到重视。
然而当前对于城市各区学前教育而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数量的增加、教师间专业水平差距的拉大,使得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面临着多样的挑战。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区域教研工作呈现出如下现状与挑战:一是区教科院有一名学前教育教研员,面对3000多名幼儿园教师和160多所幼儿园,如何实现全员有机参与区域性教研?二是区域内的幼儿园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分布在不同的街道,各自关注的内容又略有不同,因此,除了参加一些常规的全区性活动外,基本上都是各自为阵,区域教研如何更好地促进园际间的深度交流与联动?三是全区教师队伍差异明显,不同層面的教师专业水平不同,关注的问题也不同,区域教研活动如何满足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四是区域教研的主题期望在关注常规活动质量的同时,也要关注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关注研究的宽度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研究的深度问题,何种组织架构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诉求?
为了突破区域教研工作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本研究拟建构一套区域双塔式教研工作机制,把区域教研机构作为撬动整个教研工作的支点,同时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类人力资源的力量,实现在保基本之上促发展的目的,真正做到区域学前教育均衡、整体地持续发展。
二、区域双塔式教研机制的核心概念
区域特指一个具有统一、稳定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人口构成、经济发展形态和教育历史积淀的具体的行政区域,即具体的市、区、县、片。文章中区域教研工作机制特指在区内,以区教研机构的教研员和全区幼儿教师为主体,通过整合各类人力资源,构建功能互补、点面结合、持续推进的路径和方式,以提升区域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机制”源自机械学的概念,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简言之,机制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结构,二是由各部分相互作用而呈现出的整体功能。区域双塔式教研工作机制的建构,是指将全区各类人员纳入到两座相互关联的塔式组织管理体系中,将区域引领与自发自愿的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功能互补型教研模式。
三、区域双塔式教研的组成结构
以区县教研部门为塔尖,区域领军人物和领头幼儿园为塔中,参加教研的幼儿园管理人员或教师为塔底,建构双塔式教研组织结构,并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与研究。其中一个“塔”为“片区联盟小组”,聚合全区所有幼儿园横向开展保底式的学习。另一个“塔”为“专题教研联组”,聚合全区的骨干教师从纵向开展深度研究(见图一)。“片区联盟小组塔”由区教研部门、片区小组组长、全区幼儿园三级部门构成每个片区小组由10所幼儿园组成,其中由一所质量领先的幼儿园为组长,在区教研部门的指导下,由组长组织组内幼儿园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专题教研联组塔”由区教研部门、联组组长和副组长、全区部分骨干教师组成,分别组建“生活”“运动”“主题教学”“游戏”4个专题小组,每个小组人员不超过20人。小组活动在区教研部门的指导下,由组长组织骨干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见图二)。
四、区域双塔式教研工作的模型及运行机制
(一)塔内各层级的职能
塔尖层主要承担决策、引领、统筹、调控的职能,确定各项工作的努力方向和行动路线,引领各个研究组的专业发展,统筹安排各个研究小组及各项工作的相互搭配,并在过程中及时根据问题采用多种手段予以调控。
塔中层主要承担示范、组织、指导、协调的职能,在塔尖层的指导下,为组员呈现榜样范例,召集组员形成团队开展学习与研究,对成员进行指导和帮助,并在小组活动遇到问题时及时予以协调和解决。
塔底层主要承担案例呈现、自主学习、同伴互助的职能,在塔中层的组织与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为小组成员呈现自己的实践现场,并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实现共同提高。
(二)双塔的异与同
两座“塔”的组织架构相似,但是为了相互配合以整体推动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其功能和任务各有不同。有学者在讨论用技术来支持学习和教育时,提出“成功而有效的技术,应该能为新手提供简单的开始方式,即‘低地板’,同时又能让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日益复杂的项目,即‘高天花板’”。这样的理念在教研机制的建构中同样适用,既应该有规范简单动作的“低地板”教研内容,又应该有追求复杂专业的“高天花板”教研内容,而“双塔”正是尝试着发挥这样不同的功能。
从教研的目标和任务来看,片区联盟组的任务是保低,重点关注幼儿园的基本规范;专题教研组的任务是提升质量,重点关注高质量活动和高水平支持。从内容上看,片区联盟组关注全面,除了开展兼容性比较强的专题教研外,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全面视导和帮扶,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基本规范,例如教研的主题为园本教研,在关注有效组织教研的同时,由于各园教研的主题不同,也就同时关注了不同类型的活动;专题教研组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聚焦到具体点位进行持续的研究,保证研究的深度。从参与教研的人员来看,片区联盟组面向全区所有幼儿园,根据每次活动主题的不同,各园自行决定参与的人员;教研联组的成员设定为成熟型的骨干教师,经过自主报名、园所推荐、区教研部门选择等步骤确定最终的人员,并长期固定参加小组活动,保证小组活动的持续性和深度。从专业引领人员来看,片区联盟小组主要由组长负责组织和引领,由于教研员人手有限而形成了不定期参加的小组活动,同时不定期聘请专家对小组进行指导;专题教研小组则由教研员、外聘专家、组长固定参加活动并进行专业引领(见表一)。
虽然“双塔”在多方面有不同,但同为教师发展的组织,其在目的和研训方式上是相同的。从目的来看,“双塔”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区域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另外,阅读、观摩、实践、反思等方式作为有效的教师成长途径已然形成行业共识,因此,“双塔”的活动均应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以期达到各自的目标(见表二)。
在具体的教研主题中,每个小组都具体经过以下五个主要步骤:阅读、观摩、实践、反思、交流。阅读阶段,各小组结合教研主题选择相应的书籍,成员按照读书计划完成粗读和精读任务。观摩阶段,成员观摩组长或部分组员的实操现场,相互学习和研讨,共同努力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实践阶段,每位成员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运用所学的内容,并借助组长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实践。反思阶段,每位成员结合所阅、所看和所做,分析自己的行为和效果,并有意识地调整和完善。交流阶段,成员将自己的所阅、所思和所行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向他人进行讲解,进而在讲解中实现自我提升。然后,又自然进入下一轮的循环。而所有阶段,都浸润着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研训策略(见图三)。
(三)双塔的协同之处
双塔之间并非平行地各自运转,而是协同共进。其协同之处在于:一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双塔的组长有相互观摩的例会机制,保证组织者、指导者的同步发展;双塔的专家与培训内容资源有共享机制,保证整合资源,发挥最大功效;双塔的研究成果有分享机制,定期由各组内推荐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由区县教研机构提供展示与交流平台,全区共享各组的成果。二是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由于专题教研组在一个固定的方向做持续研究,容易形成比较系统的成果,因此可将成果转化成片区联盟组的使用资源,同时通过联盟组反馈使用效果,专题组再次完善。例如:游戏组通过反复学习与研究,梳理出适合本区县的游戏实施细则,通过片区联盟组在全区幼儿园进行使用,并评估各园游戏开展的情况。通过评估再反观细则的内容是否适宜,予以优化。人员方面,由于专题教研组的成员是从骨干教师中擇优选拔,且长期固定参与研究,因此,在各片区联盟组内承担着协助组长开展小组活动的任务,将教研联组的学习所得在片区联盟组中进行传达,发挥辐射的作用,同时,通过传达也帮助了教研联组教师梳理自己的所学和所思,实现经验的升华(见图四)。
相较于传统的区域教研工作,双塔式教研工作机制提供了两种不同功能、内容以及参与方式的教研组织,同时充分发挥了两个组织的相互协同作用,让区域每个教师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的位置,并获得适宜的发展,这将有利于区域学前教育的整体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9/14/content_2224534.htm,2012.
[2]崔永奇.论区域“三三”基层教研机制的建构[J].南方论刊,2012,(10).
[3][美]米切尔·雷斯尼克.终身幼儿园:将创造力进行到底[M].赵昱鲲,王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