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言特点,促进多元发展

2019-09-10孙世梅吴立岗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母熊丰子恺猎人

孙世梅 吴立岗

教学活动一:多向联结,唤起阅读愿望

师: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人的名字。(板书:李叔同)每次写下这个名字时,老师必然会生出一种崇敬之情,因为他是号称“二十文章惊海内”的一代大师。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文学、戏剧等多种才艺于一身,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很了不起的艺术成就。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他有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弟子,大家知道是谁吗?

生:丰子恺。

师:(板书:丰子恺)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戏剧家、散文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两位名家的作品。(板书:已死的母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丰子恺创作的漫画,这是李叔同为这幅漫画题写的文字。先有画,后有文。首先请同学们走进李叔同的文字,轻声读读这篇文章。

(屏幕出示以下内容,生自由轻声读文)

已死的母熊

李叔同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评】介绍文章与画的两位作者,因其了不起的艺术成就,引发学生的钦佩之情,由此产生阅读期待。这样的导入,让作者与作品建立联结,学生不仅了解了学习内容的相关背景,对作家作品的向往与阅读意愿也油然而生。

教学活动二:自主发现,得意、得言、得法

师:在读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这篇文章同我们平时学习过的大多数课文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这是一篇文言文。

师:(板书:文言文)对了,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以前接触过文言文吗?

生:我接触过,读过《世说新语》。

生:没有接触过,但是我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大多是白话文。

生:见过也读过,就是带有“之乎者也”的。

师:以前接触过的,我们今天便温故知新。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初识文言文,更要有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这篇文章,一边读一边体会,看看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子最有文言文的味道,把这样的文字圈画出来,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默读、圈画,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我觉得“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的“以”字有文言文的味道。如果是今天,我们就会说“用枪击中了母熊”。

师:非常好!这么一互换,你还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有一些成语、谚语也含有这个“以”字,能想起来吗?

生:以卵击石。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生:以牙还牙。

生:以眼还眼。(众人笑)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成语、俗语中的“以”和“以枪击母熊”中的“以”用法是一样的。我们接着来汇报,还有哪一处?

生:“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这里就有“者”和“也”。我看到一些电视剧里的古代教书先生就总爱这么说话。

师:的确,“之乎者也矣焉哉,写得文章好秀才”,在文言文中,这几个字出现次数很多。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带有“之乎者也”的句子,你们看着屏幕轻声练习读一下。

(屏幕出示以下内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生轻声练读)

师:不太好读,谁来试一试?

(生读)

师:“知”通“智”,“说”通“悦”,这两处读不准,是可以理解的。这些都是出自《论语》《史记》《师说》中的文言名句,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些句子。

(生齐读)

师:读这篇文言文,同讀白话文比起来,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生:不太清楚怎样停顿。

师:的确是这样,最早的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到了汉代,人们才发明了表示停顿的句读。你们看,这是李叔同题写这篇文章的墨迹。他也只是在适当的地方加上了句读符号,与我们今天的标点符号是不同的。

(屏幕出示以下内容)

(生默读体会)

师:想要读好文言文,把握好停顿是关键,书后给出了一些停顿的提示。借助提示,谁来读读这些句子?

(屏幕出示以下内容)

(生朗读)

师:读文虽然讲究停顿,但不是一字一词截然分开,还要注意语断气连。谁再来读读?

(生朗读)

师: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遂终身不复猎”中的“遂”,我看了一下这个字的注释,是“于是,就”的意思。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不怎么用到这个字,还有这里的“复”也是这样的情况。

师:“复”是什么意思呢?看看注释。

生:“再,又”的意思。

师:有一些成语中也有这个“复”字,能想起来吗?

生:周而复始。

生:失而复得。

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生: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师:太好了!这位同学还想到了古诗里的句子。

生:我也想起了《明日歌》中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师:好极了!同学们,你们刚才说到的这些成语、诗句中的“复”字,与“遂终生不复猎”中的“复”,意思和用法是大致相同的。学习文言文,用成语、诗句来理解里面个别字的意思,是一个好办法!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同学们懂了吗?

生:猎人于是再也不打猎了。

师:于是,猎人再也不打猎了。这样表达会更顺畅一些。

生:我还发现一处写法特别有趣。“石下溪中有小熊三”,其实就是说有三只小熊。

师:对了,文言文的语序和我们今天的说法不一样,这里还缺少量词“只”。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明白。现在,你们再默读一下全文,看看整篇文章的意思是不是弄懂了。

(生默读、理解)

师:你们都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比较好理解。你们是怎么弄懂的呢?

生:我看了书下的注释。

生:我查了字典。

生:我一看丰子恺的图,就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了。

生:我们刚才通过一些成语、诗句辅助理解,就明白了其中一些字词的意思。

师:(相机板书: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漫画、调动积累)同学们看,我们不仅可以借助注释和使用工具书,还可以结合漫画来理解文章,同时,调动日常积累的成语、词语、诗句等,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现在,老师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小故事,先自己跟自己小声说说,在下面练一练。

(生轻声练习)

师: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一天,一个猎人到深山里打猎。他发现了一只熊。这只熊又壮又肥,猎人瞄准了它。砰的一声,熊被击中了。猎人很高兴,便跑过去。奇怪,这只熊虽然死了,怎么还端坐着。走近一看,这只熊抱着一块大石头。原来,石头下面的小溪里,有三只熊宝宝在玩耍,这只母熊在临死前的一刹那抱住了这块大石头,是担心石头落下砸到熊宝宝。看到此情此景,猎人心里很难过,决定再也不打猎了。

师:讲得好吗?

生:好。

师: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他在讲故事的时候用到了自己的语言,不是照着文章一句一句直接转成白话文。刚才我们初步感受了文言文的特点,理解了意思,这回再读这篇文章,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来读读?

(生读)

师:读得再慢一点,注意节奏。谁再来试试?

(生读)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段音乐,我再给大家打着手势,你们看手势体会节奏和停顿,一起朗读。

(生借助手势,配乐齐读)

【评】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教到什么程度?我想应是初步感受,不需要讲授文言语法知识。孙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其十分准确的目标定位、富有匠心的循循善诱与归纳式的教学引导,都符合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尤其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建立起与特殊的问题或任务情境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缄默知识,值得称道。学生不仅经历了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过程,对于文言文的特点,他们获得的是总体的感受与认知,教师没有支离破碎地教学文言语法知识,而是从学生的起点出发,让其在阅读过程中去发现与生成。对于文言文的意思,教师并没有让学生逐字逐句去翻译,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学生能够把这个故事讲述出来,对内容的理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既感受了文言文的特点,理解了意思,也积累了语言和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三:想象补白,读、思、说、议—体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母熊死而不倒足抱巨石的画面已经定格在这里。让我们往前想一想,假如猎人没有发现它们,母熊一家会生活得怎样呢?你的脑海中一定浮现出了一幅画面。

(生想象补白)

师:谁愿意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生:母子一起在山坡里嬉戏玩耍,一只小熊在爬树,另外两只在树桩上蹭痒痒。熊妈妈跑过来,吓唬树上的小熊说:“快下来,会摔着的。”

师:“山坡里”换成“山坡上”更好。你看到的是母子嬉戏图。

生:阳光暖暖的,河水哗哗地流着,熊妈妈带着三只小熊在河边找吃的。它们希望能够找到好吃的果子,要是能在花叢里找到蜂蜜就更妙了。它们一边走还一边闻啊闻。

师:阳光、小河、花丛……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啊!你看到的是母子觅食图,团团圆圆,其乐融融。而今,你们想象到的这些画面都不复存在了。再来读这样的句子: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

(生齐读)

师:“以枪击母熊”。枪,对猎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对母熊一家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生:枪是猎人谋生的工具。有了枪,猎人就能打猎;有了猎物,猎人的日子就能过得不错。

生:枪对母熊一家意味着危机,让它们时刻都面临着危险。

生:对母熊一家,枪可能还意味着会使它们母子分离,甚至家族灭亡。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如今,猎人就用他谋生的工具击中了母熊,母熊却端坐不倒,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读读下面的句子。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生齐读)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戏于水”这三个字上,你的眼前一定又浮现出一幅画面。读到这三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小熊在戏水,它们在打水仗,在小溪里打滚儿。三兄弟互相追逐着,笑声飘满了小溪。

师:好一个“笑声飘满了小溪”!多么惬意啊!

生:小熊在小溪里抓小鱼,它们和小鱼赛跑,溅起了一串串水花儿,开心极了!

师:好不快活啊!可是,无忧无虑的小熊啊,你们哪里知道,你们的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去了。此时此刻,再看到“戏于水”三个字时,你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再读这句话,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生齐读)

师:老师听出你们的朗读中有难过,有遗憾,有痛心。母熊多想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给予它们更多的爱啊!可它现在唯一能做的是足抱巨石。你们说,这母熊抱着的仅仅是一块石头吗?

生:还有它对孩子的爱。

生:它对孩子的保护。

生:是三只小熊的生命。如果大石頭落下来,三只小熊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师:透过这块冰冷的石头,你们看到的是母熊那颗温暖的爱子之心!看到这里,猎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一起读下面的句子。

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生齐读)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句子,我们选择关联词语来填一填。

(屏幕出示以下内容)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1.( )死而不倒,( )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2.( )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死而不倒。

生:之所以死而不倒,是因为正恐石落伤其子也。因为正恐石落伤其子也,所以死而不倒。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所以死而不倒者”,原文这里的“所以”其实是“之所以”的意思,先把结果放在前面说,后面再说明原因。那么,是什么让猎人放下了手中的枪,终身不复猎呢?此时此刻,猎人可能会做何感想,又会做些什么?同桌交流交流,发表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交流、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随时补充或者发表不同的见解。

生:猎人很后悔,他把自己的猎枪摔碎了,决定再也不打猎了。

生:我觉得猎人被母熊的所作所为震撼了。当时,他不一定做出那么激烈的行为,可能是默默地把枪带回去挂在家里,警示自己,也警示别人。(掌声)

生:猎人很难过,他埋葬了母熊,然后领养了三只小熊,把它们抚养成人。

师:只能是抚养成熊。(众人笑)

生:猎人十分后悔,他顿足捶胸。

生:枪是猎人谋生的工具,他不打猎以后怎么生活呢?

生:我觉得这是他以前的想法,我们也可以理解。但是看到这一幕,他以后一定想用其他的手段谋生了,他肯定不再打猎了。

师:非常好!通过你们刚才的讨论,我发现大家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是最值得表扬的。我认为大家的想象都很合理,看来这个故事发展到这里,还有许多种可能。同学们刚才说的难过、后悔、自责等情感,都是“猎人感动”中的“感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与我们今天说的“感动”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刚才的体会融入朗读之中。

(生朗读)

师:同学们再来看丰子恺的这幅漫画,我们先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尝试着背诵一下这篇文言文。

(生观察漫画,练习背诵)

师:看着这幅漫画,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屏幕出示丰子恺漫画)

(生齐背诵)

师:由一幅漫画,由六十六个字的文言文,我们想到了一组连环画。

(屏幕出示以下内容)

(生观察,陷入思考)

师:其实,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想象与思考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在课后更多地去阅读、积累文言文,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尝试创作一个最新版本的《已死的母熊》。

【评】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想象。孙老师引导学生对文字留有的意义空白进行补充、想象,学生不仅对文言文的意思进行了深化理解,还时时观照文言文的形式,进一步体会其用言简练、含义丰富等特点,并时时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生在这一环节有大量的语言表达实践。孙老师将想象、表达、积累与体会文言文的人文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总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在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目标中提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大都短小精悍、文质兼美、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孙老师立足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准确把握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标定位,在学生初学文言文的阶段,让其感到易学、乐学、善学。文言文是美的,无论是语言、形式、内容还是情感,都充满了美的力量。课堂上,学生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培育出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在《已死的母熊》一课的教学中。孙老师力图通过以下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体验、感语文言文的美。

一是初识,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文言文的样式和特点。教学伊始,孙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试着发现这篇文章和平时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样式,拓展相关成语、诗句和带有“之乎者也”的文言名句等,让学生置身于文言文学习的广阔背景中。学生在这样的古风古韵中,燃起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这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发现与建构,教师并未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好学易学,进而乐学善学。

二是品味,让学生通过贯穿始终的诵读感受文言文之美。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了感知初读、指导停顿读、想象默读、熟读成诵等,诵读一直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这种“入乎其内,身临其境”的诵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起伏有致;读出文中母熊的爱子之举,护子之心;读出文中猎人的良知发现,终身不猎……总之,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形式美,内蕴的情感美和文中的形象美。

三是想象,让学生通过补白感受文言文的精练之妙。这篇课文是据丰子恺的漫画创作的。教学中,孙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想象一组画面,这样的一幅连环画是六十六个字所能全部包蕴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要言不烦。而这一过程,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思考力、创造力。

孙老师的教学将理解内容、关注形式、积累语言、习得方法、观照表达、发展思维等目标紧密融合,有机统整,使得课堂既有温度,又有广度与厚度。学生在这样的统整教学中,既得到了多种语文能力的提升,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与濡染。如果在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再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类似的相关文章,学生的阅读视野会进一步打开,对同主题文章蕴含的价值观会有更加深刻与多元的感悟,语文学习积累也会更加厚实。

猜你喜欢

母熊丰子恺猎人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有 “画 ” 说丰子恺爷爷
必须是红红的,必须是圆圆的
不听劝告的猎人
母熊护子
好虚弱的北极熊
熊口脱险
怪兽猎人③
丰子恺漫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