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研究

2019-09-10杨妮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新机制酒店管理校企合作

杨妮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道路上建立了一套人才培养制度,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用人制度和学生实习就业都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特点,原来“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进行调整,本文提出“走班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变化进行论述,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研究,并经过实践检验,指引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1 校企合作创新:从“订单班”向“走班式”人才培养过渡

“订单班”式人才培养是企业粗放的人才培养方式,企业在大一学年选好学生后,经过大二学年两个月的综合实习,大三学年六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并每年为“订单班”学生按一定比例提供一次奖学金奖励,对于毕业实习后留在企业就业的学生给予工作满一年报销一年学费直到报销完三年学费的激励。企业虽然付出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但疏于对订单班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企业存在解决短暂的用工缺口的目的,没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校企合作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经过对“保利酒店管理班”6届学生的毕业留存率统计,每届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留在企业就业的比例较低(15%左右的学生留下)。流失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再从事酒店行业,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实习期间不满意的经历对企业或行业的认识出现转变,从而导致人生发展方向出现调整。

(2)留在企业就业的学生职业发展遇到瓶颈,做到企业主管后继续升职困难,有的学生只有通过跳槽到新的企业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机会发展晋升。

(3)虽然加入了相应的“订单班”,但是企业对学生的定位不明确,缺乏职业发展引导,没有个性化培养,导致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相对高职院校而言,在现行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在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中积极性不高,加之现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往往在学生入校之初便建立了这种“订单”关系,培养周期较长、耗费时间和资金成本较高,从而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

(4)企业为解决用工缺口,对实习学生存在使用廉价劳动力,又因企业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形成合理用人的良性循环机制。实践教学的推进力量单一,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作用不大。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较低层次,比如参观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等。

2“走班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校企合作创新之“走班式”人才培养,是根据前期“订单班”培养的实践过程提出的新的培养模式,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必须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学校作为中介方,如何为企业和学生搭建舞台至关重要。通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有如下做法:

(1)企业挖掘和培养人才从始至终,落实过程培养。

第一学期,企业融入学校的专业认知教育。比如开展企业专家为学生作职业规划的讲座;邀请企业的优秀校友为大学生活进行指引;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加深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熟悉。

第二学期,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和技能竞赛活动,学生参加企业的员工活动。比如《餐饮服务与管理》与《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邀请企业部门经理和教师一起制定授课计划和教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校内专业技能比赛如中式宴会摆台比赛、西餐宴会服务比赛、中华茶艺比赛和酒店产品知识竞赛,邀请企业专家对比赛进行辅导和评审,将最新的实践操作标准介入学校教学过程。

第三学期,根据学生自我定位,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通过面试筛选等方式,到意向部门和岗位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业综合实习,企业为每一个实习学生配备实习导师,指导整个实习过程,并举行实习总结和分享会;学生经过企业的实践活动,可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专业技能、职业礼仪、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可以更加用心、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

第四学期,企业专家结合上一学期学生的实习表现以及自我定位,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学习路径,通过与企业师傅的互动交流,能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清晰的选定,并具备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

第五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利用好在校的最后时间。比如有“专插本”意愿的学生可提前备考,有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意愿的学生可针对性复习,打算实习就业的学生为企业面试做充分准备;毕业顶岗实习开始前,学校邀请企业到学校开展双向选择的面试,学生可以选择大二综合实习过的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也可以选择换一个企业,充分尊重学生和企业的自我需求,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企业和学生,学校提供平台调动企业和学生的积极性。

(2)限定企业选择人才的数量,提高培养质量。学生在第二学期结束前,每个企业选择一定数量(不超过20人)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选企业,企业选学生,并对每一个学生制定培养计划,通过综合实习的过程指导,让学生感受到企业重视,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改变过去“捆绑式”做法,大二年级企业选定的学生,如果企业不重视培养,学生可在大三年级毕业顶岗实习时不选择该企业。充分显示“走班式”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与企业的接触了解,加入适合自己的企业,企业可以把重心放在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加自身吸引力,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

(3)企业为学生提供发展岗位和晋升机会,毕业实习等同于试用期,对优秀的学生可以一毕业就晋升。开放中高层管理岗位给内部员工,以增加基层管理者晋升的信心;利用企业集团化优势,鼓励和推荐学生到集团旗下酒店就业和晋升;提供理论和实践培训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提供升学途徑,制定升学激励制度,如企业报销学费,在企业设置教学点,教师到企业授课等方式,为员工的继续教育打通渠道,实现边工作边学习。

(4)确立新型的培养目标,校企联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通过到企业调研和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讲座,针对真实的工作过程,校企共同进行岗位和能力分析,探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就培养目标、能力构成和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科学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校企共同参与的课程体系。努力鼓励、引导企业完成“角色”转换。由过去校企合作中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校企共同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3结束语

校企合作的“走班式”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终点,需要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学生特点,企业发展境况,合作模式也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研究一直在路上,不仅要学习同类院校的做法,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伟.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2016年课题.

[2] 宋佳佳.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J].职业教育,2011(1).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机制酒店管理校企合作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