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户与网络视频主播准社会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9-09-10张俪严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直播成为新的传播媒介的背景下,用户与网络视频主播的准社会关系以及其影响因素,以驻济高校大学生为例,以期在探究当代大学生的社交心理的基础上,丰富准社会关系的理论依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相关意见。

关键词:准社会关系;网络直播;视频主播

一、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及网络文化的普遍,移动互联网设备将远方的人联系的更紧密,但是也将离自己更近的人的距离拉远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情感寄托于虚拟网络。网络视频直播凭借内容的大众娱乐性及网络传播特有优势成为互联网行业和文娱行业发展的前列,加上网红主播的高收入加成,根据相关直播软件数据统计显,2018年21%的全职主播月过万元,9.6%的兼职主播月收入过万一时间网络视频主播与视频博主等自媒体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兴职业。

网络视频直播在丰富人们信息获取方式及消遣娱乐手段的同时,给用户带来精神上的乐趣之外还带动了社会经济的活跃,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诸如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挪用公款给女主播送礼物的,粉丝因遭主播冷眼报复主播等一系列社会负面新闻。用户做出这种不符合常理的行为在于用户单方面的与主播建立起了准社会关系,准社会关系是受众与媒介角色之间单方面建立起稳定、持久的跨媒介情境的虚拟人际关系,不会因为某次媒介接触行为的结束而终结[1]。因为准社会关系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因此网络世界的交往也可以说是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延伸。学者Schramm和Hartmann(2008)认为准社会关系由三方面维度构成:认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和行为(behavioral),是研究准社会关系的重要指标[2]。因此本文将从使用频率、孤独感、吸引程度三方面探讨对准社会关系影响。

孤独感的产生往往是自身缺乏归属感,在社会关系中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难以与社会中的其他人产生连接,人际交往不足而产生压力、孤独等负面情绪。孤独感是指不足的社会关系网络带给个体的不快乐的负性体验[3]。周芳蕊在《大学生抑郁、孤独与手机依赖:手机使用类型的中介作用》中也有阐述:大学生的抑郁、孤独与手机依赖相关[4]。大学生频繁使用网络进行交往和沟通也是因为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难以满足其自身想要表现与表达的需求,《大学生自杀问题调查报告》,发现大学生自杀是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大学生自杀率是一般同龄人的2-4倍[5],因此大学生的社交心理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究影响用户与网络视频主播准社会关系的因素,关注大学生社交心理问题,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为准社交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问题

为更好的探究研究目的,提出下列问题:

研究问题1:孤独感对准社会关系是否有显著正向影响?

研究问题2:孤独感对使用頻率是否有显著正向影响?

研究问题3:使用频率对准社会关系是否有显著正向影响?

研究问题4:使用频率在孤独感和准社会关系之间是否有中介作用?

研究问题5:吸引度在孤独感和准社会关系之间是否存在调节效应?

三、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变量测量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

本研究从2020年2月15日—2020年3月2日,通过问卷星采用线上发放问

卷的方式,共收回301份,有效问卷267份。

(二)变量测量

为了判断检验信度,本文采Nunnally(1978)提出Cronbach'sα的值应该大于或等于0.6,并且数值越大,越能反映良好的可靠性这一依据。问卷的Cronbach's α值为0.958,另外各个变量的内部一致可靠性系数都达到了标准,说明数据的可靠性较高。采用了KMO and Bartlett’s检验效度,本检验分维度的KMO值均大于0.8,总维度KMO值为0.944,数值较高,表明各变量相关性很好。

1.孤独感对使用频率:采用回归性分析,孤独感对使用频率的回归系数为0.307,T=5.243,P=0.001<0.01,

2.孤独感对准社会关系:采用回归性分析,孤独感对准社会关系的回归系数为0.410,T=7.314,P=0.001<0.01,

3.使用频率对准社会关系:采用回归性分析,使用频率对准社会关系的回归系数为0.430,T=8.169,P=0.001<0.01,

四、研究结果分析

由上述测量数值得出:

研究问题一:孤独感对准社会关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研究问题二:孤独感对使用频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研究问题三:使用频率对准社会关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研究问题四的检验结果:

以孤独感为自变量,使用频率为中介变量,准社会关系为因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在第一步自变量系数 c 的检验中,孤独感对准社会关系效应显著 (c=0.410,t=7.314,p=0.001<0.01);在第二步自变量系数 a 的检验中,孤独感对使用频率效应显著(a=0.307,t=5.243,p=0.001<0.01);在第三步中介变量系数 b和自变量系数 c’的检验中,使用频率对准社会关系效应(即系数b)显著(b=0.430,t=8.169,p=0.001<0.01),在孤独感对准社会关系效应(即系数 c’)显著(c’=0.278,t=5.273,p=0.001<0.01)[6]。因此,使用频率在孤独感对准社会关系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研究问题五的检验结果:

以孤独感、吸引度和孤独感*吸引度交互作用为自变量,以准社会关系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

在模型中,孤独感*吸引度的交互作用,回归系数显著(t=-2.797,p=0.006<0.01),则调节效应显著。说明,在孤独感对准社会关系的影响:吸引度存在调节效应。

五、讨论

1、孤独感对使用频率有正向影响,孤独感程度越高使用频率越高,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达不到需求就会更多的在网络上抒发,当代大学生因为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且熟人圈压力过大。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孤独和抑郁的倾向较高,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自己与网络主播、网络世界的关系,避免过度沉溺其中,适当疏解压力,放平心态。

2、主播吸引程度作为调节变量,起到重要作用,主播自身的魅力和直播的内容影响着用户的选择,因此主播的自身素质很重要,良好的直播环境和健康的直播内容才能促使直播行业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建立关于网络完善的法律法规,能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阴军莉,陈东霞.受众与媒介人物准社会关系的研究进展——我国受众心理研究新视域[J].新闻界,2011,08:26-28+47

[2] 范梓萌. 青年体育迷与体育明星之间的准社会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3] 杨雅莉. 场域视野下的网络直播中主播行动策略分析[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9.

[4] 周芳蕊. 大学生抑郁、孤独与手机依赖:手机使用类型的中介作用[D].吉林大学,2018.

[5] 《触目惊心的数据: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的2-4倍》https://www.jianshu.com/p/13c340e6b10f

[6]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05):731-745.

作者简介:张俪严(1997-),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山东女子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
从互联网络视频直播看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
网络经济中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的分析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网络直播的发展研究
网络直播管理不能留有“模糊地带”
媒介时空观下的网络直播研究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从网络直播看电视台如何利用粉丝经济扩大影响力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