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文化认同引导研究

2019-09-10龙艳美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新媒体

龙艳美

摘要: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自身文化的代言人,受到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影响,该如何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本文通过从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途径探索这三个方面出发,探索新媒体技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认同;新媒体;少数民族大学生

文化认同是对文化的一种倾向性共识与认可,目的在于取得文化上的归属感,在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新的观念与自己已有的观念进行强烈冲击,在观念解构与重构之间不断博弈,以达到适应,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使其对自己的文化认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想要探索影响程度和性质好坏。

一、新媒体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各种网络媒介共同承载、分享信息,文化传播不再被地域限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文化具有多样性,网络媒介涵盖范围广,各大社交软件和网络平台给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便利。

第一,网络普及度高,信息传播迅速。相对信息闭塞的年代去,现在足不出户也能知天下事,网络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文化交流更进一步。文化碰撞擦出了很多火花,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文化浪潮中不断适应与调和的角色。

第二,网络空间也被称为虚拟社区,具有开放性、凝聚性。网络上的信息包罗万象,涵盖了各个领域,它的成本随着普及度升高逐渐降低,每一个人都可参与其中,网络空间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新思想、新观念产生速度快。人们会因为共同的爱好进入同一个虚拟社区,具有一定的凝聚性。

第三,门槛较低,参与度高。不用口口相传,信息传播更方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最新咨询,电子设备方便,参与度高,文化传播范围广。

(二)不利影响

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

第一,新媒体下形成的网络虚拟群体数量庞杂,难以管理。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交流空间,数量多,难于管理,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第二,言论自由的同时舆论多发,缺乏冷静的分析。盲目跟风的舆论事件在网络时代多见,不利于文化传播,带有曲解的言论一旦传播,要传播的信息就失真了。

第三,新媒体技术更新快,立法滞后,造成了一系列不好的事件。行业发展迅速,立法滞后,导致网络事故频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现状

(一)文化认同的定义

文化认同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形成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心理过程。[1]它是一种对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即对语言、文字、饮食、习俗、制度等文化形态和根植于人们大脑的思想、态度的认同。文化认同的主体对认同的要求是:获得自我认同以及归属感。[2]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文化认同的特点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有自身文化和认知能力,外部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与现实环境因素,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下特点:第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处于一个文化适应与调节的阶段,他们是活跃的文化交流群体。我们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医疗水平等均显著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始走出家乡,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带着自身的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和碰撞,通过手中的电子设备了解国际,了解其他文化,多元文化冲突迫使他们不断进行自觉和不自觉的文化适应;第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失衡。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洋文化”的影响,受到国内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活在文化的大染缸中,没有明确的文化认同意识,文化认同比较薄弱。少数民族大学生热衷于了解新文化,追求所谓的时髦和流行,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内容会有所忽略,观念更新快,和传统的自身民族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第三,文化认同意识较薄弱,但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本民族文化认同是坚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会受到网络媒介和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但其程度仅仅停留在表面,并不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笔者通过发放自编问卷50份,有效问卷43份,回收率为86%,问卷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形式,问卷内容共13个题目,回答此问卷的涉及24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問题分别涉及了对本民族的饮食、服饰、建筑、节日、艺术、宗教、习俗、知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量化发现,每一个问题都了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少,比如语言、艺术、宗教、建筑这四方面了解的人最少,对本民族的饮食、服饰节日等方面了解的学生较多。问卷的结果显示98%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愿意了解自己的本民族文化,也知道保护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太了解的原因是没有了解的渠道,民族艺术面临失传,老一辈也不会。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文化认同提升途径探索

(一)以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为文化认同意识形态为基础

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引以为傲的中华文化离不开五十六个民族的智慧结晶,每一种优秀文化都应该被保留下来。学校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灌输“石榴籽”的思想,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各族人民的文化也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中华文化多样性做贡献,只有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进行文化传承,保留绚丽的民族文化。

(二)处理好观念解构与重构的过渡

人都是生活在文化之网上的动物,接触其他文化时会产生不习惯的现象,这叫文化震撼,通过这个过渡期之后,会逐渐适应。原本观念会受到冲击,到最后重构自己的原有观念,这是文化适应的基本过程,少数民族大学生要自己注意观念的转变,家长和学校也要正确引导。

(三)内部与外部保护措施并举

内部主要是从学生自身出发,要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要热爱自己的民族,外部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当地机构的介入,家庭环境很重要,从小耳濡目染了解就更深刻。当地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民族文化进校园,进文化墙等措施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有渠道去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杨宜音.文化认同的独立性和动力性: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的演进与创新为例[J].台北:海外华族研究论集,2002:407.

[2] 黄秋燕,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状况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J】. 今日中国论坛,2013(1).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新媒体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