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破坏性实验”教学策略探索

2019-09-10李仁明

家长·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策略教学

李仁明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的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破坏性实验,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意料之外或者故意为之的破坏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实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发挥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破坏性实验;教学;策略

一、利用破坏性实验,激发探究兴趣

在小学实验课程中,很容易出现实验材料的破坏。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意外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而不是一味批评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四年级的科学课中有《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可能会有学生因为把小灯泡接在了多节电池上造成小灯泡的灯丝烧断,这时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的结构,讲授灯泡的发光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切身体会电压过大的危害以及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在实验前强调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要爱护实验器材和材料。而有些国家则认为破坏和危险的因素是必然存在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可以在破坏性实验中得到发展,所以他们是鼓励学生进行破坏性实验的。

二、借助破坏性实验,发现学习起点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发展水平是指学生通过参加教学活动后有可能达到的水平,也泛指学生的发展潜力。要想促进学生发展水平,针对性策略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提供具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和有趣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种子发芽》为例,教师让学生将绿豆分别放在干燥的、真空的、低温的环境中,然后对比观察发现它们的生长状态,几天后学生会发现缺少水,合适温度和空气的豆芽完成无法成长。这一破坏性实验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三、观察破坏性实验,建构科学概念

儿童的思维启发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真正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理论学习,而是将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通过主观行为对客观事物造成的后果来分析和判断科学知识。这是一个通过具体实验将知識内化于心的过程。一些有意而为的破坏性实验,可以引发儿童真正地学习。小学科学所研究的事物都有其自然规律存在,怎么带领学生去发现这些规律,并且掌握这些规律就是教师需要思考的。

四、开展破坏性实验,突破教学“瓶颈”

大多数科学知识都是很抽象的,单靠言语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只有将客观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直观地了解。破坏性实验的目的就在于此。比如,在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磁铁的电力》中,教师在讲解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时会讲到磁铁的磁力是从两极向中间减弱的。这个时候很多学生会认为磁铁中间几乎是没有磁力的,但实际上磁铁中间是有磁力的,并且断裂后会分化出新的两极,仅靠简单的知识讲解,学生可能很难明白这一点。如果教师通过破坏性试验将磁铁摔断成两截,让学生自己观察断裂后的磁铁。学生就能很快明白磁铁中间也有磁极,且断裂的磁铁重新分化了两极。

五、尝试破坏性实验,进行安全教育

科学往往是抽象、模糊的,单靠理论学习,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当遇到语言、图片或者视频,都无法解决的教学难题时,就必须用到实验,亲身实践,现场教学是最直接明了的教学方法。

六、结语

在小学科学课堂操作破坏性实验时,必须时刻注意安全问题,试验要在可控范围内开展。科学是一条不断探索学习的道路,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试错也是一种安全教育的力式。教师可以在可操控的范围内尽量让学生试错,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教育学生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也能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

(责编 吴娟)

参考文献:

[1]刘春香.浅谈小学科学的高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策略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