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方法之我见
2019-09-10解洪根
解洪根
高三生物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整体上循序渐进,每一阶段又有其不同目的。复习的质量无疑决定了整个复习的成败,而高质量的复习应以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掌握合理高效的解题方法为目标。结合近几年生物高考试卷,我发现普遍强调基础,难度虽然不大,但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注重运用,突出了实验部分相关的内容的考查,试题内容的灵活性开放性,思维的发散发性创造性都在逐年增加。就如何搞好高考的复习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加大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落实。
发展能力的前提是知识的积累,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雄厚知识的积累,基础知识就过于薄弱,尤其不能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就很难形成能力。所以高三生物的复习必须扎实落实好基础基础,让学生在老师复习之前,先自己对着知识点进行回忆联想,把各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把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便于准确地记忆,迅速地提取,灵活地运用。把重要的、基本的知识点找出来,列成提纲,争取对于回忆不起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课本相关章节,熟悉课本知识,然后画出重难点、疑点,便于有针对性地听课。教师结合学生暴露的一些重难疑点做好精讲点拨,重点引导学生如果构建自己的知识链和知识体系。
知识链的构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顺序高中生物学知识可归纳为:化学元素→化合物→原生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保护
2、按知识的内在联系
(1)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mRNA→蛋白质→性状→生物多样性、特异性。
(2)动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可从蛋白质的来源和去向入手把分散、孤立的蛋白质相关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3、按生命活动过程:如动物的个体发育: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系统幼体→成体
构建知识链后,以知识链为主线,通过联想、发散、补充,把相关知识补充到主干上来形成知识网。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把不同章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综合起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正确准确的理解和应用一些生物学术语。
生物学科有它自己一些特定的术语,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一定做好正确的理解才能熟练的应用。例如,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一是对细胞周期的概念模糊,不清楚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二是不理解图中不同线段长短或扇形面积大小所隐含的生物学含义。由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不准确、不全面,对问题的分析就不透彻,往往导致解题的失败。
三、要善于对知识做到灵活运用,挖掘其间的相互关系,做好迁移。
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要善于进行知识迁移,运用,进而提高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例如:变式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素材很多,尤其是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关于鸡冠形状、豌豆花色遗传中的互补效应,家蚕茧色遗传中的修饰效应等,在F2的比例上,学生灵活应用教材中的一些比例关系,学会将9:3:3:1的比例转换成9:7或者13:3或9:3:4或12:3:1等比例,寻找突破口。同时要加强对图表题、坐标题等有关题型的训练,学会对图表中所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提高对知识的分析、理解、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让学生抓住復习的主动权,紧跟老师的步伐,做好复习的实效性。
1、功夫在平时——抓住日常复习的“三个基本环节”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最重要的是要生成问题,可以包括概念如何理解,易混淆知识点如何区别,与其它有关知识点有何联系等等,并且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
(2)课堂
课上一定要记笔记,但是切忌将课堂变成日复一日抄板书的体力劳动。课堂上老师会提出问题,会强调本节课的重要考点,会重点解析本节课的难点,还会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完善
课后的练习检测必不可少,但是多数学生往往走入了盲目做题的误区,这一点对于生物学科尤不可取。如果能先复习一遍课堂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将笔记整理完善,而后做题巩固效果会更好。
2、注重积累——你需要有“三个本”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复习必须注重积累,除了条理清晰的笔记之外,还要有一个问题本和一个错题本。问题本可以是一个掌心本,用来记录每节课或每次做题产生的疑问,这上面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做到周周清;错题本用来整理做题或者考试后的反思总结,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是有价值的题目,也可以是一句总结性语句,整个复习的前半段不断积累,后半段逐渐删减,高考时轻装上阵。当然也可以三本合一,关键是要有积累意识。
总之,掌握方法,方能事半而功倍;脚踏实地,必将厚积而薄发。在生物复习的旅行中,将知识与方法并重,用信心和细心护航,你将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