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09-10吕建保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发散质疑兴趣

吕建保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提问质疑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兴趣;质疑;发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47-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营造氛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例如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非常感兴趣,教学《日月潭》一课时,我以日月潭的传说引入新课,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当让学生介绍有关日月潭的知识时,学生发言踊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我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石,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创设情境,使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講究提问艺术性,培养发散思维

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保护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探求欲望,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教师在提问时,应抓住时机,采用点拨启迪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得诱导下独立解决问题。根据需要,可创设悬念,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心,带着心理上的期待去学习。如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时,我让学生给石头起名字,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任何卓有成效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指出“突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教师的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中,我注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学习古诗《鹿柴》时,有个学生发问:既然“空山不见人”,为什么又能听见人说话的声音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我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很好,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读古诗,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细读古诗,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得出共识:作者在这里之所以这么说,目的是用“人语响”衬托出山的静。如果山风徐徐,鸟鸣不断,流水潺潺,“人语响”就不可能真切。在这里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里,学生情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4.组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对于教学中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尽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等手脑并用的动手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建立起清晰鲜明的知识表象,为学生感性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比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小石子和饮料瓶,然后自己动手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往瓶子里放石子,看着水面渐渐升高,很容易的就把问题解决了。通过动手操作,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的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创造精神并有意识的加以引导,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发散质疑兴趣
浅析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动态平衡的点滴做法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
《透镜》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