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化学课程改革的认识

2019-09-10车婧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认识反思

车婧

[摘  要:化学课程是中学教学中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学科,它不仅系统地反映了课程的内容,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载体。但是随着当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作为知识、技能载体的教材,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本文一名青年教师的视野,浅谈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化学课程改革的认识,以及自己对于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认识;反思]

化学课程改革——化学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化学课程中只是过于注重仅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之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型、虚拟型、依赖性、统一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特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转变的过程。这样的变化旨在力图体现“每一个中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化学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在学习化的社会里,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传统的学习方式,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性的发挥。面向21世纪,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充分反映了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这一趋势。

2.贴近学生的经验,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生活价值。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加强与社会和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使化学教育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

3.重视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现代文化是以科学为中心的文化,科学不仅在物质层面上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进行科学教育既要关心科学的物质成果,又要重视它对社会文化、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的影响。

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

具体而言,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课程观念,转变角色。新课改下的教师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应让学生学习既源于课本,但是又不被课本上的内容束缚。教师需在教学中突出學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求知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2.把握知识脉络,体现精简教学策略。学科教学中要使知识被学生有效把握,就必须精讲知识内容,整合各章节的相关知识,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熟悉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把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讲,强化和突出信息的输出,进行分类归纳,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把握。精简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上课、布置预习、课堂演示和观察、思考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板书设计、归纳小结等环节精心设计,重点突出;要精选学习材料,组织教学模式,优化课堂设计,对不同的教材内容给出不同的讲授顺序。应充分借助实验和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化解思维障碍,降低学习难度。

3.认真研究大纲,领会课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感觉到新教材的内容多、课时少,开篇的理论知识,比如物质的量,以及后续的化学反应原理当中的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水解等不好讲,学生也很难掌握。这时候,我认为教师应参考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由此,教师应以课程、教材为基础,以探究为手段重新审视和更新教法,把当前课程改革的宗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尊重学生主体,落实课程的公平性。

4.优化教学提问,重视生活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可以教学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发散式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解题过程观察发现,学优生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一种假想思维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学困生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的假想不仅单一而且缓慢,往往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常说要使这类学生头脑开窍就是要培养这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需设计探究式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三、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的模式变化不大。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尽量采用新的探究式教法,启发学生自己学习、主动思考,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学效果一直不明显。

2.教材整合的难度大。新课改后的教材将知识划分为八个模块,要求学生呈螺旋状地接受和掌握知识。但对于前后重复的知识,分开学习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3.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思想也有待改善。老教师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的水平有局限。

总之,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任重而道远。年轻教师应尽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与老教师经常交流新课改思想,互相促进,相互弥补,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闫蒙钢编.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概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9.

[2]王磊主编.理解与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100个问题[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3]孟建伟.论科学的人文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6-47,67,40-41.

[4]宁海平.浅谈化学课程改革[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11-2.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M].教育部印发,2001,6.

[6]李佳.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认识反思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