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工程类专业基础课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9-09-10杨洁王崴高虹霓瞿珏

高教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信息化教学

杨洁 王崴 高虹霓 瞿珏

摘  要:从军校信息化教育视角出发,研究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特点与难点,解析学员第一任职能力培养目标,树立“理论结合实践、实践服务装备、装备回归理论”的教育理念,探索并实践配套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师生快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分别提出指导性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中,最大化学员对知识、信息、技能的获取与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为国家新时期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输送高素质军事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军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109-03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 military academies,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iculties of engineering curriculum was studie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students'first post capacity were analyzed.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serving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returning to theory" was set up.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was explored and practiced.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y would be quick adapted to the new teaching mode.The advantages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fully utilized. In all teaching link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the students would be maximize their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skill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High-quality military talents were provid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military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reform; military academy information

十九大报告军事篇提出,“汇聚磅礴力量,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归根结底在于高素質军事人才的培养。而军校作为培养未来军队中军官、士官的摇篮,已经到了教育创新、教育改革最迫切的时期。作为新时期的军校教员,不但要继承老一辈优秀教学传统,更要开创与时俱进的教育新高地。在这个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时代,各个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们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等各类教学手段铺天盖地的袭来;MOOC、翻转课堂、雨课堂等等各类教学模式更是层出不穷。而在军校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教员们如何真正驾驭好这些资源,学员们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成为了广大一线教员探索并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时关注的焦点。

一、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满足部队第一任职岗位需求”是军校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但是随着新装备、新武器时代的到来,部队对具备高技能、综合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四年制的教育时间没有变,军校学员相比地方大学生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政治学习与军事训练中。因此,要改善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1]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变迁的大势所趋

近年来,网易公开课、各类教育APP、微助教的持续火爆,证明了教育信息化的成效与创新理念已取得了学生与教育学者们的认同与肯定,并转化为人们头脑中的教育新理念与思维方式,牵引着传统教育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成长在这一信息大爆炸时期的学生,掌握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远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因为这个时代知识时效性比任何时候都强,知识更新的周期比任何时候都短。只有学会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才能继续在未来任职岗位上拓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将国外先进装备技术融入国内。

(二)军校工程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瓶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动力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工程类专业基础课定位在学员涉及专业领域的入门课程,同时又是后续装备课程学习的基础。这类课程通常划分为理论与实验两大模块教学,学时分配是按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原则。理论知识通常艰涩抽象,对于缺乏实践经验与阅历的学员来说,极易丧失学习兴趣;实践操作大多专业性强,学员若要短时间熟练掌握,具有一定难度。最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员硬生生将一门工程实践类课程学成了纯理论课程,通过死记硬背,完成应试考核,获得学分,至于学习了这门课有什么用,与装备有什么联系,再一次还能否独立完成实验项目,成为了大多数学员的未知数。即使是高分学员,在后续装备课程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于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也远远未能达到所期许的教学目标。

(三)“教为战”思想导向需要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将“地球村”的设想变为现实,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拥有知识与信息、掌握信息技术者如虎添翼,充满了发展的活力与能量;缺乏知识与信息,没有信息技术者,如浪中沙泥,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2]为保证现代化中国军队始终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由军校所培养的未来军事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应不懈努力地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不仅仅为了更好的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更是用一种信息化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员现代信息的强烈意识,并将它持续应用到未来任职岗位中去。

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思考

俗话说“穷则思变”,当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时,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液压技术》课程被列为大学首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这是一门典型的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性强,与装备结合紧密,符合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一切需求。经过不懈努力,在实施改革过程中,教学团队依次突破了个性化、高质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匮乏;配套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的革新;师生快速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难题。不仅囊括多项军内外信息化教学大奖、成功申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教学中心、虚拟实验项目。更是打造了系列化精品课程,为本校学员与一线部队官兵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学习信息化平台。

(一)重构信息化教学模式

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课程信息化改革的基本要素,以工程类专业基础课作为模式改革对象最大的优势在于课程理论、相关技术不涉密,在国内外、军内外有着丰富的共享资源,极大加快了课程模式改革的步伐,并激发课程教学团队的灵感,制作具有军校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但能否将资源高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探寻一条与资源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性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途径,且其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而我国许多高校在大力推动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过程中,过分关注改变教室布局、桌椅形状,精心配制电子设备等表面形式,忽略了学员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能力、教员的专业素养与驾驭信息化课堂的能力、信息资源与信息环境的支撑力等核心问题,从而导致信息化改革收效甚微,甚至无法推广。[3]

在进行《液压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教学团队明确以培养学员第一任职能力为目标,针对每一节课梳理教学理论基础内容、理实结合拓展内容、装备应用拓展内容三大模块,对应每一模块教学内容,整合相应的信息化资源。按照理论基础以课前教学为主,课内梳理总结为辅,媒体资源即微课程;实践教学以课内设计、虚拟实验为导,课外实装训练、验证结论为矢,媒体资源即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装备应用以案例教学为引,最终回归理论基础为本,形成闭环教学体系,媒体资源即装备仿真软件。有了新媒体加入课堂,学员明确了学习目的,产生了浓烈的学习兴趣,但这一兴趣如何长久的贯穿课程教学始终,不仅要研究好的教学方法,更需要身怀两技(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教员去驾驭,[4]才能使学员快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达到能力的提高,凸显教学模式改革成效。当课堂中不仅有教员流畅的讲、写、演、画,又有熟练的信息化媒体的切换与操作,配以诸如任务驱动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必然事半功倍。

(二)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信息在师生间、生生间不断被交流。军校课堂普遍秩序良好,学员富有极强的纪律性,这是好的一面,但使课堂教学极易深陷教员单边教、学员单边学的困境,而课程信息化模式改革后将期待的课堂不仅是严肃认真的,更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转化师生课堂教学主导地位是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开端。信息化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无形中,对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再只是一桶水,就是一潭活水也不为过。而在信息交替如此快的今天,00后的学员们或许有更多值得教员学习请教之处,成为教员灵感的源泉。

在进行《液压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运用液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回路设计、调试的任务。这一模式极易调动学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员作为引导者,听学员说、看学员画,与学员一起进行回路的调试与验证,共同完成目标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员监控了学员的设计操作规范,同时也搜集了不同学员在完成任务时的经验与教训,转化为自身驾驭课堂的教学经验;而学员,不仅在课堂中完成了一次学以致用的训练,更将理论知识、实验规章刻在心中,在其他学员的身上,查看到自身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提升能力。师生在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三)促进改革可持续发展

一次深入的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目标是为了夯实课程建设的基础,使其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继续发展的空间。这对课程信息化资源的扩充、网络环境的维护、教学梯队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探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只有保证课程建设中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确保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科学性、先进性、可持续及发展性。

《液压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衍生多项教学成果,如电教教材、系列化微课程、多型号装备液压仿真软件、虚拟实验等。它们已很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但随着装备液压技术、信息化技术、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团队不断吸纳吐新,优化梯队结构,汲取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养分,转化为本课程新的教学成果,同时通过在校际间的持续交流合作、竞赛评比中,探究实践新的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本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

三、学员是评价教学模式改革成败的终极标准

评价体系向来是各类教学模式改革的指挥棒。但纵观当今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评价常常走入如下误区:1. 重评奖,轻应用;2. 重论文,轻实践;3. 重数量,轻质量;4. 重形式,轻设计;5. 重教师,轻学生。诸如有一类信息化教学资源根本不是为了教学而研发,而是为了迎合各类竞赛评委的口味而研发,画面酷炫,但教学内容不具任何教育意义、教学设计十分混乱,对学员而言毫不实用。这样的改革即使拿了再多的教学成果奖,发表了再多的教育研究论文,但本质上仍是一个失败的教学模式改革案例。

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一定要以学员为本,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培养的学员,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掌握了该有的技术,为装备课程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若做到以上全部,这样的模式改革才是有意义的,而参与这一教学中的学员应当是课程评价体系中最有发言权的。甚至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应当以学员的意见为主要参考要素。

四、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是未来各层次、各领域教育工作者必将面对的必修课,但只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开发新的教学资源、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师自身信息素养,驾驭信息化课堂的能力,教学模式改革成效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体现在新时期大学生的身上。而对于军校学员而言,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汲取信息,更新知识结构,不仅能够胜任未來部队岗位,更加延长了军事人才的职业服务生涯,提升了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对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瞿振元.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1-5.

[2]侯永鸿.关于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9-30.

[3]郝凯亭,杨斌,袁艺.军校教育信息化视野中的教育技术与军校课程整合设计[J].课程与教学研究,2010(1):99-102.

[4]王运武.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信息化教学
网络平台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中期报告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