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9-09-10熊志坚郑东博曾李晨

高教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作质量导师影响因素

熊志坚 郑东博 曾李晨

摘  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文章从导师角度构建了其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模型,运用SEM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学术素质、职责履行、指导状况和师生关系4类26项具体因素影响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研究结果和提出的相应建议有助于高校导师有效地指导研究生。

关键词: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001-05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article constructs a model for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work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upervisor, and uses SEM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survey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26 factors of academic quality,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guidance status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ffect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work. The findings and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are helpful to help university supervisor effectively guide 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supervisor; training postgraduate; work quality; influential factor

研究生作为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智力源,承担着时代的重任,国家和社会日益关注和重视其培养质量,并提出了相应的高要求。导师作为核心主体之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责任人。如何有效发挥导师的独特作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研究生导师的光荣和重任。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最关键的因素是其指导导师。导师整体上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长时间、全方位与研究生较为频繁地直接接触,基于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修养等对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成长等各方面产生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与影响,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即导师依据职责要求,对研究生进行教育、指导等劳动活动(包括体力、脑力和情感劳动)所实现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程度。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基于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特点,本文分析提出了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导师学术素质对其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影响

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是对研究生的核心要求,导师素质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马晓霞等人(2013)、王务均(2016)认为导师的学术造诣、科研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品质、治学态度、创新素质、科研道德和知识素养等学术素质与研究生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高度相关[1,2],决定着研究生培养质量。邹志强等人(2016)调研表明优越的科研条件能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3]。

由此提出假设1:学术素质对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具有正向影响。

(二)导师职责履行对其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影响

责任即导师工作分内应做的事,履职即导师履行指导岗位责任,职责履行指导师在指导工作要求、内容与执行等方面履行职责的具体状态,这些状态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吴岩等人(2010)指出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导师始终起着指引、督导作用,是直接责任人[4];陈晓梅(2016)指出导师应在意识、心理和实践上明了其角色责任、角色功能和角色信念,在培养研究生实践中体现出恰当的导师角色本质[5]。陈海波等人(2017)研究指出指导的认真负责程度是研究生选择导师最关注的属性之一[6]。

由此提出假设2:职责履行对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具有正向影响。

(三)导师指导状况对其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影响

指导即指示教导或指点引导,指导状况即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所体现的具体状态。王茜等人(2013)指出导师的指导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7]。周文辉等人(2012)指出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对其学习、研究、成长等环节,导师应秉持正确理念,这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8];毛金德等人(2016)指出指导限度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与人生指导应有一个恰当的限度[9]。邹志强等人(2016)调研表明良好的导师团队指导能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3]。

由此提出假设3:指导状况对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具有正向影响。

(四)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对其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导师和研究生为实现培养目标而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其实质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全部互动活动。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导师影响研究生的纽带,对研究生的成长和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10]。师生关系类型不同,导师对研究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同,冯蓉等人(2014)指出和谐与合作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在学术指导、道德培养、生涯引导和情感支持方面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主导作用[11]。姚玉红等人(2014)研究了转型期导师与研究生的理想互动特征[12],武永江(2014)提出应构建导师与研究生的情感共同体[13],李兰、李庆(2015)提出要构建研究生导师的互动交流系统[14]。胡保玲(2017)研究指出导师支持对研究生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15];陈海波等人(2017)研究指出人格魅力、與研究生沟通交流次数是研究生选择导师最关注的属性[6]。

由此提出假设4: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对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具有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体系(如表1)。

二、数据的收集与检验

基于表1,我们对四川省成都市几所高校的在校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较好地考虑了研究生的性别、学历层次、所学专业、所在年级和现任职务。实际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23份,回收率为97.9%。

调查中研究生根据亲身经历和体会,对各种因素是否影响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予以判定。如果被调查对象认为某一因素对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影响大,给予5分;依此类推,影响较大给予4分;影响一般给予3分;影响较小给予2分;影响小给予1分。

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评价调查有效问卷321份,占回收问卷323份的99.4%;无效问卷2份,占回收问卷323份的0.6%。问卷题项26个,Cronbach α信度系数为0.923。量表删除任何题项后的Cronbach α信度系数无显著提高,表明問卷数据可信,可以进行后续研究。

三、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SEM分析

(一)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测量模型绘制

根据上述假设,运用IBM SPSS Amos 21.0软件绘制出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测量模型A,如图1所示,其SEM估计分析结果:模型A的卡方值=709.566,自由度=296,模型A的显著性概率为p=0.000<0.05,达到显著水平,拒绝虚无假设,表明测量模型A与样本数据间的拟合不适度。由于测量模型A包含变量多,如果根据修正值增设变量间关系来改善其适配度,所得到的修正模型会变得非常繁杂而难以清晰表达。

根据SEM的基本法则,本文把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作为潜在变量,学术素质、职责履行、指导状况和师生关系作为观察变量指标(其测量值等于对应构成因素即题项数据之和),先行分析两者之间的适配性,如图2所示测量模型B。

(二)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测量模型的适配度分析

如表2所示测量模型B的适配度检验结果,其显著性概率为p=0.000<0.05,达到显著水平,拒绝虚无假设,表示测量模型B与样本数据间具有不良的适合度。适配度指数中大部分达到适配标准,仅有RMR值(0.662)、AGFI值(0.886)、ECVI值(假设模型B值0.102>饱和模型值0.102)、PGFI值(0.195)、PNFI值(0.324)、χ2自由度比(8.253)、AIC值(假设模型B值32.505>饱和模型值20.000)、CAIC值(假设模型B值70.677>饱和模型值67.714)等少数指标略低于(或高于)参考值,但均接近参考值水平。

为了保证测量模型B的适配性,按照SEM法则,通过增设误差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以改善模型B的适配度。根据AMOS估计的误差变量修正指标,增设e1与e3路径通路,得到修正模型C(如图3所示),其适配度检验结果见表2。模型C的显著性概率为p=0.855>0.05,未达到显著水平,接受虚无假设,表示测量模型C与样本数据间有良好的适合度。修正模型C除IFI值(1.002)、TLI值(NNFI)(1.010)略大于参考值1.0和PGFI值(0.100)、PNFI值(0.167)低于参考值0.50外,其余各项适配度指标均达到要求,所构建的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测量模型C不被SEM拒绝,可以采用该模型进行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分析与评估。

同样地,分别把学术素质、职责履行、指导状况和师生关系作为潜在变量,其各自对应的构成因素为观察变量,可得到四个测量模型(如潜在变量学术素质与观察变量学术修养、学术认知、学术付出、学术成果、学术方向、学术道德、学术创新和非专业素养形成研究生导师学术素质测量模型,见图1),通过适配度检验并修正模型后,相应4个修正后测量模型的适配度指标均达到要求,可以认为这4个测量模型不被SEM拒绝。

(三)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测量模型C估计结果分析

测量模型C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非标准化估计值中未出现负的误差变异量(1.000-1.528),表示参数没有不适当解值;标准误差值很小(0.088-0.105);所估计参数的(临界比值C.R.)t绝对值(12.266-14.512)>1.96,符号与期望的相同,均达到显著水平;所有路径的显著性概率均达到P<0.001。标准化估计值中未出现绝对值大于1的因素负荷量,且全部因素负荷量(0.774-0.832)介于0.5-0.95之间,表示潜在变量(培养工作质量)和观察变量指标间的影响均为正,符合评价指标间关系的假定,且因素负荷量值愈大,表明观察变量能更有效地反映潜在变量(培养工作质量)的概念特质。所有观察变量都通过统计检验,表明本文4个假设成立,即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可以从学术素质、职责履行、指导状况和师生关系四个影响因素分析,四个影响因素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832、0.774、0.781和0.798,说明这四个因素的影响整体上是被认可的,其中导师的学术素质对其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影响最大,这符合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

类似地,导师学术素质可以从学术修养、学术认知、非专业素养、学术付出、学术成果、学术方向、学术道德和学术创新等八方面分析,其对应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569、0.661、0.608、0.698、0.501、0.471、0.633和0.690,说明这八个因素对导师学术素质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异,其中学术付出和学术创新2个因素的影响最大,学术方向因素的影响最小。

导师职责履行可从严格要求、履职范围、按时履职、职责理解、职责认可和职责知晓等六方面分析,其对应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447、0.522、0.672、0.769、0.648和0.582,说明这六个因素对导师职责履行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异,其中职责理解因素的影响最大,严格要求因素的影响最小。

导师指导状况可以从指导频率、指导数量、指导时间、指导状态、指导理念、指导风格和指导方法等七方面分析,其对应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593、0.636、0.753、0.616、0.444、0.512和0.478,说明这七个因素对导师指导状况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异,其中指导时间因素的影响最大,指导理念因素的影响最小。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可以从对学生期望、对学生信任、对学生关心、沟通方式和导师态度等五方面分析,其对应的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735、0.806、0.605、0.480和0.605,说明这五个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异,其中对学生信任因素的影响最大,沟通方式因素的影响最小。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研究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导师角度构建了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体系,其中导师学术素质包括学术修养等8个具体因素、导师职责履行包括严格要求等6个具体因素、导师指导状况包括指导频率等7个具体因素、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包括对学生期望等5个具体因素。

根据因素负荷量值,在4个类别因素中,对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程度大小的順序为学术素质(0.832)、师生关系(0.798)、指导状况(0.781)和职责履行(0.774);在26个具体因素中,对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最大的8个因素为:学术付出(0.698)和学术创新(0.690)、职责理解(0.769)和按时履职(0.672)、指导时间(0.753)和指导数量(0.636)、对学生信任(0.806)和对学生期望(0.735)。

高校可以依据本文提出的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体系衡量其实际状态,从而对整个学校、二级学院和单个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据此改进相应工作。

(二)相应建议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质量时代”,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提出以下建议:

1. 导师学术素质方面:导师的学术素质影响和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导师应充分重视自身学术素质的完善和提升,持续努力地学习专业前沿新知识、关注和研究专业前沿学术问题,提高自己的学术影响力,更好地引导研究生走好学术之路;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和核心,导师应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强化研究创新,努力成为一个创新型导师。

2. 导师职责履行方面:认真全面履行职责是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高校应改革导师责任制和相关制度,制定导师工作手册,实现导师职责义务的规范化,使得研究生的培养有据可依;导师应具有良好的责任理念,认真全面学习国家和学校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提升对导师岗位职责范围、目的等要求的认知与理解程度,最大化履行导师的岗位职责与义务,按时定期与研究生见面,对研究生做人、学习和研究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3. 导师指导状况方面:指导特别是面对面指导是实现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根本方式。因此,高校应明确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频率、指导时间等要求,将指导情况纳入导师年度工作量,从制度上保证导师的指导工作,并适当开展导师培训工作,提高其指导能力;导师应按职责要求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因人而异,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方式充分认真指导研究生,在做人、学习和研究多方面严格要求研究生,并适时对自身指导工作进行客观的自我反思。

4.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方面:恰当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的情感基础。因此,高校应建立有效的导师与研究生交流平台,助力师生平等对话,定期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其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了解研究生的成长。导师应充分相信研究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主动关心他们,殷切期望研究生追求和实现更高更好目标,并提供知识与学术、技能与经验、修养与情感等全方位支持,增强研究生学习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研究的局限性

本文提出的导师培养研究生工作质量影响因素体系存在不完善之处;调查对象局限于四川省成都市几所大学的研究生,样本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存在多个研究生对同一导师进行评价的现象,可能降低数据的有效性;未收集研究生导师的评价数据。

参考文献:

[1]马晓霞,闵锦忠,朱红霞.创新型导师:研究生培养的关键[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4):71-73.

[2]王务均.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导师素质特征研究——兼论学术本位的研究生导师培养路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2):68-74.

[3]邹志强,毛文娟.导师的行政职务对研究生论文质量和就业的影响——基于对天津市地方高校调查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11-14.

[4]吴岩,徐茜,朱小平,等.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职责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65-67.

[5]陈晓梅.角色期待与呼应:新情况下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变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1):70-74.

[6]陈海波,胡智愚,陈丽珍.研究生导师选择偏好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6):140-143.

[7]王茜,古继宝,吴剑琳.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学生个人主动性的调节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14-17.

[8]周文辉,吴晓兵,李明磊.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学术交流的调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6):82-86+95.

[9]毛金德,刘国芬,马凤岐.论导师的指导限度[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2):59-63.

[10]刘恒坤,程虎,张晓,等.关于正确处理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58-60.

[11]冯蓉,牟晖.博士生导师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北京市10所高校的调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54-58.

[12]姚玉红,陈增堂,李红,等.转型期导师与研究生的理想互动特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07-210.

[13]武永江.论导师与研究生情感共同体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59-62.

[14]李兰,李庆.研究生导师互动交流系统的构建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2):47-50.

[15]胡保玲.导师支持、同学支持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9):117-120.

猜你喜欢

工作质量导师影响因素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倾斜式子棉清理机工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