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9-09-10黎怡姗吴大放刘艳艳

高教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调查问卷现状分析创新创业

黎怡姗 吴大放 刘艳艳

摘  要:2015年我国发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高校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备受关注。文章以问卷调研的方式,从学生和高校方面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在分析创新创业意愿、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及需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议和对策,为高校、政府和社会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043-03

Abstract: In 2015, China's call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has provided more opportunities and possibilit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one of the mainstay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also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ccording to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student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demand, curriculum setting, etc., it propose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governments and society to impro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tatus analysis; questionnaire

2008年國际金融危机后,创新创业成为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战略选择。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被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稳增长“双引擎”之一的高度。随后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极大地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激发了市场的活力。高校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要群体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日,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820万人,再创历年新高,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出现了毕业生难找工作,企业苦于无人可用的现象。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和指导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1]。为了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情况,探究影响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基本了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及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与设计

(一)调查的对象与目的

本文的调查群体是高校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社会人士(这里的社会人士仅指已毕业的高校大学生),分别在微信、QQ群等发放问卷调查,调研高校覆盖了广东省、湖南、北京、江西等18个省份,并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56份,本文中提到的高校大学生仅指参与调查的样本群体。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以及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需求,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良好发展。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针对创新创业意愿及需求、创新创业现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设计了20道问题。在创新创业意愿及需求上,重点设计了是否有创业意愿、创业时间选择以及希望获得哪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等方面的问题。在创新创业现状方面,主要设计了对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不足方面,主要设计了相关课程安排是否有用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概述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所处的地区、相关技术与资源配套、学生个人的想法、社会和政府政策支持等因素对高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较大。参与调研对象覆盖四大类:本科生比例为79.69%,研究生占比为5.86%,博士生占比为1.17%,社会人士占比13.28%。男女比例为2:3,其学科背景以理科、文科和工科为主,分别占比46.48%、32.03%、11.72%。可以看到,读理科、文科和工科的学生更关注创新创业,一方面其专业特征与创新创业关联较大,比如工科偏实用性和技术的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更高效;另一方面,该类专业中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也相对较多,对相关专业学生的影响较其他专业更为广泛。在有意愿参与创新创业的问题上,对创新创业表示感兴趣、迷茫中和没兴趣的大学生所占比例约为1:1:1。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问题上,高校学生更希望创业导师提供创业策略方面的帮助和指导,比例高达52.34%,而营销策略、融资方法和组织管理的比例分别是17.97%、14.06%和12.5%。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问题上,58.59%的高校大学生表示有一定作用,表示非常必要的比例达到32.03%,而表示可有可无和毫无作用的比例分别为7.42%和1.95%。在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过程遇到的阻碍的问题中,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认为缺乏社会关系和资金短缺是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最大困难,占比91.41%和89.45%,其次是创业本身的风险、承受风险能力不足和自身专业技能不足。

三、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高校创新创业意识和氛围方面

创新创业的高校文化氛围是影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来看,6.25%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比较了解的占比19.14%,只知道一些的比例为59.38%,15.23%表示一点都不了解。在信息大数据时代下,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并没能完全被高校大学生所了解。这可能会割裂创新创业与高校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度不够,高校自然也没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激发自身潜能[2,3]。对创新创业表示有兴趣的高校大学生只有31.64%,迷茫中和无兴趣的大学生所占比为34.77%和33.59%。分析原因如下:首先,在高校教育发展的长期过程中,缺乏健全、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得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思想不积极;其次,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还面临意向参与远高于实际参与的学生比例的困境,这是由于他们对创业了解不多,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无法对自己的创业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敢于创新的大学生人数较少。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是一项长久艰巨的任务,需要来自国家、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二)创新创业课程方面

开设健全、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和实践活动的基础[4]。在对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58.59%的高校大学生表示有一定作用,表示非常必要的比例达到32.03%,而表示可有可无和毫无作用的比例分别为7.42%和1.95%。在对高校课程安排和综合测评方案是否可以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三分之二的高校大学生认为能,综合而言,高校大学生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就高校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式而言,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作为创业指导主体的方式最受高校学生欢迎,比例高达54.30%,学校帮助提供配套的设备和奖金的受欢迎程度次之,比例为19.92%,由创业者和企业家定期举行讲座以及讲授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大致一样,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对于学校提供创新创业配套服务的评价一般,以活动类型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受欢迎程度最高。综上所述,创新创业课程方面存在着高校重視创新创业教育中资源和资金的支持而轻视创新创业的实践技能训练。

在课程设计方面,高校学生更希望创业导师提供创业策略方面的帮助和指导,比例高达52.34%,而营销策略、融资方法和组织管理的比例分别是17.97%、14.06%和12.5%,可以综合看出,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程的需求较高,体现了高校学生对于加深创新创业相关策略方法了解的普遍需求。

(三)创新创业时间选择和阻碍认知方面

通过分析了解高校大学生创业时间选择和阻碍认知有助于为他们提供对应的支持与服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更希望在毕业后三到五年期间尝试创新创业,意向选择在大学时期开始创新创业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一(如图1所示)。结合高校大学生样本情况,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处于大三和大四阶段,对于个人能力和创新创业需求的匹配评估有所放低,所以都选择在毕业后三到五年或五年以上才开始创新创业。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短板,使得高校大学生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有明确的判断,让更多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可能性。在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过程遇到的阻碍认知中,大部分高校大学生认为缺乏社会关系和资金短缺是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最大困难,占比91.41%和89.45%,其次是创业本身的风险、承受风险能力不足和自身专业技能不足。可以看出,缺乏社会关系是影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主要问题。

四、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高校大学生所处的时期是整个年龄段中生活压力相对较小、时间相对充裕、失败成本相对较低的阶段,但是调查样本中高校学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尝试创新创业。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高校大学生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包括个人经验、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等,他们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层面的关注与支持。

1. 在高校层面,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意识的培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5]。高校应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加深大学生和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活动,开展活动并提供技术、资源支持;设立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孵化机构等。在此基础上,实现从创新创业意识传授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是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基石。

2. 在政府层面,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创业政策就是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为了避免在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上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各级部门应严格落实各项创新创业政策。地方政府可为该区域内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配套资金;设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给予相关税费的优惠和减免;引导高校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创业基金、合作教育、合作基地等方式,形成持续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3. 在社会方面,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宽容与支持。创新创业要承受极大的失败风险,这会使得更多高校大学生持观望态度,这需要社会从更加积极的层面鼓励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性宣传创业成功与失败案例。同时做好创新创业的风险保障,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辅助设施,例如众创空间、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和创业孵化基地等。

参考文献:

[1]杨学圣.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现状分析[J].大众文艺, 2016(13):257.

[2]曹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8(4):88-89.

[3]张锐,庄小红,刁晓霜,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现状调查报告分析——以成都部分高校外语专业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7(20):102-104.

[4]费志勇,张洁茹,蒋安琪,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甘肃科技,2016,32(10):54-55.

[5]阿依先·艾力,邓方江,杨红.新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展现状分析——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37):35-38.

猜你喜欢

调查问卷现状分析创新创业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微信订阅服务中信息过载的调查与防控机制研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