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东莞市范围内高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的调研报告

2019-09-10党亚男黄芊芊袁煦瑶黄倩萌

高教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压力心理辅导调查报告

党亚男 黄芊芊 袁煦瑶 黄倩萌

摘  要:为了让大学生能有更健康的心理状况,各个学校均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在心理方面遇到问题时能有个出口,有更多的选择。但由于公众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滞后,许多心理隐患不能及早地被发现、治疗,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的看待和解决,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悲剧的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室的利用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心理咨询室的问卷调查。

关键词:心理咨询室;高校学生心理;调查报告;咨询室利用率;压力;心理辅导;信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190-04

Abstract: In order toprovide the college students a heathier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lmost all the colleges set 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oom to solve s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 without delay. However, because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s lagging behind, many psychological hidden dangers can not be discovered and treated early, and man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an not be properly treated and solved, which results in many unnecessary tragedies. We conducted a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oom better.

Keywo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oom;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y;questionnaire survey;utilization rare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ing room;pressure;psychological consult;trust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并强调“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由此看出,现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快节奏、高强度、急变化的现代社会下,人们常常会在顺应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我们不得不将视角放在大学生身上。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學习、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现实问题容易造成其心理负担过重,大学生逐渐成为心理危机高发人群。大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面临即将步入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大大小小的压力,成为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举措中,为了让大学生能有更健康的心理状况,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在心理方面遇到问题时能得以解决。但由于公众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了解的滞后,许多心理隐患不能及早地被发现、治疗,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的看待和解决,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悲剧的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室的利用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心理咨询室的问卷调查。

二、基本情况

(一)调研概述

1. 调查时间:2018年5月5日

2. 调查地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城市学院,广东医科大学

3. 调查对象:四所高校大学生

4. 调查方式: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了2000份有效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933份,占总比例的96.6%。

(二)调研数据概述

在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了解情况中,统计出有1280名同学了解和清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占总比例的64%;有653名同学不了解和不清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占总比例的36%。

在了解和清楚学校心理咨询室的1280名同学中,在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心理咨询室这个问题上,有512人是通过学校宣传了解到的,占总比例的40%;有511人是通过同学、老师、朋友介绍了解到的,占总比例的40%;有103人通过上心理卫生课了解到,占总比例的8%;有154人群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占总比例的12%。

在心理咨询室建在哪里比较好这个问题上,有882人认为建在宿舍区较好,占总比例的45%;有474人认为建在医务室较好,占总比例的24%;有273;人选择了教学楼,占总比例的14%;有171人认为建在办公区,占总比例的9%,有133人认为建在其他地方(如图书馆、行政楼等)会更好,占总比例的8%。

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上,统计出有1166名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心态良好,不需要调解,占总比例的58.3%;有767名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心态良好,偶尔会出现情绪低落的问题,占总比例的41.7%。

在人生经历问题上,有1117人没受到过校园欺凌或排挤,占总比例的56%;有693人受到过其中一种或两种伤害,但现在已经调整过来,可以以积极阳光的态度面对生活,占总比例的36%;有123人受到过其中一种或两种伤害,但现在还没有调整过来,时常回忆过去会感到恐惧甚至有过轻生的想法,占总比例的8%。

在大学生面对心理问题时是否需要调节的问题上,有1078名同学在心理有问题时会选择冷静思考,然后进行自我调整占总比例的54%;而有532人在面对心理问题时选择能解决,挫折可以使我越挫越勇,更加强大,占总比例的32%;有323名的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出现情绪低落,时常感到悲观,占总比例的14%。

在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压力问题上,有1182人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占总比例的60%;有751名大学生认为心理压力是来自学习压力、感情问题、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等问题,占总比例的40%。

当自己的人际交往发生问题时,有1311人会找同学朋友或者自我调节,占总比例的66%;只有622人会选择和自己的父母倾诉,占总比例的43%。

当考试压力太大时,1143名同学会选择与朋友聚餐或者运动来分散自己的压力,占总比例的54%,643名同学会选择旅游占总比例的40%;有147名同学会向他人倾诉,占总比例的6%。

对于将来的就业问题,有69人觉得压力大,占总比例的6%,有432人认为这种压力一般,占总比例的20%,有1229人会感到有一点压力,占总比例的64%,有162人没有感到压力占总比例的8%,而41人则认为此压力非常严重,占总比例的2%。

当对未来就业问题感到压力时,有854人会选择自己解决,努力升华自己,占总比例的43%,而712人会与父母交谈,占总比例的35%,224人愿意与老师或辅导员交流,占总比例的22%,仅有143人选择进行心里咨询占总比例的10%。

对于遇到感情问题,有1037名同学会第一时间找朋友倾诉,占总比例的54%,由742名同学是自己承受占总比例的30%,只有仅154名同学会找心理咨询师询问,占总比例的8%。

我们对学生认为以下行为是否属于心理问题做出了统计,有132名同学认为同性恋是心理问题,占总比例的7%,有472名同学认为人际关系中的处理不当是心理问题,占总比例的21%,由784名同学认为时常焦虑是心理问题,占总比例的40%,其余545名同学认为梦游,失恋,自言自语等症状为心理问题,占总比例的43%。

通过数据显示,有864位同学认为靠学校等教育机构支持完成,占总比例的48%,而有198位同学认为要靠个人,占总比例的8%,有614名同学认为要靠社会上宣传,占总比例的26%,257名同学认为大学校方应提供更多资源占总比例的12%。

三、调研分析

(一)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我国提出了六大教育方略,即齐抓共管,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合力;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体系与机制;实施面对全体大学生的公众心理教育计划,加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和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加强学校心理服务机构的建设。我们从学校心理服务机构建设这一点入手,发现了以下现状:

1. 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不高

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一般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研究三个方面。它能够发挥为在校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作用。

然而现实是学校的咨询室服务体系不完善,这给需要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带来不便,不利于咨询室工作的展开。这样一来,咨询室的建设就脱离了初衷,咨詢室只会是个空壳,未完全发挥出作用。

2. 学生心理有困惑,不主动寻求帮助

大学生是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心智尚未成熟,其常见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环境适应问题、学习困难问题、人际关系不适、恋爱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求职与择业问题以及个人的特殊心理问题。但往往,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把“不愿意”说成“不需要”,不会主动去咨询。原因有很多其中以个人原因为主,例如:害怕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对咨询师的不信任;个人胆小,孤僻,内向,不敢询问;认为学校的心理治疗没什么成效,得不到太大的帮助;单个治疗时间长,觉得麻烦。特别是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却又不主动去咨询,放任问题滋长,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近年来,高校校园里的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都是由于不良心理问题且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所导致的。

3. 心理咨询室的闲置与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现状出现脱轨

一方面心理咨询室的闲置,使得它的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去进行咨询,通常自己克服,另一边,心理咨询室不能得到利用,导致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二)分析

1. 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分析

根据数据说明学校的宣传力度有一定的效果,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依旧有1/3的学生并不了解咨询室甚至不知道有心理咨询室的存在。学校对心理知识宣传的力度不够大,学生可能会视而不知,更有可能出现当学生引发更大的心理问题的情况时,他们不了解治疗的渠道,忽视其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引发的严重后果。

2. 从心理咨询室地理位置选择问题上分析

在心理咨询室建在哪里比较好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选择建设在日常中熟悉的地方,说明大家对心理咨询室是有需求的,从而也可以说明大多数人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去进行心理咨询,不排除他们认为到心理室位置不便利的可能;在另一方面,咨询室若建在人口流动大的地方,他们会觉得地方不够隐蔽,会让别人看到他去咨询而不好意思去。他们选择咨询室建在熟悉的地方,由于是日常的位置,大家都会出入,他们出现在那里的心理压力会没那么大。

3. 从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在调查的结果中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错的,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在这些学生中所遇到的大多数是学习上、人际交往上、情感上的常见问题。数据表明,大学生受到过心理伤害并不是少数,有超过30%的大学生受过伤害,表明有很多人需要心理咨询,他们的伤害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室得到缓解的,但由于自身的封闭,以及对心理咨询室的不了解,使得很多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存在的心理障碍不能得到帮助,随着时间的发展,心理的阴影越来越大。由此看来,学校的心理知识引导不够,需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心理咨询室的宣传除了介绍功能外,更应该强调它的地理位置,让需要帮助的人能清楚地找到它的位置。

4. 从大学生面对心理问题的认知上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大部分人认为心咨询室可以解决问题,少部分人认为不能,认为靠自己就能解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说明,他们对心理咨询室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心理咨询室是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人才会去咨询,平时遇到的心理问题靠自己就能解决。由此看出,心理咨询室并未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对心理咨询室的不了解。

5. 从大学生面对心理问题解决方法分析

据调查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人际交往、学习、情感带来的问题,甚至是对周边环境不适应等问题。

现代社会的发展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周围环境,高中生活与大学生活不一样,大学生生活与高中生活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活动会更频繁以及更丰富。他们所交往的对象数量不仅仅是本班同学,还要与跨班级跨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交往压力就大大提升。交往问题处理不当,不适应周边环境,会容易使学生内心受挫,容易产生不健康的自卑的焦虑和抑郁的心理。人际交往的问题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综上所述,在情绪出现问题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比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其缓解压力的方法,懂得倾诉分散压力。认为不需要去心理咨询,这也是心理咨询室资源浪费原因之一,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室,让心理咨询室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6. 从大学生将来就业问题上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将来的就业问题,仅有8%的人对此没有压力。可见在大学生中,普遍有着关于未来就业的压力。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要经历一个“断乳”阶段,从校园过渡到社会,就业问题成为了大学生的常见压力。

7. 从大学生对将来就业感到压力时的应对上分析

由数据可以看出,当对未来就业问题感到压力时,大多数人会选择自己解决,努力升华自己,会与父母交谈,愿意与老师或辅导员交流,有10%的人选择进行心理咨询。在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面对未来就业问题的压力时,有10%的人会考虑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这部分人选择相信心理咨询室能帮助自己,那么就需要加大心理咨询室的力度,去帮助更多的人度过就业压力。

8. 從大学生在感情方面问题时的处理方法上分析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于遇到感情问题,大部分同学会第一时间找朋友倾诉,部分同学是自己承受,只有仅少数同学会去心理咨询师询问。由数据可以看出,当感情问题出现时,大部分人会选择与朋友倾诉,或者自己选择默默承受,少数人会与父母交谈。在感情问题上,有一半的人选择与朋友倾诉,选择朋友的原因首先是他对这个朋友足够信任,选择相信他,才能把自己的心交出来。而那些选择自己承受的同学,自己的内心大概是有些封闭起来的,不排除没有找到可倾诉对象的可能。由此看出,建立心理咨询室,首先要让同学们信任心理咨询师,那么就需要在保密工作加大力度。据了解很多学校的规定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咨询室的老师可能会通知给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会在同学们对心理咨询室信任度的建立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9. 从以下行为是否属于心理问题上分析

数据显示,有7%的同学认为同性恋是心理问题,有21%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中的处理不当是心理问题,有40%的同学认为时常焦虑是心理问题,其余34%的同学认为梦游,自言自语等症状为心理问题。由此看出,同学们对心理问题大多在情绪及日常行为上做出判断,也能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通过这个问题的调查,能够判断同学们是否清楚自己,能否判断自己有无心理问题。

10. 从认为可加强大众对心理问题知识理解措施问题上分析

通过数据显示,有48%的同学认为靠学校等教育机构支持完成,而有8%的同学认为要靠个人,有26%的同学认为要靠社会上宣传,12%的同学认为大学校方应提供更多资源。由此看出,将近一半的同学认为要靠学校教育机构支持完成,他们认为在有专业的心理教育机构的支持下能完成。认为要靠社会上宣传的同学,希望更多的心理知识在社会中传播开来,让心理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12%的同学认为大学校方应提供更多的资源,说明了同学们对校方资源的信任,更好地说明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信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此次社会调研我们可以发现:

1. 大多数学生并不抵触心理辅导,但各高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都不高,最根本的原因是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充分了解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的作用;2. 从心理咨询室位置选择上得出,大学生更希望建在日常生活中的地方,他们会感觉自己去咨询是正常的,出现日常的地方心理压力会没那么大;3. 大学生都有较好的心态,并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多数能够自我调节,那么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就是帮助那些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同学能够尽快的走出困境,同时,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心理咨询的朋辈咨询的行列中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让能够开导自己的同学去帮助其他的同学进步;4. 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大部分学生会对心理问题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还需学校加大力度宣传心理知识与推动学生的积极性去了解,了解心理问题的范畴,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5. 大学生在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心理咨询老师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需利用专业的知识,尽快地帮助同学们度过困境;6. 在部分学校存在心理咨询室制度的不完善情况,在宣传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7. 大学生并没有建立起对心理咨询室的信任,不能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内心,出于学校规定,为了同学们的安全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发现某些同学出现心理问题时,会通知他们的辅导员或老师,这对建立同学们对心理咨询师的信任有一定影响,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二)建议

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它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自我意识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该课程面向全体,重点关注特殊问题的学生。以帮助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社会,正确的对待自己所面对的心理问题,提升自己的处事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讲解,使学生们对自己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有一种明确的认识,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改进能力。而面对学生最好是设置为必修,大大加大了普及力度。也可一个时期举办一次大型心理活动,如心理展示会,趣味心理游戏等。

2. 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建立和完善咨询室服务体系,加大力度宣传心理学,增加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提供咨询和治疗服务也是咨询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应该设计一个管理制度,更好的规划工作时间和分工合作,建立一套积极的提升心理咨询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积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及转向应用性研究,规范工作时间,保持积极的状态去工作。为了能够及时满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求,解决部分特殊的学生的自卑内向的性格。我们应该除了面对面的传统沟通方式,还需提供email、电话、信箱等多种咨询渠道。提高咨询保密性,提升同学对咨询室的信任度。白天时间均要有人轮流值班,加强督导制度,保证心理咨询室的正常运行,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避风港”,各大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广泛普及心理知识,宣传心理学。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心理知识,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室可建设一个“情绪发泄区”,供同学们缓解情绪。

3. 大力建设专业化的咨询师资队伍

为了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展开和取得成效,就需要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强的师资队伍。建议可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做专职咨询师;可不定时的与其他优秀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互相交流,探讨;可开展每周的工作例会。认真投入工作当中,加强对老师们的交流,提升老师们的心理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基本情况。

4. 形成良好的咨询室形象,营造良好氛围

在部分人眼中,对咨询室可能会有“只有心理有病的才去的”的误解。这不仅放大了资源的浪费,还会使真正需要咨询的同学受到这方面思想的影响而望而却步。因此,心理咨询师要积极地为心理咨询室打造一个拥有温暖氛围的环境。校园咨询室的初衷就是帮助,它与正式的就医是有区别的,是更有人情味的,也是更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师们,需要保持好对学生友好的形象,站在亦师亦友的角度,建立彼此的信任,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们打开心房,做到最好的治疗。

5. 开设心理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

在学生们间随机挑选进行心理体验,当他们进行体验时,心理咨询师能大概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想法,在体验过后,能够在心理体验中解决心理问题的同学,会对身边的同学表达自己进行心理体验的感受,从而达到了宣传效果。

在开设心理体验时,首先可以建立起心理咨询师与同学们之间的信任,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们认识到表达出来会是一种舒服的状态时,他们会逐渐地开始表达自己的内心。

6. 利用新媒体影响力,展开心理服务

新媒体作为现阶段的产物,大家热爱关注这一新兴产业,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开设匿名投稿信箱,心理咨询师利用专业知识在推文上进行案例分析,引发共鸣,让更多的人能从别人的事件分析中得到帮助。

参考文献:

[1]陳小红.莫让心理咨询室成摆设[J].教书育人,2018(26):71-72.

[2]刘娟.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态度的调查分析——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A].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17:1.

[3]马林.高校心理咨询室服务品质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6):235-237.

[4]赵富强,陈耘,张光磊.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学术氛围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基于全国29所高校784名教师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04):50-60.

[5]曹冉.心理咨询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上)[C].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6.

[6]王丹君.英国大学心理咨询的现状——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例[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7,01,01.

猜你喜欢

压力心理辅导调查报告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浅谈对教师幸福感的认识
对液体压强三种容器问题的浅析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5%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