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09-10周鹏宇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高校贫困生解决措施

周鹏宇

摘 要:本文将针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提高参考。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隨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持续推进,如今高校内的贫困生数量也在持续增加。但在实际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过程中,却存在贫困生认定困难、资助工作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致使资助工作无法发挥出其实际效果。因此该如何保证贫困生顺利毕业已经成为了当下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困难

(1)贫困生界定困难

现如今,由于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比较大,各地区在工资收入、消费水平上均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对贫困生进行界定的时候,若只是依靠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进行评定,那么势必会因为评定标准过于片面导致评价结果公平公正性不足。例如很多学生家庭在其本地区并不属于困难户,但在高校中的学习生活却因为高校所在地区消费水平过高而难以支撑学费或者生活费用需求,对于这部分学生该如何界定,如今业内仍旧有着较大的争议。

(2)高校难以核实学生家庭经济情况

以下几方面内容都会导致高校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难以核实的问题。

①学生害怕在自己被确定贫困生以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被其他学生所看不起,从而不参加贫困生评定。

②在实际评定工作中,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评定标准都较为传统,通常都是采取饭卡消费、手机、电脑等设备使用情况来进行综合评定,但有很多学生因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自身对于消费需求比较低,因此不能够完全通过该方面内容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完全确定。

③在评定中,家庭困难证明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如今很多民政部门在对困难家庭进行确定的时候,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再加上有一些学生家庭较为偏远,未办理相关的贫困证明,使得家庭困难证明不能够充分反馈出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情况[1]。

④在评定过程中,参与评定的人员将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评定结果有着较大的主观性,不能够做到评定的公平公正性。

(二)资助工作中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随着高校教育普及化的持续推进,如今高校内部的贫困生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为能够确保每一分资助都能够发挥出其实际效果,如今的资助工作流程较为繁琐,甚至很多工作都不得不分配给学生来进行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就必须要做出一定的取舍,为能够保证资助工作的效果,很多辅导员都会注重经济资助,忽视资助工作中所必要的人文关怀,最终对贫困生的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不协调的情况,不仅会使得很多贫困生在长时间的学习生活中出现自卑、自闭等负面情绪,甚至还有很多贫困生为能够保证自身的经济消费水平,走上偷盗、借贷等道路。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优化贫困生认定工作

首先高校要建立起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从学生入学开始变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情况进行多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具体信息收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校园一卡通消费信息、学生手机号码消费信息、学生的日常消费信息等。若是高校和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学生有着家庭条件改善或者加剧情况,那么就需要对系统内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修改,确保系统内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其次高校辅导员和其他教师要通过暗访、抽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情况进行进一步明确,并对学生获取资助资金后的资金流向进行确定,若是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有虚假上报或者对资金挥霍浪费等情况,那么就需要对相关学生进行严肃处理[2]。最后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困难家庭的评定工作,完善相关评价体系。

(二)增设校内外勤工俭学岗位

高校可以同众多社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增设更多的校内外勤工俭学的机会。而学生则可以在保障自身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向学校进行勤工俭学申请,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同时,促使学生能够增加自身的社会生存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体会资金的来之不易,进而产生对学校、对社会的感恩心理,激发学生的奋斗心理,促使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当然,鉴于如今高校内有着很多贫困生,学校分配勤工俭学工作的时候应保持着“扶贫为先”的理念,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努力来逐步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该种情况也将会达成资助工作的一部分目标。

(三)加强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

对于贫困生,处理样对其给予资金资助以外,还要加强对其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高校需要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隐私性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发掘学生的实际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内容,辅以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形态来面对日常学习生活和资金资助,不会让资金资助成为学生的一项心理负担[3]。此外,高校要增设心理辅导课程以及心理讲座,并通过定期心理检测的方式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负面心理问题,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已经抗压能力,最终让学生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诸多挑战,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总结:高校在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时候,不仅要给予其适当的资金资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责任感和感恩心理,确保贫困生资助工作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其实际效果,促使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回报社会、为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谭红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青 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86-87.

[2]刘蓓.关于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16(5): 90-92.

[3]王峰虎.张宏才.西部地区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问题与对策——对陕西省属高校贫困生资助的调查报告[J].软科学.2015(3):91-93.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高校贫困生解决措施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