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税务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10汤玉梅

新教育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摘要:“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订单企业和学生都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既能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又能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就业岗位,还能解决企业的用人短缺。高职院校税务专业在实行“订单式”培养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订单式”培养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促进作用,推进实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确保实习实训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内涵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双方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签订订单培养协议,针对行业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习实训、考试评价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齐抓共管。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有效途径,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不只是单纯地接收毕业生就业,而是要派专人全程参与人才养规格的制定、实用型课程体系的设计、突显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的课程开发、实训教学环节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估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

第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学生的学习场所分为在校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双方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岗位群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统一,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二、高职院校税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运行中存在的問题

高职院校税务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现代涉税服务行业发展所需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的税务实践能力,熟练掌握税法、会计、涉税服务与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独立胜任税收征管、税务咨询、税务会计、税收筹划、涉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涉税风险自查和税务会计核算等工作;在中介机构从事税务咨询、税收筹划、涉税服务等工作;在税务部门从事税收征管工作;从事其他与税收相关的工作。

为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订单式”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我院税务专业也与武汉江城易桥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签订了第一期“神州易桥”订单班合作协议,首期招生为30人。实践表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改变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体现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以就业为导向的税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还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内部机制不完善,缺乏能动性

目前,由于高考人数减少,本科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在严峻的招生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吸引优质生源的有力抓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纷纷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设各类“订单班”,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订单式”培养运行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受政府财政的制约,行政化观念浓厚,很难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实习实训、就业保障等方面进行重大突破。对于合作企业派到学校参与实训教学的兼职教师难以在待遇上给予平衡,对于合作企业对学校场地、设备等特殊需求难以及时满足,学校的制度文化与企业的制度文化相差甚远,“订单式”培养的长效性缺乏有效保障。

(二)企业被动参与“订单式”培养,缺乏积极性

由于税务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财税岗位和涉税中介行业的专业技术岗位,知识性比较强,涉及商业机密保护程度较高,单个企业的用人需求量不是很大,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的意愿不是很强烈。即使有一些企业愿意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受教育教学观念、利益追求、行政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约,企业和学校难以形成合力。企业认同学校的理论培养体系,学校难以满足企业的实践培养需求,导致企业本来就不高的合作积极性又打折扣。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精力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校企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展涉税项目、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参与育人的深度合作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三)学生顶岗实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订单式”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按照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习实训等环节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既要学会涉税服务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涉税服务操作技能,时间上比较紧张。有一些实训环节安排在暑假期间,部分院校出于住宿管理、交通出行等安全方面的考虑,真正实施有一定的难度。而企业往往是在业务比较繁忙的时候才让学生进入实习,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进度和认知规律,这种实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岗位认知实习,从事的是一些简单、重复、专业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学生难以真正接触专业实践机会,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学生的顶岗实习缺乏实效性。

三、深化高职院校税务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税制结构的重大变革,涉税服务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比美国税务代理人员,中国未来将需要300万名左右的涉税专业服务人才,而目前,我国涉税专业服务人员才20多万人,与需求量相差甚远。为了完善税务专业人才培养,为社会供应更多的财税专业人才,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搭建“订单班”平台,企业与院校“共培共管”,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实操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一)建立和完善“订单式”培养运行机制

虽然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社会系统,两者在社会职责、目标定位、利益追求以及运行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两者也有利益共同点,高职院校能为按照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有用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如果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既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也节省了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

“订单式”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企双方需要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在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就业保障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及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去行政化,合理利用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诉求,保障企业派到学校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兼职教师的课酬待遇。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要去功利化,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优势,从自身人才储备和人才需求的长远利益出发,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促进作用

目前,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及一些中小企业对“订单式”培养模式认可度比较高,但单个企业的需求量比较少,单独开设“订单班”的可能性不大。对此,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沟通和协调作用,行业协会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搜集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并进行汇总,由行业协会根据汇总的企业用人信息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以后,由行业协会与企业进行对接,分配就业人数。

(三)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扎实推进课程开发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为企业“量身定制”有用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协议签订以后,应由学院牵头,组织召开由学院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企业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业务骨干等组成的订单人才培养交流会,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岗位群培养目标,对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分解和重新整合,设计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力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统一。

课程体系重新设计之后,校企双方应该按照职业标准,由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业务能手共同编写适合订单班教学需要的教材。教材内容既要体现涉税行业基本理论知识,又要融入企业文化及管理特点。在专业课程方面,应当以企业真实的涉税案例资料为依托,将工作场景融入课堂,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企业可以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提取工作案例,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依据。

(四)认真落实实训教学安排

实施“订单式”培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让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上岗。为此,校企双方应当加大对实训教学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实训教学安排。

在实训环节,校企双方按照岗位认知实训、校内实训和顶岗实训的运行模式,在岗位认知实训环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合作企业的工作现场,直观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

在校内实训环节,由学校安排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企业安排业务水平高的技术能手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共同承担实训教学任务。

在顶岗实习环节,企业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和实习岗位的主要义务,学校要主动配合企业,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帮助。比如,寒暑假期间,企业安排实习学生住宿有困难,学校应该为学生住宿提供保障。企业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老师进行对接,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对实习学生进行岗位指导,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建议[J]. 唐宇翀.教育现代化.2018(2)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运行机制探索[J]. 赵平. 职教通讯. 2016(14)

[3]高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J]. 刘丽娜. 教育与职业. 2013(11)

作者简介:汤玉梅,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财政税收,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订单式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航运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