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情境创设,导航有效教学

2019-09-10曾玉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3期
关键词:创设情景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曾玉莲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借助情境创设,导航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手段与方式包括:借助精炼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让语文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一切可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密度及效率;适时地开展情境体验活动,如角色表演、导游、做实验等,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语文教学必须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景;兴趣

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主旨就是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创设的好坏,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学习场景。怎样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语文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借助问题,创设情境,突出“精”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模式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策。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文包含的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核心信息,以观点鲜明的话题来切入文本教学,拨动学生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學效率。话题提炼要突出“精”,要能从话题这个“点”辐射到整节课教学这个“面”。在语文教学中,精准设计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带活一堂课。

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突出“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宝库,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学语文、用语文。回归生活学语文,既能使语文自身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又能让学生学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与生活、文本与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真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深化认识、丰富语言、积累语言,并能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文本,又要重视拓展,重组资料,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包括生活资源、其他学科资源),实现教材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尤其在口语交际和作文教学中,更要着力创设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想象,去思考,获得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如此,学生写作文时才有话可写,才言之有物,才有真情实感。

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作文要求是:“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上课之前,我先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接着引导学生畅谈本次活动最让人难忘的场面,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让人难忘的或有意思的场景,然后大家互相交流、分享。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再现生活中有意思的场景,教师适时地回放一些镜头以勾起学生的回忆,此时学生的写作欲望大增,写作兴趣高涨,写作自然水到渠成。

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新颖活泼的生活化“真情境”,强化学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的语言、情感内化,令其迸发出思维火花,从而构建出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丰富想象,创设情境,突出“巧”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丰富的想象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新课程要求教师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翱翔。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点到为止,或是留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巧妙地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诱导和激励学生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挖掘发展想象力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如在教《穷人》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我创设这一情境,巧妙地导入续写,即让学生沿着原先的认知,展开想象的翅膀,紧扣情境中的“难熬”进行合乎情理的续写。

教师要通过适时、巧妙的场景设置,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想象,步步深入而又准确地演绎文本中丰富的信息。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还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四、利用多媒体,拓展情境,突出“趣”

如今,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成为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突破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手段进行情境创设,为课堂教学提供鲜活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能够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而且扩充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容量,更能展现出语文的魅力。利用多媒体拓展情境进行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唤醒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七步诗》时,我配以与诗文内容相符合的画面“煮豆燃萁”(以拟人化的、有趣的笔触画出“豆在釜中泣”的情境图),再辅以哀怨的琴声和深情的朗读,营造出诗作的氛围。学生们沉浸其中,轻松地把握作品的内容,领悟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思想感情。如果仅仅靠看课本或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思维很难被唤醒,也难以产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最后,我播放相关录像片段,并让学生展开想象,分小组合作探究:如果你是曹丕,听了这首诗,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学生群情激昂,个个摩拳擦掌,都想一吐为快,而且大都能说出“曹丕难不倒他的弟弟,打消了杀害曹植的念头”这层意思。

可见,利用多媒体拓展情境,不但能使教学形象化、有趣化,还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能为学生自主探究奠定基础,实现最优化教学。

五、借助活动,体验情境,突出“活”

新课程主张“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情境中展开教学,设置情境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质开展合适的活动:对故事性强的文章,如《晏子使楚》,可以采用角色表演;对按时间顺序或方位顺序来写的文章,如《圆明园的毁灭》,可以开展当小导游的活动;对科学性强的文章,如《詹天佑》,可以演示、画图;有的课文还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形式。开展活动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小学生都喜欢活动,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的欲望,因此,创设活动情境,搭建活动平台,是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重要途径。

活动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兴奋剂,它使课堂教学活力涌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应用语言、内化语言,真正将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更有意愿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展,从而使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拥有优良的品质。

猜你喜欢

创设情景语文课堂教学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合”乐而“不为”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