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审计署的审计实践及对我国银行内审工作的启示
2019-09-10高博
高博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际同业复核报告中美国审计署的实践进行摘译介绍,以期为我国银行内审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从而进一步提升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美国 审计署 同行评审 实践 内审工作
一、美国审计署的实践
美国审计署在《政府审计准则》(Government Auditing Standards)中明确要求,每一个按照政府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的审计机构,都应当至少每三年接受一次由一个独立于被检查组织的检查者对其审计业务进行外部同业复核。2017年由丹麦、芬兰、新西兰和联合国最高审计机关组成的国际审计小组针对美国审计署的绩效和财务审计开展了同行评审,在评审报告中包含了正式评审意见、审计署的良好做法、提出的相关建议等内容。
国际同业复核小组总结了美国审计署的五项工作做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高层价值观
高层的基调及价值观是美国审计署质量保证框架的重要部分,即确保领导风格与美国审计署的核心价值观和专业标准保持一致。美国审计署的价值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问责制。美国审计署为国会提供专业服务,协助监督联邦的计划、政策和运作。二是公正性。美国审计署对其所有活动采取专业、客观、实事求是、无党派、非意识形态、公正的态度。三是可靠性。美国审计署提供高质量的报告、证词、简报、法律意见以及及时、准确、有用的审计产品和服务。
美国审计署领导层将价值观嵌入整个组织。国际同业复核小组指出,质量控制程序为员工遵守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础。和以前的同业复核一样,美国审计署的高级管理人员非常注重质量,并将此渗透到组织的各个层次。通过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每周会议、双周风险管理以及常务董事级别定期会议等方式加强高层领导力。
(二)学习与发展
美国审计署拥有强大的学习、发展战略和计划,旨在支持组织不同层次的需求。将战略与培训相结合,使各级工作人员具备必要技能,并提供更广泛的技术和利于个人发展的培训。
美国审计署期望组织具有较好的学习知识、培养人才的内审文化。给同业复核小组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为准备晋升到高级行政人员职级的人员制订两年人力资源发展方案,该方案为晋升到任何政府机构的高级职位人员做好准备。同业复核小组也对美国审计署更加关注支持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学习氛围印象深刻。
(三)高风险清单和“五角星”评级体系
每两年选举产生新一届国会时,美国审计署就会公布高风险清单。该清单包括美国审计署认为由于管理不善和转型需要等原因而存在高风险的机构和领域。2017年的清单上有34个风险。
2015年,美国审计署引入了一个新的框架——“五角星”评级系统,开发了一些可以从高风险清单中删除的行动实例,这些实例使用便于理解的通用语言,使机构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需要采取哪些步骤来处理风险。
(四)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有效沟通
美国审计署的公共事务办公室在审计工作的早期阶段就参与其中,促进审计结果有效沟通。美国审计署使用各种形式的社交媒体来公布其审计发现,如Twitter、Facebook和WatchBlog。由于将社交媒体作为沟通手段存在固有风险,美国审计署为此制定了管理流程,分析了不同形式社交媒体的使用,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同业复核小组发现,美国审计署使用社交媒体接触受众的方法是一个良好实例,其他审计机关可以从中受益。
(五)内部利益相关者
美国审计署雇用许多专家作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律师、学者和行业专家,高级管理人员确保使用适当的利益相关者。同业复核小组采访过的员工,都强调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这种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做法是独特的,其利益相关者为团队提供高质量的专家意见,是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这是其他审计机关可以借鉴的良好实践。
二、评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建议
(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业务管理系统的潜力
2015年6月以来,美国审计署推出了一个新的审计业务管理系统(EMS),为员工及管理层提供审计项目的数据信息,并生成一系列的管理报告。截至2017年4月,所有的审计项目小组都使用审计业务管理系统来管理审计工作。审计业务管理系统能生成若干标准报告,如项目组合报告、员工和项目进度报告以及其他监督报告等。
审计业务管理系统使管理审计项目变得更加简单、持续,在管理单个審计项目、整个审计组织和其他事项等方面的效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随着美国审计署对审计业务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升级,建议美国审计署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好审计业务管理系统中的信息。
(二)持续提高审计报告的清晰度
审计报告的目的是以清晰、易于理解的方式向目标受众传达重要信息。在同业复核小组抽样的审计报告中,虽然有些报告讨论了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主题,但报告依然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清晰、易于理解。但也有一些报告的清晰度不佳,如一些报告语言烦琐、频繁使用专业术语和缩写词。建议美国审计署应持续提高报告的清晰度,综合分析报告的基本要素,列出清晰的报告范例,并鼓励审计人员相互学习。
(三)进一步关注摘要页的清晰度
美国审计署在大多数报告中包括一个摘要页面,用以高度概括报告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根据美国审计署的制度要求,摘要页面必须独立成文,提供符合政府审计准则要求的证据和细节。在被同业复核小组抽样的审计报告中,有些摘要页面可以采用更加简洁、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信息。为此,美国审计署需要考虑在摘要页面多使用图形、少使用长段落和缩略词。此外,建议摘要页面更加清晰地说明审计工作的原因以及审计结果的重要性。
(四)继续探索审计结果的沟通方式
美国审计署沟通审计发现主要采取四种方式,即报告、统一编号的信函、简报和证词。随着数字通信环境以及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美国审计署正尝试为阅读者提供“快速播报”。“快速播报”为快速传递报告中的关键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互联网登录页面,它是一个限于650个字符的可视化页面。同业复核小组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发展,美国审计署应更广泛地应用“快速播报”,同时探索其他方式,便于向公众和利益相关者传递审计结果。
(五)建立强化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機制
美国审计署与组织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机制,有助于提高审计的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其现有论坛可以实现知识分享。由于知识分享对于质量保证体系非常重要,美国审计署可以探索如何在与利益相关者合作中促进知识分享、提高分享效率,如分享如何制订审计计划的策略、如何同时管理多个任务的策略、如何改善最终产品的策略,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挑战、需要改进的方面和创新实践等。
三、对我国银行内审工作的启示
(一)探索建立同业复核模式
借鉴美国审计署定期组织开展国际同业复核的实践,探索建立我国银行同业复核模式,建立健全复核制度规范,明确复核流程、复核要求等,并在制度规范的指引下,由上级行组织独立的复核小组定期开展同业复核工作,对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复核,对于以往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行持续跟踪,对审计项目质量、问题整改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总结好的审计实践做法,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银行内审工作质量。
(二)不断提升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但目前审计报告在格式、内容、质量、效果等方面良莠不齐,原因之一是没有详细的制度规范进行科学指导,未充分发挥审计报告应有的建设性作用。面对上述问题,可借鉴美国审计署的实践做法,在审计报告中引入摘要页面,在撰写报告时,应简洁、清晰,报告发布的方式应更加灵活,便于阅读者及时获取报告的重要信息等。为此,可进一步健全审计报告管理制度规范,对审计报告的内容、报告的发布等方面提出更加详细的指导性意见,不断总结高质量审计报告的良好做法,加大推广力度和指导力度,不断增加报告的规范性、可读性及实用性,充分发挥审计报告应有的建设性作用。
(三)充分发挥外部专家作用
借鉴美国审计署引入内部相关利益者的良好实践,我国银行也可以考虑引入外部专家参与审计实践,以不断提高审计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和效果。一方面,制订审计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专家意见,通过“头脑风暴法”等,进一步拓展审计思维,强化审计重点,细化审计实施方式;另一方面,审计过程应邀请专家全过程参与,进一步提高审计“嗅觉”和取证论证的严密性。此外,还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对审计工作质效提供独立性评价,通过“内行检查内行”的同业复核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行业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而且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开放度、增强审计的透明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审计中的质量问题,通过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美国审计署推出了审计业务管理系统(EMS),为员工及管理层提供所需的审计项目数据信息;引入了“五角星”评级系统,对风险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借助互联网广泛应用“快速播报”,向公众和利益相关者传递审计结果,这些做法不断推动美国审计署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国银行可参考借鉴上述做法,通过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来不断提升内审工作质效,如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完善银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实现重要业务系统数据的标准化,实现更多业务领域的非现场审计。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提升审计效率、深度和广度。此外,应积极运用银行内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提升审计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分享工作中的良好实践,促进行业共同提升内审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