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9-09-10王文杰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英文版英语课程国学

王文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了单词、句型、语法,但是其语言表达能力依然较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因此,笔者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国学经典诵读引入到英语学习中,用英语诵读国学经典,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在英语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也是对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有益拓展和补充。于是,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及知识的掌握水平,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英语教学进了整合。

英语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诵读水平和需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笔者将英语学习与诵读经典相结合。同时,还制定了诵读内容,并实施分级诵读,做到读有所依、读有所序,引导学生逐渐提升英语诵读水平,让学生从中获得诵读的乐趣和成就感。我们成立英语诵读教材编写小组,综合考虑所选内容的人文性、艺术性、生活性,编制出英文版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论语》等书,并对作品中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进行编写。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诵读作品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为主;五年级学生的诵读作品以《论语》为主;六年级学生则是温故而知新。这些英文版的作品,学生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易于记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例如学生在吟唱英文版古诗《登鹳雀楼》时,学生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便学会了吟唱英文版古诗,这首英文版古诗含有15个生词和比较级语法等重点知识。同时,学生也感受到诗中祖国山河磅礴的气势。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效率,还能使学生伴随着悠扬的旋律,用英文演唱古诗词。同样的意境下,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展示了中华文化,进而增强了学生人文底蕴和民族自豪感。

为了使经典诵读成为有效诵读,我们读有所法,严格规定诵读时间,课前5分钟和睡前5分钟。最初由教师领诵或结合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诵读篇目,熟悉诵读内容后,学生反复诵读。每周更换一次诵读内容,每月复习一次,要求學生日日背。小学阶段的学生每周只有三节英语课,仅凭课上时间难以达到诵读效果。于是,我们便要求学生每天睡前5分钟读本周经典诵读内容,并将录音上传至班级英语诵读群,家长也积极配合,与孩子一起诵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生读得多、背得多,其文化底蕴自然就厚实,用这些经典充实学生的记忆,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许多原来理解不了的知识点也就理解了。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热情,我们采用了以下诵读方法。

(一)大声诵读

学生在诵读时大声、心无旁骛地读,可以使英语发音更准确,有利于记忆。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美的体验,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二)手势诵读

手势是指人类用语言中枢建立起来的一套用手掌和手指位置、形状构成的特定语言系统。手势是人类表情达意的有力手段,在体态语言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将手势融入学生诵读中,可以增强言语的可靠性与言语的力度,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记忆牢固。

(三)游戏诵读

我们打造以“快乐”为主的诵读模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将诵读内容合理地融入游戏当中,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以写助读、以画助读、游戏互读等多种形式,学生利用这些方式可以很容易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有效手段。英语国学经典诵读的评价不能拘于考卷和测试,要建立“互助、超越、成长”为核心的评价机制,让学生真正认知、体会用英语读经典的快乐。因此,我们采用以下两种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团队追逐赛制

我们每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及时的考核评价,对表现好的诵读团队颁发“诵读能量币”。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采取互帮互助团队评价法,将个人诵读表现与团队相结合,让学生互帮互助、超越自己、共同提高。

(二)个人追逐赛制

我们把学生的英语诵读水平划分为“诵读小能手”“诵读小达人”等八个等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诵读经典的水平,自主申报诵读等级。等级评价不仅仅为了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提升自己,获得成长的喜悦。

期末时,教师会根据学生平时诵读结果和表现情况选出一批“校园诵读之星”,并将该评价结果列入我校学生成长记录册。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学校形成了浓厚的诵读氛围。

学习是以实践为目的。学生仅凭借每天的经典诵读是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程度。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在积累经典的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展示经典。学校的“英语角”是诵读的实践天地,学生在这里展演所学、所诵、所感,并将用英语诵读国学经典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我们也会定期组织一些英语学科实践活动,如英语绘本故事分享会、跨界朗读比赛、英文故事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剧演出等各类活动。如“双语小达人讲故事比赛”中,学生自己创编英语传统故事“孔鲤过堂”“黄香温席”“岳母刺字”等;学校的六一文艺演出时,学生表演了英文版《满江红》的情景剧。

总之,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可以让学生学习有“中华情怀”的英语,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小学英语国学经典诵读体系的逐步完善,也将会引领更多的学生热爱英语、热爱中华经典文化。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英文版英语课程国学
2024年《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征订通知
“垂”改成“掉”,好不好?
《古地理学报》(英文版)2018—2020年总目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The Crop Journal 作物学报(英文版) (Started in 2013, Bimonthly)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