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意识对学生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2019-09-10陈婉秋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被动语态语序英语翻译

陈婉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文化意识包含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文化意识影响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不仅关注课堂教学与口语交际中的文化意识,还进一步关注英语试题语篇中包含的文化意识。笔者从文化意识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序表达、语法规则与句型结构对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文化意识因个人的文化背景、知识底蕴、成长环境等多方面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教学时,学生会受到话题、知识范围等一系列的限制,从而造成文化意识对学生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影响。对此,笔者对九年级学生的翻译习作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学生在进行翻译习作时存在以下共性问题:第一,翻译的语序存在错误;第二,翻译的语法存在错误;第三,翻译的句型存在误译。针对以上三类共性问题,笔者从文化意识角度进行归因分析,总结归纳出文化意识对学生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影响。

(一)文化意识对翻译语序的影响

在汉语表达中,中国人习惯将表达修饰性的定语放在名词前面,将表示时间或地点的状语放在句首。在英语的表达中,人们习惯将定语放在被修饰词语后面,构成定语从句,同时将表达时间地点的状语放在句尾。如此一来,学生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就需要根据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对应的语序调整。

例如汉语“今天早上我们七点到校”,翻译成英语为“We arrived at school at 7:00 this morning.”在这个例子中,时间状语就由原来的句首调整至句尾。虽然语序不影响含义表达,但学生学习语言其实是学习另一种文化与习惯,这就需要学生尽可能地贴近英语的表达习惯。当然,有时语序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句子的结构,这时候就需要学生调整句子结构。由此可见,学生在翻译英语时,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影响,学生在转换思维的过程中会影响其翻译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二)文化意识对翻译语法的影响

人们在进行口语或书面交流时,会尽可能地表达完整而准确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潜意识地受到语法的影响,自觉地遵从语法造句规则。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许多语法的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在翻译句子时,需要在大脑中准确地转换两种语法规则。

教学中,最常见的语法转换是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例如汉语“明年市里将建一座新桥”,翻译成英语“A new bridge will be built in the city next year.”又如汉语“在加拿大说英语和法语”,翻译成英语“English and French are spoken in Canada.”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英语表达中使用的是非生命物体(“市里” “加拿大”)做主语,在汉语中不用考虑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是否存在主动关系,英语中则有被动语态。所以,学生翻译被动语态句子时,就会受母语的影响,自动忽视被动语态,忽视主语与宾语顺序的调换,导致翻译错误,在考试中丢失分数。

(三)文化意识对翻译句型的影响

学生在进行英语句型翻译时,定语从句的翻译比较特殊。因为在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把英语中后置的定语从句调整到修饰词(先行词)的前面,构成前置定语。

例如英语“Friendship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leasures that people can enjoy.”翻译成汉语“友谊是人们享受的最伟大的快乐之一。”又如汉语“我比较喜欢能跟着唱的音乐”,翻译成汉语“I prefer th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以上例句如果直接翻译,第一个例句将会变成:“友谊是最伟大的快乐之一,人们能够享受。”这種翻译就没有遵从翻译的贴近性原则,不仅破坏了汉语本身的语言结构,还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失去了翻译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在进行翻译时,学生还需要把含有“……的”这种结构的句子翻译成定语从句,放在先行词后面,不可一味地前置罗列定语。

经过调查研究,笔者明确了文化意识对学生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影响,于是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翻译策略研究。依据自身中外翻译理论的学习与翻译实践的总结,笔者发现有三种翻译技巧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即:逆译法、改译法和前置合并法。

(一)逆译法

针对文化意识对翻译语序的影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逆译法进行翻译,将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时间状语逆向转化,再进行翻译。例如汉语“早上七点学生在校门口集合”,按照英语表达习惯,时间地点状语均放在句末,由此调整成新的句式为“学生集合在早上七点在校门口”,学生再根据新的句式进行翻译“Students get together at 7:00 a.m. at the school gate.”

(二)改译法

针对文化意识对翻译语法的影响,尤其是对被动语态句子翻译的影响,笔者建议采用改译法进行翻译。改译法是将原文的被动语态译成主动语态,或者将原文的主动语态译成被动语态。首先,判断句子主语是否可以实现谓语动作;其次,在汉语原句添加“被、由”等字样变成被动句;再次,根据新改写的句子,判断被动语态时态;最后,翻译成对应的被动语态英文。例如汉语“西瓜切成了8块”,句子的主语“西瓜”不能实现“切”这个谓语动作,由此转换成“西瓜被切成了8块”;再根据新改写的句子,由“了”判断应该采用过去时被动语态;最终,形成准确的英语译文“The watermelon was divided into 8 pieces.”

(三)前置合并法

对于定语从句的翻译,笔者建议采用前置合并法这项翻译技巧。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将句子的主干部分译出;然后,再将定语从句中定语部分译成带有“……的”译文;最后,插入句子主干中,完成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翻译。例如英语“It is better for teenagers to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who can look after them.”阅读英语原文后,可以先将主干部分译出,即“青少年跟父母一起居住更好”;然后再将定语部分“能够好好照顾他们的”插入到“父母”之前,形成完整且准确的译文“青少年能跟好好照顾他们的父母一起居住更好”。

笔者以英语翻译题型为载体,从语序表达、语法规则与句型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了文化意识对学生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影响,列举出学生在翻译中常见的错误与集中的失分点,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如此一来,教师可以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避免错误性表达,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翻译语篇,提升学生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被动语态语序英语翻译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被动语态考点大放送
语序类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as引导状语从句的倒装语序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