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三大意识优化语文主题活动
2019-09-10王帅
摘要:在语文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注重自身多角色定位,增强师生共合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优化语文主题活动。
关键词:三大意识;优化;语文;主题活动
语文主题活动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遵循语文教学目标,以相关主题为对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语文主题活动虽是课内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但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能力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通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主题活动的意义,优化主题活动,总结出如下几点方法。
语文主题活动的提出、开展、实施、落实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将学生推向前台,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题活动既然是为学生而办,教师就应该大胆放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为了实现鲁教版必修五“爱的生命乐章”这一单元目标,笔者举办了以“爱由心声”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一)自定名称
班级内的每位成员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每人为诗歌朗诵活动提供至少一个主题名称。然后小组讨论,内部协商,推荐出一个最好的主题。通过全班民主投票的形式,得票数最高的主题名称确定为本次诗歌朗诵比赛的主题名称,“爱由心声”这个主题名称便产生了,让爱由心生、让爱随声传、让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底。
(二)自创流程
每个小组推荐出一名最有威信的学生,被推荐者共同组成活动委员会。活动委员会负责活动流程,制定出详细的策划案,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经过一番商讨,最终确定为:赛前,做好参赛者名单统计,做好PPT、音乐、道具等相关准备;赛中,主持人负责开场白、串场词、结束语,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组;赛后,汇总评委小组分数,公示结果,教师颁发奖励。
(三)自主评比
由活动委员会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评分标准及评分表。每个小组未参赛的成员中推选一名学生做评委,成立评委小组。每位评委根据参赛者表现,依据评分表打出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得分最高的个学被评为“朗诵大师”,得分最高的团队被评为“最佳团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退居幕后,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尽情展示。学生既是活动的策划者,又是活动的执行者,还是活动的总导演,把自身的才华和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突显了主人翁地位。正是因为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题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诗歌朗诵主题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建立了对爱的认知。他们通过朗诵的形式,吟咏爱、表达爱、传递爱。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便可以袖手旁观。相反,这是对教师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教师扮演好多重角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支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鉴于这一教学目标,笔者举办了“我写我心”为主题的语文报活动,体现了教师的多角色定位。
(一)动员者
学生广泛的参与和高涨的热情,是语文主题活动得以顺畅进行的保障。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应做好动员工作,鼓励学生多参与,提高学生对活动的认可度。因而,办语文报前,教师可做考查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合作能力;二是组织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都能在办报过程中得以展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办报效率。
(二)协调者
语文主题活动举办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生分工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均衡的情况。此时,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情况,协调各方利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齐心协力,共同把活动组织好。笔者举办语文报活动时,学生出现了分工不明导致活动延迟的情况,小组内有的成员热情高、做得多,有的成员劲头小、做得少,后者严重挫伤了小组办报的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与热情不高的学生单独谈话,找寻其中的根源。学生之所以积极性低,往往是在小组内存在感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责。教师应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善加利用,为其提供展示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三)督促者
教师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由于语文主题活动从筹办到完成,时间较长,学生后期会出现怠惰敷衍的情况。因而,教师需时刻关注活动的进度,经常督促学生,当学生后劲不足时,及时给予言语鼓励、方法指导,并辅之以相应的奖励政策。办语文报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分三个阶段汇报办报情况:一是办报前,确定组内成员分工及职责;二是报纸过程中,交流办报的趣事和遇到的困难;三是报纸初步成型后,交给教师审核,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師扮演了宣传员、调度员、监督员、审核员等多种角色,既不喧宾夺主,也不听之任之,而是将各种角色融于一体,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和服务。教师角色定位的准确,可以促进语文报主题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学生的语言潜力也得以充分挖掘,“我写我心”为主题的语文报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写自己所感、所思、所悟。
语文主题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最佳平台,教师应抓住活动契机,积极与学生切磋交流,共同合作,将活动办出特色和新意。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能加深师生联系,促进师生情感升温,培养彼此默契。为了提高学生议论文的论辩能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笔者举办了以“有理说理”为主题的辩论赛活动,促进师生合作。
(一)师生共协商
教师应秉着师生平等对话的原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遇到分歧时,相互协商,不能一言堂,挫伤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辩题的选择决定辩论赛的趣味性和导向性,在确定辩题时,笔者主动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将意见汇总后,再反馈给全班学生,最终经过师生认真商讨后,确定了如下辩题:公众人物犯错应不应该被原谅;人造美女可不可以参加选美;孙悟空和猪八戒,你会选择谁做员工;“代沟”的主要原因在长辈还是晚辈。不难看出,有效的协商使得辩题既有辩论价值,又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理可说。
(二)师生共参與
语文主题活动不仅是为学生而办,也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宝贵经历。教师的参与和重视,会给学生带来意外惊喜,让活动更有意义、更值得回忆。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陪伴学生分享活动的快乐,记录幸福的点滴。笔者在辩论赛活动中,从前期筹备到现场辩论到后期整理,都全程参与,尤其是活动结束时,被学生精彩的辩论感染,做了如下点评:
同学们充满魅力的辩论,老师是看在眼里,更是喜在心里。每场辩论赛不仅展现了大家的个性风采、青春洋溢,更彰显了你们的睿智才华、气度修养。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说,好的辩论是“心欢、芬芳以颂之。”希望今天的辩论能留有余香,给大家留下思考的余味和语言的余韵。
(三)师生共成长
语文主题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有助于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教师在活动中,向学生学、向专业人士学、向专业书籍学,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成长迅速。笔者筹办辩论赛过程中,和学生一起积极观摩中外大型辩论赛视频,一起研磨经典辩词、揣摩辩论技巧、训练辩论思维,使自身辩论素养得以快速提升。笔者在与学生共同体验辩论的快乐时,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执教生涯留下了难得的财富。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彼此协商,积极参与,共同成长。正是因为师生密切的合作,使得辩论赛成为一场场有温度的盛宴,既办出了意义,更办出了情谊。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辩论赛的举办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锻炼良好的语言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是非观和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为了优化语文主题活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发挥自身的多角色作用,提高师生合作的默契度,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王帅,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教师。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王荣生,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孙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