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区域文化资源 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

2019-09-10赵光福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实践探索

赵光福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我们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凉州文化为我们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应凸显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注重活动目标的设计,精心组织研学活动成果展,构建科学的研学活动评价体系,在研学旅行证过过程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凉州文化;研学旅行;实践探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服務于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范围不仅限于书本和教室,教育的范围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人民群众中去;教学做合一,所谓做,就是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是我们推行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凉州文化包括汉唐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既有物质文化,又有非物质文化,为我们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一、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原则

研学旅行不同于传统的旅行方式和教育活动,只有遵循科学的活动设计原则,才能顺利实现研学旅行活动的预设目标。

(一)教育性原则

研学旅行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体验,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因此要遵循教育性原则。要围绕特定的研学主题开展和实施,坚决避免只游不学、有学无研。每一次研学活动必须设计主题和具体的研学方案,并且要与学生的校内课程紧密衔接。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之前,要求参加的学生通过书籍和网络查阅资料,充分了解研学目的地的基本情况。教师也要提前设计好研学任务单,任务单中所设置的研学作业或研究性问题要能够引领学生对学习、探究、观察、游览、体验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出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和分析,有助于学生获得预期的情感和价值体验。

(二)实践性原则

研学旅行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实践参与,亲身体验,从而获得全面系统的历史人文知识,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获得对生命的感悟和人生启迪。

(三)综合性原则

研学旅行课程在内容上涉及了语文、社会、历史、科学、地理等学校课程内容;在活动方式上包括社区调研、游览学习、集体生活、资料整理、成果展示等,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游中有学,游中有研,行中有思。

(四)安全性原则

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时应遵循教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设计方案中应明确提出需要注意的安全细则,列出师生安全注意事项、安全防范措施以及有效的安全应急预案,确保研学旅行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

(五)公益性原则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不得变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商业活动,对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要减免费用。

二、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研学旅行活动现状

独具特色的凉州文化资源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拥有诸多名胜古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自然风景等。

目前,主要是来自兰州、金昌等城市的师生利用周末、寒暑假、中华传统节庆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在雷台景区、文庙景区、白塔寺景区以及武威市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宣传了凉州文化。凉州区部分城区中小学也组织师生在雷台、文庙、白塔寺等景区开展了小规模的研学旅行,对中小学生进行区情市情教育。但是农村乡镇学校则很少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基于凉州文化的研学旅行课题研究推动农村乡镇学校将研学旅行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家乡、祖国美好的自热和人文风光的同时,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建议

(一)凸显文化旅游资源特色

学校要充分挖掘凉州文化资源的特色和品牌,精心选择凉州文化中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和体验性的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应凸显中华传统文化和边塞诗的特色品牌,包括武威文庙景区、雷台汉墓景区中的凉州词陈列馆;名胜古迹品牌,如西夏碑、天梯山石窟、白塔寺遗址等;国家级非遗品牌,包括凉州贤孝、凉州宝卷和凉州攻鼓子;博物馆品牌,如武威西夏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自然风景有头道槽大漠景区、武威沙漠公园。由此可以设计“咏凉州词,抒家乡情”“穿汉服、行汉礼、诵经典”“寻访非遗,传承经典”“回望会谈路,共叙民族情”等基于凉州特色旅游资源的研学旅行品牌活动。

(二)注重活动目标的设计

研学旅行是一门游中学、游中研、行中思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没有教室、没有课本的实践性课程。研学旅行的这些特征不同于一般学科,也就决定了其活动目标不同于一般学科。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目标可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基于凉州文化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则要依据研学旅行资源的属性,准确地制定研学旅行活动的具体目标。如文庙景区就要依据景区的文化属性制定具体的研学目标:一是认真学习记录景区讲解员关于武威文庙基本情况介绍;二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理解武威文庙为什么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三是认真观察文昌宫中的44块匾额,体会其书法艺术魅力。选择白塔寺景区,则要根据白塔寺的历史属性设计研学目标:一是了解凉州白塔寺中100座白色喇嘛塔的由来;二是认识萨迦班智达和阔端这两位历史人物,能讲述“凉州会谈”的历史故事;三是理解萨迦班智达对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做出的巨大贡献;四是参观凉州会谈纪念馆中的文物展品和历史资料,了解“凉州会谈”的具体细节,深刻理解会谈的历史意义。

(三)精心组织研学活动成果展

研学旅行活动的成果不通过考试来评价,也不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出来。研学旅行活动的成果可分为外显的成果和内化的成果,外显的成果主要有:学习报告、研学任务单、游记、研学总结、行程中的照片和视频资料、采集的标本、采购的具有代表性的纪念品等。内化的成果包括:知识、能力、体验感受、情感情绪的变化、文明习惯的养成等。

成果展的形式和流程可选择先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学成果进行修改、指导,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评选出优秀成果参加班级的优秀研学成果交流汇报会,再从班级推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研学成果参加学校的优秀研学成果遴选,最终学校可将遴选出的优秀研学成果结集成册,印制《学生研学旅行优秀成果集》,共享优秀成果和经验。

(四)构建科学的研学活动评价体系

根据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原理和方法,需要对学生、课程本身、课程实施者进行评价,本文限于篇幅仅对学生的评价进行阐述。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研学旅行的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两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学生在研学途中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听讲能力、合作能力、时间觀念、秩序意识、礼仪规范、环保意识、语言文明等方面,教师要对以上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成果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研学任务单和其他文本成果的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完整性等,影像资料的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等,教师要根据成果性评价的指标对学生的研学成果进行量化评价。总之,要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构建起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

基于凉州文化资源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凉州文化资源的分类和属性,突出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品牌,注重活动目标的设计,引领学生参与体验文化、了解认识文化、从而产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化素养,在研学旅行的整个过程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其斌.研学旅行课程概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

[2]陆庆祥.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8.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曹小芹.基于地域文化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探析——以南京为例[J].智库时代,2019.

[5]王其英.凉州历史文化散论[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

[6]王其英.历代咏凉诗选析[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李迪亚)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实践探索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