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择精华片段 读深意文本

2019-09-10裴艳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裴艳

【摘要】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更要深究文章主题,细品文章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教材中课文为例,读懂、读透文章,理解文章主题,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赏析

语文阅读不能停留在“意会”的阶段,还要“言传”,这就是语言赏析教学。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语言赏析首先要找角度,抓住“纲”,才能有赏的“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值得赏析的不外乎修辞、细节、文眼、表现手法等,掌握了这些内容,一篇文章也就读通、读透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分析,以不变应万变,进而条理清晰地解读文章、理解主题。

一、精读修辞语句,感受生动语言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让语言文字更灵动,使文章增添文采,增强表达效果。学生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需要先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了解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如,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有明确的本体、喻体、比喻词,也是小学低年级段学生接触较多的比喻类型;暗喻只出现明确的本体和喻体,没有明显的比喻词;借喻则更难分辨,只出现喻体。学生找出比喻句后,要分析本体和喻体共性特征,体会运用比喻的生动性。修辞手法有很多,表达效果也不同,如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借代、通感等,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例句分析其表达效果,为学生补充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赏析语言时有章可循。

例如,《巩乃斯的马》一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暴风雨中的马群汇聚奔跑的壮阔场面。“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群在暴风雨中井然有序地奔跑,表达了作者对不受羁绊的自然生命力的追求。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借助作者的修辞手法体会形象生动的场景,加深感悟。

修辞手法的赏析是从“微观”视角审视文章的精彩点,学生理解了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便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增添诸多“亮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品读细节描写,体会特写内涵

描写分为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的赏析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情感。记叙文或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的作用。景物描写的赏析比较简单,只要读通文章便可领悟其内涵。人物描写分得更为详细,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学生在组织语言时要明确“描写谁”就是为了“表现谁”,叙述方向要正确。细节描写往往是文中的关键所在,理解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可以把握文章内涵,实现深层阅读。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修鞋姑娘》一文,对修鞋姑娘的描写就是一处“特写镜头”:“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这段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修鞋姑娘的“不起眼”和“认真”,衬托了修鞋姑娘的朴实真诚和善解人意的品质。开头的环境描写“凛冽寒风把繁华大街吹得冷冷清清……”为故事的发生渲染了气氛,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修鞋姑娘并没有开高价,相反理解我的窘迫,只收了半价,反衬了修鞋姑娘的高尚。

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要联系全文内容,景物描写蕴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人物描写则要表现其性格、品质。学生只要能够找到文中的“特写镜头”,贴近文章主题分析,即可准确理解文意。

三、把握文章文眼,理解主题情感

语句赏析不可忽略的是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也就是所说的“文眼”。“文眼”往往在文章的末尾,起到篇末点题、升华主旨的作用。学生通读文章后可以比较轻松地找到文章的关键句,联系前后文赏析语句含义。教师要教给学生确定文章关键句的方法,如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者抒情议论的句子,赏析时要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文章各具特色,教师要为学生补充文章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读懂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例如,教学《挑山工》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文末的段落,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作者需要的是什么?学生结合前文可以给出答案: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向着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由此,教师及时迁移,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希望“挑山工”的形象也常驻我们的心中,进而实现阅读的内化。

文章主题的理解需要准确找到走进文本的“切入口”,通过这个切入口,学生可以在概括文章内容时巧妙联系文章主题,领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实现深阅读。而这个“切入口”就是“文眼”,所以准确把握“文眼”,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主题。

四、赏析表现手法,学习写作技巧

文章的内容表达和整体构思都有一定的技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文章表现手法的意识。阅读文章筛选内容信息以后,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整体赏析文章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文章的表现手法有白描、对比、烘托、象征、铺垫、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小学阶段不需要学生掌握太多,教师在讲解时要结合文章实例,让学生明确文章“好”在哪里。表现手法的学习和赏析还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只要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去模仿运用,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唯一的聽众》一课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通过“我”拉琴技能的不断进步,烘托了一位老人对青年人的慈爱。面对一位“聋人”听众,“我”既要端正态度认真拉琴,还要放松心情尽力发挥。最后,音乐“白痴”竟让音乐专业的妹妹大吃一惊。而且文章最后揭露谜底,“聋人老人”竟然是音乐学院的首席小提琴手,让读者不禁莞尔,感叹老人的慈爱和教育手段的高明。了解文章内容以后,学生再来考虑文章的行文思路,会发现文章构思非常巧妙,最后谜底的揭示犹如“抖包袱”一样,给人意外的惊喜。“文如看山不喜平”,这种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总会给人峰回路转的感觉,让人不忍释卷。

总之,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学会品味语言便可以轻松读懂文意。品析语言是为了深度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精彩语言的表现力。学生学会找角度就已经摸到语言赏析的“门楣”,在具体分析时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便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参考文献】

徐艳. 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9(35):5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