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2019-09-10石琳
石琳
【摘要】语文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发,既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大力适应,又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积极调整,也是对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延伸。《〈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語文教学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改革;《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巅峰之作,却是当代中学生了解最少的一部小说。学生对文本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此课程的开发可增加学生对古典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开发的可行性极高。
一、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教育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从而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更难以满足国家对高标准、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因此,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与独特优势得以突显。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应体现三维目标。而具体到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总结方法,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对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发,是对国家语文课程的适应性改革,能让学生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将《红楼梦》及其所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化加以转化提炼,并纳入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之中,可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促使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例如,《红楼梦》中的许多古典诗词,都可以成为学生鉴赏古典诗词及创作古典诗词的典范。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其丰富知识,锻炼技能。作者曹雪芹及文中人物的思想与见解,也是培养学生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的非常好的题材。因此,合理开发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可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得更为紧密,能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当代中学生既不应该局限于书本知识,也不应该仅从网络中攫取快餐式的网络文化,而是应该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尤其是应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丰富见闻。《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所涉及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戏曲文化、中医文化,以及中国古代的文学、美学、哲学、伦理学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代中学生对此应有所了解和学习,并从中吸取智慧。
对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发,既顺应了 “国学热”的时代潮流,又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搭建了平台。《红楼梦》作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引入,是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窗口。例如,在此课程中设置“《红楼梦》中的诗词韵语”一章,课程会将小说文本中“香菱学诗”一节作为此章的引入,随后对以《葬花词》为代表的“红诗”(《红楼梦》诗歌)进行鉴赏,教授学生格律诗的一些基本常识,并使其进行初级的格律诗创作。课程以小说文本为起点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生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诗歌创作技巧。课程从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些经典故事章节,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利用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用一种缓慢的过渡让学生接受原本可能比较枯燥的古代文化知识。
语文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为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进一步了解古典小说《红楼梦》,而且能凭此契机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其也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承。
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位高中生的学习经历、家庭背景、生活条件不同,因此他们对学习也会有不同的诉求及愿望。但是传统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基本质量及教学的相对统一性;而促进学生既全面发展又个性突出的校本课程,更强调课程的差异性,更关注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及教师专长,开发学校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学情实际相符合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从而丰富学生课程参与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参与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性平台。这种突出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将个性与独特性并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从内心接受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意识,从而达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当代高中生有探寻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渴望。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有探究专业知识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的能力。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发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契合点,能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例如,课程中涉及《红楼梦》人物鉴赏一章,课程会引入“林黛玉进贾府”“判词赏析”等文本中的经典篇章来让学生把握《红楼梦》人物展现法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情节构造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鉴赏分析《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人物形象,并把形象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因而,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发,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提供了一个契合点。
四、构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如今社会,文化丰富多元,学生所接触信息的价值也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性格,引导他们构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红楼梦》作为名著,其所包含的文化能量是无穷的,更是当代高中生积极学习的对象。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发,正是通过对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精神品质、作品赏析等的认识和学习,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塑造自身品格的关键阶段。他们更需要人生目标的激励。开发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能让学生通过了解曹雪芹(贾宝玉)的性格,学习“发愤著书”、追求理想、敢于质疑的精神,传承先贤的优秀品质,并使之发扬光大。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设,能让学生在阅读小说之时,从中国传统伦理学、哲学、美学中吸取经验、获得启发,进而构建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本课程《〈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文化》本着“以文化为经,以情节为纬”的宗旨,选取《红楼梦》中最典型的篇章,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与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相结合来诠释传统文化。因而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很高,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
【参考文献】
孔庆琳.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问题探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李洁.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品读民权文化名人》开发的思考和设计[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