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的一些思考

2019-09-10夏加民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开展校本课程体育教学

夏加民

【摘要】校本课程这个名词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并不陌生,笔者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是从编写本校的武术校本课程开始的。原来以为,学校想开展武术校本课程就是挑一本与学生所用的教材不同的教材去教,给参加此课程的学生多上几节课,使这些学生在武术方面有所拓展,后来意识到,该课程的设置不是简简单单地传授知识,它既要体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突出个性特长的培养,既要注重面又要兼顾点。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展;体育教学

在开发武术校本课程前,我校就应家长和学生的要求尝试着开设了武术课,并有计划地将武术列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经过几年的尝试和不断充实,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版了小学校本课程(武术)的教师用书,并将民族传统项目——武术引进课堂,它成为我校校本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笔者结合我校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谈谈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体会和心得。

一、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开发体育校本课程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系统,要不断地进行课程资源的积累和课程特色的培育。

体育校本课程研究是在“本校”开展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往往会自囿于同水平,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学校为基地,以实践性、趣味性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基本目标,充分利用了我校现有的师资、经费、器材、场地等课程资源,同时也利用了我校所在地社区资源优势、社会经济与文化优势以及家长等人力资源优势,并得到了多位武术专家的指导、支持和课程专家的帮助,这些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我校武术校本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二、根据学生的课程需要,制订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规划

我校在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时,在小学阶段六年内,每周以一课时实行武术系统的教学,一、二年级占总课时的25%,三年级以上占总课时的33%,整个小学阶段占总课时的58%。在校本课程的具体安排上,将独立的运动项目——武术课程,连贯排列,并以“复式单元”、大单元和小单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排列,各年级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按照体育校本课程的要求把校本课程(武术)纳入自己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之中,在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以“单元教学”的模式确保课时计划的落实,加强武术校本课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坚持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前提下,分年段设计课程,由引发兴趣打好基础,培养特长到为发展學生特长提供各种机会,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体育教研组每一位教师都把武术教材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完全形成了武术课程全覆盖、武术教学全普及的格局。学生通过小学6年的学习,能够基本学会并掌握4~6套(含器械)具有武术特点的、适合儿童特点且饶有趣味的一些武术基本技能。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学习

进行体育校本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视学生的学习情况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进行讲解法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进行动作的示范讲解,还要讲解各动作的攻防含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动作,更要适时进行易犯错误的纠正。在进行示范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更好地结合教学实际选择示范的速度、示范的位置、示范面以及领做的位置和速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口头表扬和口头汇报的适时运用也有不错的效果。在练习中用肯定的语气和目光认可学生的进步,也可在学生练完之后评定优点和成绩,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很有益处的。同时,教学中也可采用提问、互相观摩、讲评、听取汇报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校本课上,学生可以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单人练习多种练习形式。在集体练习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错误及时改进和纠正。在分组练习时,可以按同质、异质或者随机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组自主练习,选出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组长充当教师的角色,组织好组内练习,尤其是组内后进生的学习,组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分析并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教师在一旁轮流指导,督促各组的练习。然后分组检查,教师就各组情况,分组小结。在单人练习时,学生可以先单独完成动作演练,然后以擂台比赛的形式一个个演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进来,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彼此观摩,取长补短,在相互帮助、相互竞争以及互评、师评中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

在校本课程教学中除了要考核学生的学习内容,平时表现也将成为学生校本成绩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的提高,也便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教师能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一项综合评价,主要从学生知识技能和体能发生的变化、行为表现、进步的幅度、自我评价与组内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进行的自我综合评定。组内相互评价是小组内所特有的,因为在平时教学中,多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小组各成员彼此了解,由学生根据各组员的运动参与、技能、态度、情意表现与团队精神进行综合的评定。这样,就能保证整个武术教学的评价准确而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学生也能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有的放矢地去改正。这些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提高体育校本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都需要教师有正确的课程意识。因此,要不断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从而有效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进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何亚帆. 石家庄市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现状与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朱惠明.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名师在线,2018(31):77-78.

黄慧慧.对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认识[J].田径,2018(10):43-44.

邓光华,姜圣清.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成都师范附属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体育教学,2018,38(06):15-16.

猜你喜欢

开展校本课程体育教学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