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

2019-09-10李建业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高中政治

李建业

【摘要】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这句高中《生活与哲学》课本中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观点,非常契合2020年山东全面实施的新高考方案。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门兼顾育人和学科知识的思想政治课更需要因时而变。因此,笔者从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任务出发,探究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方向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新时代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与深入发展要始终牢记思想政治课程使命,深刻把握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历史发展脉络,在高考改革过程中找准思想政治课的历史定位,充分吸收新时代教育方式变革中信息化建设的有益成果,使其因时而变,推陈出新。

一、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政治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全国思政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这是每一位政治教师应有的自信,也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应有的政治觉悟。青少年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引导人生之路。因此,要促使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无可替代,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责无旁贷。

党的教育事业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学习“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使学生不断深化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将自己的人生理想根植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把报国之情、强国之志贯穿于实践之中。

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不断促进高中思政课革故鼎新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微信以及各种新闻客户端等便利的资讯平台推动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因此,在当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少年将自身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下思想政治课就要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故鼎新,符合时代要求,迎合时代潮流。

教育理念的革新就是要把高中思想政治课从原来以学科教学为任务、以服务高考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成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中心。只有全面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本心,保证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地位。教学设计的革新就是由原来的课堂内的学习逐步延伸,课内课外相结合,让政治课不仅有课堂理论的学习,有社会实践的过程,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两者相结合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明理入心。教学方法的革新就是要转变单一纯粹课堂理论教学为多样化、多层次教学,促进思想政治课堂的信息化建设。高中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三观”确立的关键阶段,各种新思想、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快,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要创新授课方法,利用新教学工具如幻灯片放映、实物展台等,将影音、图片、实物等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将晦涩的理论通过多种形式传达给学生,提升学生上课的兴趣;还要不断探索社会实践方式以深化理论学习成果,在社会服务、参观展览、社会行动等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

三、在高考改革大潮中思想政治课要牢筑学科实践应用根基

在我国各个省份的高考改革过程中,探索新高考制度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个体的自觉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释放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保障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高考改革过程中,政治学科在不同的省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呈现“被抛弃”的趋势,政治学科成为学生“最不愿意”选择的学科。山东省改革则是全国为数不多坚持“3+3”模式的地区。根据数据显示,山东考生政治选择比例仅在35.34%,而老文综(政治+历史+地理)占比16.7%,则成了高中考生最受欢迎的组合选项。在政治这一学科遇冷的情况下,老文综成热门选择,这种在组合选择上的强烈对比则反映了当前家长和学生存在的功利心态。

面临严峻的高考改革新形势,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首先,要在高中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要注重高中阶段的政治学习与大学阶段的政治相关专业之间的衔接,让高中政治与大学相关专业之间真正存在递进式上升的关系。最后,政治学科还要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让学生在人生道路选择中有明确的职业倾向,让选择政治学科的学生不再有“选择了政治,以后能做什么”“为什么没有政治相关的职业”等问题,以至于教师无法明确回答或仅仅是“大学里的必修课”或“对考研政治有帮助”等闪烁其词的尴尬境地。总之,就是让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高考改革大潮中更加明确实践应用,让其成为真正特色鲜明、实实在在、有广泛民众拥护的基础性学科。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学中信息化课堂建设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思想政治课堂是“一人一书一黑板”的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伴随着时代和教学设备的进步,政治教师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将视频、音频、图片展示给学生,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创设了更加符合实际的学习情境,让教师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更直观化、生动化。多媒体技术在思政课堂上的实践应用,丰富了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变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成为提升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徑,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系统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信息化课堂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发挥多媒体课件、思想政治学科资源库等当代信息技术优势。首先,多媒体课件的地位毋庸置疑,是教师传输知识的直接手段,与学生直接接触,关系到信息化课堂构建的成败。因此,思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厘清课件与课本的关系,丰富、翔实课件内容展示的同时将深奥的理论内化于心。其次,要为思想政治教学建立优质资源库。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纷繁,涉猎极为广泛。因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优势,既要注重政治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又要体现教学资源的时代性,帮助学生在深入理解理论的同时,注重对时政热点的解读,学会知识迁移。最后,思想政治课堂更应该以开放的姿态欢迎新的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的广泛应用实践,如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为VR课堂探索提供可能性,未来的思政课堂或许能通过虚拟课堂技术参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课堂的未来变化提供了无限可能。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思想政治课始终是引导青年学生立志、爱国、奋斗的关键课程,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课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新形势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要坚守初心,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当前高考改革,不断从实践基础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侯尾添.新课改下优化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9(20):39.

洪定.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8):59.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高中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