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搭迷宫到玩迷宫

2019-09-10蒋丽芬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迷宫兴趣幼儿园

蒋丽芬

【摘要】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活动要以《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为指导,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和游戏空间。本文以“迷宫”主题为例,记录下了不同搭建时期幼儿的活动轨迹,以游戏记录和现场评价的方式进行了综合阐述,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有关主题建构游戏的实施方式和指导策略,旨在让建构游戏真正成为利于幼儿自由探索、自主创造的游戏活动。

【关键词】迷宫;兴趣;幼儿园

一、追随儿童兴趣,生成主题

1.以谈话活动切入主题生发点

在《弯弯绕绕》主题活动中,幼儿带来的迷宫图书成为他们谈论的话题。几个男幼儿围在一起,反复地将路线图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小涵指着迷宫图册说:“弯弯绕绕的有很多小路。”小歆说:“我家里有一本动物迷宫图,小动物要找到出口才能回家。”教师:“哦,原来迷宫是由很多小路组成的,这些小路有的可以走通,有的走不通,但总有一条路是可以走出来的。”

主题的来源往往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点滴经验。在谈话活动中,由迷宫图书引发建构主题,从而选择了最佳的教育契机,帮助他们进一步引发对于迷宫主题的思考和探索。

2.以设计图纸为蓝本,尝试搭建迷宫布景

最初的迷宫图是由很多弯弯绕绕的线条组成的,幼儿找到了木块组合积木、小型木条积木来进行搭建。于是,活动室的地面和柜面上出现了很多条由木块组合拼搭而成的弯弯绕绕的小路。幼儿将小汽车、小玩偶、出入口方向的道路标记摆放在路的中间和两边,兴奋地向大家介绍着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游戏反复进行了几天之后,幼儿设计的小路始终围绕着弯弯的路和直直的路,而带来的小玩偶换了一批又一批。这时,他们对于这样布景的迷宫没有了刚开始的兴趣,木块积木开始变得凌乱起来,幼儿对迷宫的探究行为停滞不前。

二、挖掘主题内涵,拓展建构

1.基于儿童的需要,拓展建构材料

当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进入“瓶颈”期后,教师对幼儿进行了谈话活动并发现,幼儿将迷宫游戏以绘画、拼摆造型等另外的学习方式呈现在区角活动中。他们对材料的需求有着更高的需求,另外,场地和空间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迷宫建构活动的开展。

基于此,笔者和幼儿进一步完善了之前的图纸,对材料和场地进行了拓展。幼儿来到了公共建构区,不一会儿,一条条弯弯绕绕的小路就搭好了。纸盒、圆筒、薯片罐、乐高积木什么都有,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积木,出现了大型迷宫的雏形。

2.体验式评价,提高搭建技能

当初步的迷宫路线出现后,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对于一些路线以外的“多余”材料进行了及时地清理和修缮。小路上一些杂乱的积木被清理了出去,剩下的是清晰的行走路线。在迷宫的中央,幼儿利用纸盒进行了叠高和封顶,使其变成了一个类似桥洞和山洞的建筑—“公园里的假山迷宫”。

对于游戏中幼儿能力出现的差异,笔者采用了体验式的评价方式—让幼儿以游戏者的角色“走入”迷宫:这条路通往哪里呢?这里可以走吗?可以转弯吗?谁来跟我一起走走看。笔者将幼儿置身于搭建物的情境中,让其自我评价本次迷宫活动。在与开放式空间和材料的互动中,他们的搭建愿望得到了充分滿足。

3.问题式启发,丰富搭建内容

(1)提出新的搭建要求,鼓励合作式搭建行为

笔者和幼儿一边走一边进行简单评价:“这条路好像可以直接到出口哦,会不会太简单了些呢?”“这边的路走不通,我想去假山里玩一玩钻山洞。”幼儿在里面反反复复地走来走去,一边检测通道是否顺畅,一边调整着部分通道的转弯方向。

教师采用了问题式的启发,还是以参观者的身份评价搭建作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开启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空间。这样,幼儿能更直观、更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只有将共同面临的问题呈现在集体面前,才能产生集体合作式的搭建行为,能使搭建的目的性更强,个体的干扰行为概率更小,从而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2)了解材料的功能,进行装饰和美化

在大型迷宫建筑物里,路边随处可见的标记被随意摆放着。显然,有的幼儿把它作为一种主体建构材料进行了搭建。在教师的梳理下,幼儿有意识地将玩偶标记和主体材料进行了功能区分,将其作为辅助材料而非建构材料进行装饰。接下来,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对其进行了装饰和美化。这一过程体现了幼儿在这一时期的搭建需求,也反映了幼儿迷宫游戏已经进入情景式的创造游戏阶段。

三、深入主题游戏,“搭”出精彩

在集体搭建活动中,在大多数幼儿选择了同一种主题材料的情况下,会出现材料分布不均、短暂缺失的问题。在随后开展的迷宫活动中,幼儿用长条木板进行了架空和连接,地面上出现了蜘蛛结网式的立体迷宫造型,建筑物有高有低,长条木板错综复杂。

综合三个阶段的迷宫建构游戏,笔者将这一过程中的游戏环境、建构材料、游戏指导、建构作品四个方面以汇总表(见表1)的形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从中梳理出了有关教师支持性策略的经验总结和幼儿获得的发展。

迷宫游戏不仅仅是搭建,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认知、技能、思维想象。对于幼儿来说,迷宫游戏还没有结束,它可以引发出更多的探秘活动和未知游戏。例如,在迷宫建筑的顶上悬挂碰铃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迷宫通道的连接与障碍物的设置,能让幼儿对长度测量、排列对比、高低对称等数学空间思维进行充分的运用。

四、结语

从“搭”到“玩”,这样的游戏历程不仅能让幼儿对游戏本身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知欲望,同时也给予了幼儿更多的探索空间和未来发展的可能。而在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地放手和退位,给予幼儿充分的材料、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权,释放幼儿的天性,促使其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岚.不断推进的户外迷宫搭建活动[J].幼儿教育,2015(Z4):60-61.

刘丹.游戏中教学  教学中游戏[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03):44.

猜你喜欢

迷宫兴趣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大迷宫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迷宫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