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种“美”叫彼此绽放

2019-09-10金苏华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支持

金苏华

【摘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发现教材言语之妙;从年段教学目标和学生言语生长实情出发,研制教学重难点;从儿童心理、认知深度和认知落差出发,让教学设计落地。基于支持儿童言语学习的教学内容研制,让师生、教学彼此绽放。

【关键词】支持;儿童言语学习;教学内容研制

周庄的双桥因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而闻名中外,陈逸飞也因双桥而被旅人惦念。游人因自然景观的衬托而显得更美,自然景观也因游人的到来而多了生气。这种美,就叫“彼此绽放”。美的课堂是彼此绽放的课堂,师生彼此绽放,生本彼此绽放,教与学彼此绽放。

一、发现:教材言语之“美”

教材可以算得上规范的言语样本。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去研读、寻觅、发现、梳理、挖掘文本的语文属性。比如《孔子游春》,“裸读”后会发现很多教学元素:(1)孔子其人、其事、其主张;(2)泗水的环境描写;(3)用叠词、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总分的构段来写景;(4)“桃红柳绿、善施教化、温文尔雅”等四字词语的准确使用和积累;(5)君子品行的学习;(6)志向教育;(7)点面结合的手法;(8)通过语言写人物品质;(9)《论语》佳句积累;(1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1)说话句的变式;(12)列举事物,边叙边议的写法;(13)背诵第2、第8自然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一共整理出了十三条言语属性,上课时到底该选择哪些教学点呢?语文教师备课之初该问问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的内容对学生发展有意义吗?用成尚荣先生的话说就是“把握语文本体,走出教育黑洞”。语文本体是什么呢?是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言的习得和运用。这样一来,上述教学元素中(1)(2)(5)(6)这4条的语文特征并不明显,言语教学价值不大。排除后,我们就能基本定位《孔子游春》的“语文”教学内容,教材的言语之美就更凸显。

二、透析:适合学生言语生长之“美”

余下的9条教学点都具有语文特征,其中哪些适合进入语文课堂呢?首先,可以考虑年段语文教学目标。课标里低年段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学词、朗读、写话,重在方法的学习和指导;中年段开始以段为重点,逐步向篇章過渡,开始树立训练意识;高年段以篇章为重点,学习基本的文体结构和赏析,体会、揣摩表达方法,注重读写结合。

其次,要考虑学生言语生长的实际需求。以词语教学为例,低年级注重识记与积累,多关注对音、形、义的理解;中年级更多的是方法的指引和工具书的运用;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往往会选择典雅优美及语文味浓的书面词语,在教学时和语段、篇章相互联系。

备课时可以剔除那些教了也学不会的“不可学”和不教就会的“不必学”的教学内容,再根据上述两点就可以确定核心教学内容和应该教到的程度,从而达到支持儿童言语学习的目的。

继续就《孔子游春》来说,余下的9条教学点中(4)(10)(11)(13)这4条的难度系数不大,属于“不必学”的内容;(7)(9)课例特征不明显,属于“不可学”的内容;剩下的就是当下可学的重要核心教学点。这样一来,本课的教学目标就集中、清晰、明确了。从学生言语发展能力点、提升点、生长点去揣摩和考量,是比较“美”的。

三、实践:让教和学彼此绽放,美美与共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和“学”对话生成的过程,是学生言语生长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研制要有利于这两个过程的展开。怎么让“教”和“学”彼此绽放,美美与共呢?

1.基于儿童的特点

吴勇先生在执教《童年偷着“乐”》一课前问:“为什么不选五1、五8班上公开课,偏偏选了你们五6班呢?”一开始笔者以为这只是吴老师热场的一个话题,仔细一回味感觉不对,当学生找到“颜值高、幸运、有学霸、考试好”等几个理由时,学生的投入状态、和吴老师的沟通状态都发生了变化,课堂气氛活跃了,对学习的期望值也提高了。这一切都归功于教师基于儿童的特点,从儿童争强好胜、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出发提出的这个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内驱力。

2.基于儿童的认知深度

在学习《孔子游春》的泗水春景时,笔者问学生:“作者是怎么把景写美的?”学生能找到比喻、排比、叠词,但是对比喻和排比之间的总分结构,大部分学生容易忽视。这个教学点就是教师要重点抓并训练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个点比学生原有的认知更进了一步、更深了一层。下面是学生当堂仿写的片段:

黑暗即将笼罩整个黄昏,太阳低低地垂在建筑丛中,星星在橘红色的云层中闪烁。夜晚真像是在吴韵故事中出现了无数次的小芦笛!忽闪的车灯是它跳跃起伏的音阶,朦胧的月色是它神秘优雅的光泽,轻风袭来的淡淡花香是它从每个毛孔中荡漾而出的水乡气息……

学生的进步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基于儿童认知深度进行教学内容挖掘的实践魅力。

3.关注学生认知实际与教学点之间的落差,搭建理解梯架

读完《黄河的主人》,学生对羊皮筏子的印象是“小”的,但事实上这只是读者眼中的“小”。薛法根老师在执教时首先用现场站一站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羊皮筏子不小。然后抓住“也只有……却……而且……”的句式,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这样的句式把羊皮筏子写小的,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当堂进行了说话训练:“我(只有)5000元,(却)要养活三口人,(而且)还要应付人情往来的突发支出。”在训练中,原本以为比较多的5000元,瞬间觉得不够用了。学生顺着薛老师“搭建”的梯子成功“爬上”了理解“小”表达“小”的言语成长新高峰。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凭经验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因为语文课程中的很大部分教学内容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带有经验性,其内涵和外延非常模糊;另一方面,各个学段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差异,有自己的特点,但各学段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和相互割裂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要从“支持”出发,遵循儿童言语学习的规律,根据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成就师生共同成长、彼此绽放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支持
县级人民银行加强金融创新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研究
俄罗斯“支持”中巴经济走廊,印媒不悦
从市场需求前景出发支持生猪养殖
金融支持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论艺术资料室在京剧院团中所起的作用
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模式研究
探究欲望,在支持中喷发
印媒称中国“支持”印度斡旋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