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带领学生走近歇后语
2019-09-10杨群
杨群
歇后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诙谐独特、含蓄凝练等特性令其得以流传至今。歇后语借助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将世间美、丑、善、恶都寄托其中。重视歇后语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言语表达,而且有感受民俗文化美的育人价值。
一、广泛搜集歇后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歇后语的搜集是学习的基础。在搜集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歇后语的现实意义,增加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感受人们的言语智慧。在与人交谈中注意倾听、交流是搜集歇后语很好的渠道,对搜集到的歇后语进行整理,并结合具体的情境去体会和感受,从而在类似语境中能够准确、灵活运用。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要让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摘录,反复揣摩,并学会结合上下文感受实实在在的语境。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在网络媒体中搜集积累。
二、耳濡目染歇后语,体验民俗文化的精深
歇后语通俗性强、接触面广。让歇后语充盈学生生活,使学生自觉喜爱并传承这一经典语言,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民俗文化之美的重要途径。
1.培养歇后语学习兴趣
歇后语美妙无穷,在喻事明理方面有独到之处,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人物很喜欢,而与这些人物相关的歇后语更是趣味无穷。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孙悟空翻跟头——一步十万八千里”等等,讓歇后语和学生心目中的经典形象产生关联,在感受歇后语的语体中产生兴趣。歇后语的语境是“喻”与“实”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意味无穷之美感,是诱发学生对歇后语“情有独钟”的有效载体。如“猫捉老鼠——分内事”“公鸡下蛋——没指望”等,这些歇后语喻体生动形象,寓意十分明确,耐人寻味。
2.建立歇后语百花园
让校园随处可见歇后语,将歇后语在校园内生活化,让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进一步体验民俗文化的精深。
三、活学巧用歇后语,体会民俗文化的博大
1.在交际中应用歇后语,增强语言幽默感
在交流中应用歇后语,能够使学生的表达更精确,更形象,更生动。教室窗台上几盆尚未开花的水仙,当学生议论纷纷时,发现水仙花盆景不就是大蒜嘛。一位学生脱口而出“水仙不开花——装蒜”。幽默的表述不仅让学生灵活应用了歇后语,更将水仙花的习性和特征同步刻画,效果非常理想。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评,歇后语也信手拈来。比如某位学生回答问题特别精彩时,大家会说“你真是飞机上的暖壶——水瓶(平)很高啊”“狗追鸭子——呱呱叫”“油漆匠的家当——有两把刷子”。用歇后语交流时,可以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运用歇后语表意会增强“立体感”。
2.在写作中应用歇后语,增强语言表现力
语言学家温端政认为,“歇后语最基本的修辞作用,就在于通过它前一部分所表示的形象、感情等色彩,使后一部分所表示的语义形象化,并在此基础上使语言具有诙谐性和讽刺性的特色”。的确,写文章时准确、娴熟地运用歇后语,既能为文章内容增色,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比一般表达手法更加明显的效果。如“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单独使用“坏透了”虽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但说法很抽象、模糊,在前面加上“头顶长疮,脚底流脓”,让别人明白是怎么个坏法,表达就形象化了。在《红楼梦》第三十回中,凤姐形容宝玉和黛玉的关系时用的是“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扣了环”表面上指黄鹰和鹞子的爪距相对紧扣,不易撒开,实际上比喻宝玉和黛玉亲密得不可分开,通过双关的两重意义,说得很含蓄,听起来却很风趣,表达起来也更加到位。
歇后语既是同音同义词的好教材,又是各种修辞手法的常见载体。积累和应用歇后语,能让民族文化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E:\刘可可\小语园地\2019园地1期\尾标1.tif>
(作者单位:湖南临澧县丁玲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