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信息提取方法的探索

2019-09-10庞唯娴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蝌蚪文本内容

庞唯娴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获取信息应是阅读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力求把散落在文本中的粒粒珍珠聚集起来,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以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最常用的提取信息的方法就是圈圈画画,本文主要就加工、整合、整体把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集中突破,整合关键句

所谓整合就是指对文本信息的整顿、协调、组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

1.突破认知,建立联系

由于文本单元主题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在信息提取方面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这种认知差异,建立起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以使学生信息资料的获取更加完善、完备。

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想让学生明白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小蝌蚪与妈妈之间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途中分别遇见了谁,它们与小蝌蚪的妈妈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在这个阅读目标的引导下,学生边阅读边提取信息:遇到鲤鱼阿姨知道“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遇到乌龟知道了妈妈“大眼睛,绿衣裳”。就这样,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2.突破段落,艺术结合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理解一些课文也存在着一定困难,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段与段之间的局限,艺术化地对所学内容进行组合,以使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更加轻松。

如统编本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文中涉及的内容比较零散,学生在搜集信息时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内容,找一找,画一画,然后再就主要内容进行整合。因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把“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与“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乌鸦就喝着水了”这两句话进行合并。这样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句子要点的把握,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升。

3.突破形式,建构新知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提取信息的形式应是多样的,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教学的束缚,为学生的信息提取真正助力,深化阅读教学效果。

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教师就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哪些植物,从中读懂了什么。借助课文插图,学生很容易就从中提取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1)蒲公英—降落伞—风;(2)苍耳—带刺的铠甲—动物皮毛;(3)豌豆—豆荚—晒太阳。如此教学,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二、整体把握,多途径悟情感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阅读容量的增多,学生的阅读就不能仅仅是着眼于局部,而应着眼于全篇,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因此,教师就要善于从多途径入手帮助学生习得提取信息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提问引导,辐射主旨

在教学时,教师从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提取信息,那么就犹如抓住了阅读教学的缰绳,简单而有效。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文,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曹冲是谁?曹冲为什么要称大象?他是怎样来称大象的?从曹冲稱大象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样从文本主要内容中提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有助于学生从中提取出重要信息,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2.利用画面,提炼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在信息提取方面,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还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悟。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配备了两幅插图:雄伟的天安门和美丽的雪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说说:“我来自哪里?我多想去哪里看看?为什么?”同时,让学生把插图与文字结合起来观看,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差异,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这样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的感悟与体会,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表格梳理,厘清脉络

表格具有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的特点,在信息提取方面有着显明的优势。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文,通过阅读中信息的提取,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得出“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怎样才能促进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提升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边阅读边画出“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哪些地方”,然后再说说在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它看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最后,再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如图)

如此教学,文本的主要信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学生也由此很容易就推断出了小猴子下山一无所获的根本原因就是它做事目标不明,有头无尾。

三、加工信息,作出判断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取到的信息,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再加工,使学生能够主动对信息进行判断,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与提升。

1.多种联系,理解表达

文本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些联系入手提取信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种葫芦的人想要的是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得到?”这个问题指向的是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因此,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找出文本中的信息,并根据提取到的信息作出判断”的阅读能力训练。于是,教师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葫芦主人的葫芦出了什么问题?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有什么关系?蚜虫需要处理吗?怎样才能得到葫芦?”如此教学,教师从多种途径入手,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能够主动从提取到的信息中作出判断,阅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图文匹配,了解原因

插图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对于一些疑难之处,借助插图来理解,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效果显著。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在阅读信息内容的提取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文中主要讲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再鼓励学生把文本内容与插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于是,借助插图,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小鱼、老牛、燕子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的原因,以及从插图中发现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可以重新长出来,并且长得很快。就这样,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显著。

3.抓住细节,推断缘由

文本中有许多细节之处不容忽视,从细节入手提取信息,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深刻。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召开大会》一文,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从中提取到:告知一件事情时,需要把时间、地点、干什么等要素表述清楚,以使信息内容更加完整。在教学的时候,为了降低学生信息提取的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文本的空白之处进行补白。如对课文第5自然段中狗熊的话进行补白的时候,就需要联系第4自然段的相关内容。这样,抓住了文本细节进行补白,文本的内容就会更加具体而完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在学生提取阅读信息方面也是如此,教师只有注重对学生提取信息方法的指导,并鼓励学生主动去获取信息,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E:\刘可可\小语园地\2019园地1期\尾标1.tif>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小蝌蚪文本内容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小金鱼和小蝌蚪
小蝌蚪
桥/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