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思维对话促动高效课堂的生成

2019-09-10吴广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

吴广瑛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一线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把时间和空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等综合能力也不断提高,促动高效课堂的形成。

【关键词】  高思维对话 高效课堂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9-042-02

0

新课程改革对生物学教学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它要求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思想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促使高效课堂的形成。本文以《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为载体,分析了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过程中,通过诱思、点拨、解疑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环节一: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

生:需要水分、阳光、温度、空气等。(积极发言)

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你们打算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想呢?

生:实验证明。(在第一单元已探究过“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能回答。)

师:课后,请各小组选择一个条件设计实验研究,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但不能用一粒种子,至少要三十粒以上。为什么?

生:因为用一粒种子,实验种子不萌发的偶然性大。

思维分析及反思:激趣诱思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认识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上的进步。”  新课程倡导的“立足实际”,就是以解决现实情景中的真实问题为目标的探究过程,实现由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提出问题的根本性的转变,这样的探究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富有意义。所以,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在第一单元探究过“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诱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然后,在他们思维积极性被激发时,顺势让学生选择一个条件,带着问题设计实验进行研究。这时,我们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将他们的思维带进了想立刻解决问题的活跃思维状态中,在这诱导的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环节二:在分析实验事实中学会探究

师:同学们,请你们把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一位同学讲述研究条件和结果,另一位同学把作品拿到投影下展示实验成果。

第一组生:我们组研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我们选择了绿豆种子。我们设置了有水分和干燥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有水分的瓶中的种子发芽了。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第二组生:我们组研究的是光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我们选着了黄豆种子。我们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瓶的种子都发芽了。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光对种子萌发无影响。

师:那你们小组怎样设置无光的装置?

生:用黑色胶袋把瓶子装住,然后放在床底下。

第三组生:我们组研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我们选着了黄豆种子。我们设置了有空气和无空气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对照实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有空气的瓶中的种子发芽了。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空气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师:那你们小组怎样设置无空气的装置?

生:用水淹着种子就能使种子与空气隔绝。

师:棒及了,很聪明。

第四组生:……

(各小组先后展示了自己的实验成果。)

师:通过同学们师的展示,请你们归纳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由此可以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思维分析及反思:回归主权,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本环节属于发现式探究。发现式探究与接受式探究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在观察实验中主动发现而获取相关的事实,在原有认知相互作用下,提出假设,在定向验证活动中获取证据,对假设进行判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接受式探究是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中主动接受相关的事实,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间接获取事实的一种方法。

本节内容,如果教师按照教材讲授,由于课本设计的实验,把种子萌发的所需的外界条件都一起展示出来,教师教授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学起来吃力。这时,教师把种子萌发的几个条件拆分,让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条件,让学生在验证活动中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到小结论,再一起归纳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化零为整。这样,不但把教学内容难度降低了,从发展思维角度分析,更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容易接受。

本节课最为精彩的是让学生各小组共同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并在学生可能对这小组的某些操作出现思维疑惑时,教师再适时点拨、诱导,让发言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思路讲解清楚。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书本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细致而周密的思维,更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实验和自学能力。同时,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都交还给学生,真正实现了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环节三:让学生在提出非常问题中成长

生:老师,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我们用水淹着种子隔绝空气,可浸没在水中的一些种子也萌发了,为什么?

师:这位同学观察很细微,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性。但一般情况下,淹在水里的种子由于缺乏氧气是不能萌发的。你所看到的是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裂开露出了胚芽。请你课后再做这实验观察验证 。

思路分析及反思:预设解惑,培养学生思维的慎密性

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是否精彩,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以及经验与智慧。课堂上的每一件非常事件,都是实实在在地考验着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教学艺术。课堂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教师和学生的心态在变,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变……,即使教师准备得再充分,也难以预料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件,所以教师时刻面临着挑战。所以,教师处理某些教学内容要弹性设计(即一个教学方案中每个教学环节上有多个答案),这可以为一些“可能”和“不确定性”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让教师充分应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沉着、冷静地解决这些“可能”和“不确定性”,使教师有条不紊地创造出精彩的教学情景。

此环节,教师预先对种子萌发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多个方案,根据情况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不但提高了学生从正反两面分析实验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慎密性、逻辑性。

环节四: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那是不是满足了这些条件,种子就能发芽呢?

师:你们小组在对照组里的种子是否全都萌发了呢?

生:我们小组的种子在对照组里有些种子没有发芽。为什么?

生:可能这些种子死掉了。

生:种子可能不够饱满的。

生:可能种子过期了

师:谁能用生活例子解释?

生:煮熟的种子永远都不会萌发,瘪的种子也不会发芽。

师:棒极了。这是什么原因?

生:种子死了。

生:种子不够饱满就是种子营养不足。

师生共同归纳: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种子的胚必须是活的;还要有足够的营养和度过了休眠期。

思路分析及反思:延伸诱思,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品质。

有效的课堂不仅重视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还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态度和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获取终生学习的能力。

在本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发现在种子能萌发的瓶中发现部分种子没有萌发,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这样变换问題,诱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进一步的理顺和强化,能够自觉地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层的思考和探究。

总之,在《种子的萌发》这节课中,始终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激发,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使整个教学过程和谐高效。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
基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七步教学法研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