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阅读,该力推了

2019-09-10蒋兴超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2期
关键词:散记阅读者分级

蒋兴超

现行整本书阅读的推送,是教材统一规定的必读名著,学生不得不读。从阅读荐推的书目来看,都是经岁月淘洗和时间检验的经典,但有的经典并不适合某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远未达到读懂经典、理解经典的水平,故经典和学生间存在着距离。

七年级学生读《湘行散记》,感觉艰涩、难读,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统编教材全国七年级学生读《湘行散记》,其时代、写作背景、感情表达,与当下学生的阅读层次、环境和审美等错位严重,似一道鸿沟横亘在学生面前,让其无法跨越。

1934年,母亲病危,沈从文匆然返乡。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日书信一封,相告沿途所见风土人情。这些信札其实是履行约定的情感书写。由此有了《湘行书简》,也有了《湘行散记》。其间真实记录了恋人间的彼此惦念,信之内容为途中见闻感受。沈从文二十岁便离开故乡,心中的故乡似酒,香醇浓郁;眼见的故乡破败,穷苦萧瑟。理想的纯净与社会的灰暗对比鲜明,心灵的牧歌与现实的晦暗对立冲突。沈从文对湘西沿途的风景描绘,始终贯穿着明丽与灰暗、纯净与晦涩的二元冲突,内心情感颇为复杂,如鲁迅回自己的故乡一般,心中的乡土牧歌嘹亮而绵长,现实的故乡让他哑然失声、泪眼潸然。故而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很强的隔阂感。不走进他的生活,不走进他的感情,不走进那个时代,就会一直在书外游离徘徊。

第一次看到统编教材推荐《湘行散记》,我就认定学生读不懂它,更不会喜欢它。作品固然经典,但选错了阅读对象,就无法让经典闪光,阅读者也味同嚼蜡,两情不相悦,何谈共鸣浸润?阅读推荐,就失去了意义。

阅读分级,该到力推的时候了。

阅读分级应根据阅读者的年龄、层次、经历、视野、能力、经验等综合因素而定,其分级标准大抵以年龄段而定,是较为稳妥的做法,但也要考量差异,因异而变。面上,应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与层次;点上,又可顾及地区与能力的差异。点面结合式的分级,是最为理想的荐读方式,首先应把握面,然后再顾及点,面是基点和底子,点是调向和丰富,两者互为补充、渐次推进。

还以《湘行散记》为例,荐读前统编者所权衡的不光是整本书的内容质量,还应充分体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层次水平。这如同教师备课一样,不仅要精心参透文本,还要深入认知学情。七年级上学期统编教材没有涉及沈从文的任何文章,以前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涉选了《云南的歌会》,文章放在八年级下学期,也非七年级上学期,七年级学生阅读积累本来较少,加之对沈从文无甚了解,故理解难度较大;即便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理解《湘行散记》也会困难重重,其中《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绿魇》《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对人性的关照,其理解难度远高于书写民俗风情的《云南的歌会》,其情感的纷繁远甚于《云南的歌会》。《湘行散记》是沈从文重返故乡的个性书写,“曾经充满诗意的世界生出了疮痍”,美丽的故乡萦绕心间、挥之不去,现实的残酷,又悲从中来。情感的矛盾纠葛,用散文写实的手法抒怀,而非小说虚构式跌宕情节的助推,七年级学生读来就会有很强的隔膜感,很难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强行将《湘行散记》推荐给学生,并不会(实际不能)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愉悦,对阅读者接受水平与境况的失察,才是真正的原因。

充分调研和体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与层次概况,深入研究、划定书单的等级差别,是分级的首要任务。大体来说,依全国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能力现状先做调研,了解真实的学情;再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情状况,进行级别划分;然后专家组(由大学教授、科研院所和一线教师组成)统筹阅读目录纲要,深入研究,审慎筛选分级划分;接着将学生的阅读能力等级和书单分级尝试对接,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地区进行广泛的实践调研,总结分级阅读的宝贵经验;最后在全国做“面”的统一推荐,同时根据学校、地区的差异开“点”的菜单选项。“点”的差异化选项,也要根据全国学生的整体层次,而非个别学校或学生而定,跨度不能太大;菜单也要明确标明本书内容概况、精神旨要及适应对象,菜单尽可能丰富、立体、多样;“点”为自选,而非必修,有更强的自由度或灵活度。“点”是对“面”的有益补充和深層延伸。经过反复实践检验后的点面结合式分级阅读的推荐,会卓有成效、深入人心。

对阅读者层次能力或整本书分级判断的任何一方,体察不周或顾此失彼,都是一厢情愿的塞给,只会造成错位、积聚隔膜,绝不能引导学生的阅读发展和精神成长。

差异化的“点”的推送,相较于全国统一的“面”的推荐,是更系统化、专业化的分级,是对阅读分级的立体化的构建,其复杂性远甚于“面”的搭建,但这才是阅读分级的精髓所在。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分级,定当充分考量阅读者的能力、层次、现状、品位等诸多综合要素,据此而做多元化的立体搭建。“面”与“点”,就好比是骨骼与血肉,“面”让人立了起来,而“点”滋长了精神、鲜活了形象。

“点”的个性化、差异化的推送,尤见功夫与精神。概而论之,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生源迥异的学校、学生阅读能力层次的有别,就可据全国统一荐推的“面”的水准进行提高或降低。优者可跳级择取,薄弱者可降级选择。比如城市与农村,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生活体认迥然有异,乡土题材的书就多推荐一点给农村学生,他们更容易找寻情感的共鸣,当然也提示城里的孩子,书里有乡土的香甜和芬芳。推送描写城市生活的书籍,城里长大的学生读来欣然有味,但也别忘了和农村的孩子说城市显扬着科技和时代进步的力量。再如《湘行散记》,在湘西长大的孩子,在沈从文的故乡,在读过《边城》的学生眼中,《湘行散记》离自己那么近,很容易走进,就值得向他们推荐。去过高邮,了解汪曾祺,喜欢平淡家常又不失韵味文风的学生,不妨向他们荐送《人间草木》。喜欢严肃写实的作品,可以多向他们推荐浪漫情怀之作,读惯了写景抒情类的风格,不妨用《所罗门王的指环》来调剂。爱好文学的读者,也要适当补充实用型文体的作品……以期形成“点”的类型、层次、高低的相互补位。这些互补的“点”的阅读,随着阅读视界的打开,会长久地滋养、丰厚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生的精神阅读史是在“面”的基点上,以“点”的择取为原点画半径的。“面”夯得愈实,“点”取得愈多,风景便愈加楚楚动人。阅读的分级,就是逼我们从现在简单粗放的推介,走向精细个性的荐送,用辛劳和智慧对学生的阅读体系进行点面结合的立体搭建。到那时,学生的阅读将会温暖无边、气象盎然,深层引动的阅读也将蔚然成风。

有了厚实的阅读积累,了解20世纪30—40年代的历史背景,对湘西文化和沈从文神奇的人生经历有所了解,再读《湘行散记》,也许会勃然心动而深醉其间吧。若是这样,至少是九年级或高一的学生该有的能力了。《湘行散记》是香甜的山芋,但放在七年级学生的手里是烫手的。阅读的荐推和深层引动,是有坡度的,我们要为学生搭台阶、递梯子,学生在高处要把书往上挪移,学生在低处应把书朝下摆放。

分级后的阅读,会变得自由畅快。那时,学生与书就若鱼儿与水,经典得以闪光和传扬,学生能够浸润和滋养,该多好!

阅读分级,真的到了该力推的时候了!

猜你喜欢

散记阅读者分级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镜头中的阅读者
论“三者”教会学生“用脑”写作文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矮郎街散记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