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鼎甲”评语的创意与运用

2019-09-10刘晓敏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2期
关键词:情殇寄情评语

刘晓敏

教师的评价语,会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爱的评价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方式。

诗词乃中国历史文化之神韵,是令人神往却又遥不可及的,除了偶尔吟诵外,是否能让古诗词为我所用呢?我想发展作业的评价语就是最好的尝试空间。我决定把诗词和评价语有机结合,就这样,我历时两年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自己颇具诗意的评价体系——“三鼎甲”。

何为“三鼎甲”?资料记载,明、清时期,殿试的一、二、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我则把诗意作业评价语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一等作业称赞评、二等作业点拨评、三等作业激励评。这样的评价方式统称为“三鼎甲”诗意评语。

一、一等作业称赞评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语言文字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理解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创造性运用经典。我们进行作业的诗意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而且让孩子在无形中爱上文字,爱上练笔,爱上作业。当然,在改变学习思维上同样浸润升华着。

一抹“暖阳”天绚水,西风淡醉顿无忧。这是批改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一课孩子写的山洞探险的随笔“贝奇和汤姆历经千难万险后看到一束暖光”时,我觉得这个“暖光”用得好,一语双关,所以就给了她这样的评价!

对于字写得漂亮、用心的,我称赞道:舞动笔尖飘墨香,玉指匆匆秀芬芳;对于练笔写得唯美的,我写道:我能想到最幸福的事,就是与你一起品美文、嗅墨香;对于性格内向,但作业写得特别好的学生,我又给予这样的评价:羞于矫情无人诉,巧借文字表心声等。

没有文化的认同,就不会有学习的自觉。这样的评价语激发了孩子的内在动力,发掘了他们无限的潜力。

二、二等作业点拨评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相同的鸡蛋,不同的命运。靠外力打破,可能变成鸡蛋羹,可能变成炒鸡蛋,还可能变成荷包蛋,但靠内力打破,就能变成鲜活的生命。

孩子们就因为这个特色评价而有了内在学习的动力,一批孩子被触动。曾经只写感悟不敢尝试隨笔或者能力迁移的孩子,我挥笔疾书:期待你的“小荷”——小练笔早日绽放。果然,下一次的作业这个孩子突破了自己,终于尝试写话了,我随即又送上一句:“小荷”已露尖尖角,快让“蜻蜓”(缺少动态画面描写)立上头。这个分层点拨性评价,无形中让孩子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还能体验努力之余收获的又是什么!

三、三等作业激励评

龙生九子却各不相同。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不可能个个优秀。面对这么多孩子,如何做到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又触动他们前行呢?“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你质朴的语言”,这样的评价对于资质平平的孩子来说,得多感动啊,哪怕是朴实的语言也会不再吝笔墨,滔滔不绝的。

凡事设想简单、操作难。这样的评价天天写、课课写,哪个老师都会词穷,难道有困难就不进行了吗?教育千秋业,研究是基石,发掘学生的无限潜力,与学生一起评价。

那天,一个孩子的作业写得非常认真,唯独练笔里面缺少景物渲染,我想让她再修改一下,于是写道:万般故事,不过情殇,寄情于景……寄情于景才能怎样呢?用什么都不合适,后来我就发动了学生的力量,突然一个孩子说:才能飞鸟入朝阳。我一听,太好了!万般故事,不过情殇,寄情于景,才能飞鸟入朝阳。采用了这个措辞,她开心得不得了。

“三鼎甲”诗意评语让孩子们每天沉浸在课上课外的遣词析句中,乐此不疲。老师把饱读十余载的诗词恰到好处地运用,孩子为得到好评不断努力,为读懂好评查阅大量资料,为帮老师写出更多诗一样的评价而奋发努力。诗意评价不经意间就把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也实现了我们一直追求的真正的学以致用。

两年来,从大漠孤烟的塞北,到杏花春雨的江南,从山水田园的牧歌,到金戈铁马的阳关,学生在“三鼎甲”诗意评价的引领下,又一次徜徉在山水文字间。

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就在心间,需要我们用心钻研,学生才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猜你喜欢

情殇寄情评语
不忘初心,以“版”寄情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透视朱淑真萧索断肠情殇路
寄情于人、事、物、景中
情殇八月
人,生而孤独——《大汉情殇》创作感想
大汉情殇
寄情风景
踏遍千山万水 依旧寄情故土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