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教学:“顺其自然”胜过“精装细扮”
2019-09-10咸丽娟
咸丽娟
最近听了几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看得出来,大家对此次上课非常重视,都希望借此机会好好磨炼与展示一下自己。有的不仅借鉴了名师的教案设计,还融入了自己的备课思考;有的为了与众不同,突出个人的主张,逐字逐句书写教案;有的为此还悄悄地借着其他班级学生试上教学内容……从那整齐书写的教学设计、精心准备的课件、充满期待又略显紧张的情绪,不难看出他们的敬业与认真。他们仿若去赴一场盛大的宴会,精装细扮,想把惊艳留给他人,把精彩留给自己。但是,由于他们考虑自己多一些,往往忽略了“宴会”上最重要的人物——学生,因此,教学的效果反而不如预设的那样精彩。
一、新课导入:先声夺人固然重要,节时省力才是经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能先声夺人,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那么,下面的教学就会顺水推舟,容易多了。因此,教师授课特别注重课堂前几分钟的氛围营造。
【教学片段一】
(统编本三上《石榴》)
(出示石榴的图片)
师:这是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棵石榴树拍下来的。知道这上面结的果子叫什么吗?
生:石榴。
(板书“石榴”)
师: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师:这个“榴”读“liú”。在这个词语里,读轻声。同学们一起跟老师读一遍。
(师出示谜语:胖娃娃,最爱笑,笑红身子笑破嘴,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满嘴红玛瑙。——打一水果。)
生:是石榴。
师:你们想知道有关石榴的知识吗?
生:想。
(师通过课件出示有关石榴的知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本意是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石榴的样子,然后借助谜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出示有关石榴的常识,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有关石榴的信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本无可厚非,但因为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开始出示石榴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揭示新课,然后,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二者,在设计上重复了,让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这个“导入”环节,不仅耗费了时间,还没有达到预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稍微多一点,就会知道许多学生不光见过石榴,甚至还吃过石榴。此时,教师只要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就能猜到石榴了。之后教师再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猜到的,在学生表达的同时,教师相机补充一些关于石榴的小常识,然后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音……这样的教学导入一气呵成,顺其自然,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检查词语:独立识字固然重要,先扶后放方为良策
三年级教材中除个别字注音外,课文也从以前的注音文字,变成无拼音读本,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此时,如果不借助外力,学生在认读生字、词和课文方面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学片段二】
(统编本三上《石榴》)
出示文中生词:
枣庄 抽出 依偎 嚼嚼
枝条 茂密 活泼 喜讯
教师先请一位学生读第一行词语,结果,这位学生将“枣”读成翘舌音,将“依偎”的“偎”读成第四声,将“嚼嚼”读成“jué jué”。
在上述教学中即使教师事先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但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与检查,依然不能保证学生学懂、学会。当然,为了节约课堂有限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允许这种无价值的错误泛滥下去。因此,通常有效的做法是:将文中出现的生字先标注拼音,有些容易读错的字音还会加上特别醒目的颜色,这样,学生通过短时间的记忆也能留下印象。然后,去掉拼音再读,巩固先前的印象。也许有人认为这样教学生认读生字、生词老生常谈,早已不新鲜了。我们鼓励教师创新有关生字、生词的教学。但是,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样重要。如果一节课浪费了时间,学生还没有把字词学会,那再新的装扮又有何用呢?所以,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教学,教师的出发点都应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文素养。
三、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固然重要,表情达意更是价高
《小蝌蚪找妈妈》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中的课文。新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能否读得正确、流利。《小蝌蚪找妈妈》全文都有拼音标注,而且几乎没有连在一起的长句子。因此,学生读起来并不会费力,大多数学生借助拼音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而,仅仅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这还没有达到朗读教学的目标。课标明确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故事,且不说故事中小蝌蚪、鲤魚、乌龟、青蛙等角色各有不同的说话语气,就是作者叙述的语言都很有意味。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朗读练习。
如第1自然段:“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作者用了“大大”“黑灰色”“长长”等几个词就把小蝌蚪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写了出来,而“甩着”“快活地游来游去”则把小蝌蚪自由自在的活动特点表现了出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需要突出上面一些描摹性的词语,把小蝌蚪的可爱、活泼、自在的特点表现出来。教师这样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培养语感,还有利于其将文本语言内化,促使他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更好地表情达意。
四、书写生字:学生想学固然重要,因势利导才是要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教师的課堂上,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学生的尊重与喜爱。但是,对学习主体的认可与尊重,绝不是抚摸他们的脑袋、拍拍他们的肩膀、为他们点赞就可以的。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面对,平等交流,甚至要精心指导他们如何去学习。
【教学片段三】
(《秋天》)
(出示课后生字:桂、肠、苹 袍、烦、恼、酒、柔、梳。)
师:请大家一起把这些生字读一遍。(生读)
师:这些生字里面,你最想学习哪个生字?
生:我想学“酒”这个生字。
师:好,那我们就来写写它。请大家仔细观察“酒”,写这个生字要注意什么呢?
生:“酒”右边“西”里面的一横不能丢。
(师在黑板田字格书写,学生书空,一起完成“酒”的书写。)
师:你们还想学习哪个生字?
生:我想学习“苹”这个字。
师:好,那我们就来写写它。请大家仔细观察“苹”,写这个生字要注意什么呢?
生:写好“苹”要注意三个横画长短是不一样的。
生:“苹”下面的竖画要在竖中线上。
教师每教一个生字前,总问学生“你想学哪个字”,看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则问得毫无价值。学生想学的生字固然要教,那不想学的就不教了吗?学生不想学的生字就可以不学了吗?而且,每个生字都用同样的方法来教学,是不是枯燥、单调了呢?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讨厌机械式的教学,需要活泼、灵动、能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的课堂。就生字教学而言,教师不妨请那些独立识字能力强、书写美观的学生教教大家怎么写;也可以请一些书写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困惑;还可以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总结一类字,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等;还可以就其中不好记、容易写错的字进行形象化的识记……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的方法有多种,但无论哪一种,都应该从学生的内心“需要”出发,顺其自然,因势而导。
教师的课堂,既展示其学识、风度,也体现其教学理念、业务能力,更是为人师者人格魅力的表现。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就像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历经磨炼,日积月累,去粗取精,最后,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