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群:家校沟通“新样态”

2019-09-10孙晔隽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5期
关键词:群里共育家校

孙晔隽

万物互联,给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改变。家校沟通的方式也同样如此,不再固守传统的纸质家校联系本、电话、短信,而是转向了微信群。互联网+时代,微信群成了家校沟通的主要媒介,为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学业质量提升以及家校共育带来了新思考。

一、关系导向:从“对立”走向“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长的结合。”所以,班主任除了教育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影响家长。

在我们班,96%的家长为新市民。他们对优质教育有着热切的期盼,对未来生活有着更大的期待。然而由于所受教育的程度、生活的逼迫、视野的局限等,对子女的成长主要以分数为评价标准。开学不久,一个家长对于我布置学生用手机朗诵美文的语音作业,直截了当地在家长群发表了看法:“孩子不能使用手机,要努力学习。孩子是在课堂上学知识,不是用手机学东西。以前的老师没有要求让孩子用手机做作业……”看到这一留言,我马上意识到这位家长应该很有原则,是传统教育的忠实守护者,但是拒绝新技术,对自媒体时代的新作业方式和意义并不了解。我把我的想法跟他私聊,还告诉他如有特殊情况,孩子可以不做这项作业,并建议今后如果还有想法可以私聊。可是过了一阵,他又在群里冒泡了:“这次孩子数学考试又是99分,因为数学老师不烦,从来不要求语音。”跟原班主任了解下来,得知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有两个引以为豪的女儿。大女儿在读南大,小女儿的成绩在班上也名列前茅。他会在朋友圈里晒孩子报告单、奖状,在家长群里发表一些偏执的言论。该如何让他理解并认同我的教育理念呢?我先在群里推荐几篇教育理念方面的微信文章,强调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必备素养,让家长更新观念,很多家长高度关注,纷纷点赞。接下来,我经常分享展示学生高质量的朗读作业,还利用cctalk、美篇等新技术给孩子们在线上课、进行写作指导等,邀请家长一起参与。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改变,那位家长也忍不住在群里点赞,并对过去的态度表示歉意。

家校沟通的前提是信服教师。经过一个多月的带班,家长意识到,孩子在班上是有发展前途的。渐渐地,大家也愿意合作了。家校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孩子的言行传达你的行动效果。不用解释,家长就能感受到孩子灵魂的拔节。最真切的感受,是最好的沟通。

二、内容引领:从“事务”走向“文化”

在我接手现在的毕业班时,家长微信群已经很庞大了,其成员多达89人。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多元互动的社会,该微信群唯一的功能就是老师发通知,家长整齐划一地在老师发出的通知后统一回复“收到”两个字。虽然当时暑热还未褪尽,但我觉得这个群,冷冰冰!

一个好的班级,需要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家校沟通方面。于是,我一方面尝试在群里推荐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学习资源、时事动态等优秀的文章,并分享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的场景。一方面私信联系家委会会长,给她推荐了一篇文章:“过几天你发群里,这是隔壁班家长发在群里的,他们班经常有家长推荐这样的传递正能量的文章。”她回我:“我先学习学习。平时我很少看这些东西,以后要好好向他们学习。”等她转发到群里,我立马在群里给她点赞,并私下表扬。慢慢地,她在群里发言、推荐的内容多起来了。元旦假期,我看到隔壁班家长又在群里发了一段友情提醒,立马截图给她。她看后回我:“这些家长很给力,我自叹不如。”我回她:“你做得很好,再用您的魅力影响点人出来,就更成功啦!”这时,她向我袒露了心声:“有时候看到好东西不敢发群里,怕那些家长会说多余的。”过了一会,她拍给我一张照,原来她在纸上打了个“友情提醒”的草稿,问我能不能发在班级群?在她的带动下,产生了雁阵效应,渐渐地,家长群有了一些变化。我在班里推荐孩子们看《寻梦环游记》,有家长就会发视频链接;我把孩子们的进步、成绩在群里播报,他们也会相互欣赏、鼓励、点赞;他们看到好的视频、文章也会争相推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的欣喜、遇到的困惑,也会在这里进行交流……

为提高家长的素质,这学期学校开办了家长夜校。或许是新生事物,家长不知夜校为何物;或许是因为工作缘故,没有时间参加;抑或是平时没有学习的意识,第一次夜校,我们班经过动员,也只有3个家长报名。于是当晚,我借用班级微信,把家长夜校的会场转播链接分享在群里,家长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收看。第二次就出现了抢票情况。

家长群,成了大家感情的粘合剂,学习的共生场,正能量的传递区,解忧的杂货铺……家长微信群温暖了起来,班级的文化正能量在悄悄地集聚。

三、角色转变:从“台前”走向“幕后”

当我们接手一个班的时候,其实同时接手了学生班和家长班两个班级。而家长作为孩子的养育者,也是我们教育的合伙人。班级家长群,家长理应是主角,作为家长班的“班主任”,我们应该成为微信群里平等中的首席,努力唤醒、挖掘、鼓励家长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

这学期,学校结合食育课程,倡导学生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制、自带便当。在前课程中,我给学生介绍了便当和制作便当的方法。当天晚上,一个家长就给我留言了:老师,什么叫便当?这是一个男孩的家长,估计他们家宝贝把任务简单移交给了这位母亲。我告诉她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建议和孩子共同完成,并用照片、视频、美篇等记录过程。周六一早,班級群就出现了一张便当照。很快,群里热闹了起来,有分享的,有点赞的,当然我也不忘夸夸大家的手艺,聊聊营养、颜色的搭配,幽默地给便当起个名字。于是,接二连三的便当照以及制作便当的视频分享在了群里。这些便当不仅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花的味道……更有爱的味道。

一旦建设好微信群,建构起家校共育的良好生态,其能量是源源不断的。家长是我们借力的对象,引进家长资源,能拓展孩子们的学习时空和学习方式,在不断的共赢中,提升家长的换位思考意识和教育理念,更好地理解班主任的工作并进行良好的家校共育。当班主任逐渐从“台前”退隐到“幕后”,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就不断得到萌发和生长。随着沟通的不断深入,家长越来越感受到分享交流给予每个孩子的成长力量。家长的眼界开阔了,心胸也开阔了。只要发现自己身边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就会有意识地跟班里孩子的共同成长“链接”起来,主动与“教育合伙人”进行沟通互助。班级微信群,成为了师生和家长共同凝心聚力的活动圈层,构建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成长新样态。

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积极的班级分享内容,人人都是教育者的主角意识,借着班级微信群这个“粘合剂”,正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新磁场。

猜你喜欢

群里共育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奶茶群里戏精多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金主爸爸的炫酷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买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