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马志林

天津教育·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组内竞争成员

马志林

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这种做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并被引入课堂。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灵活应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使之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学习方式。它对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

小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不适合小学生。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常常觉得新鲜,时时体验到快乐,以此吸引他们喜欢上课,进而喜欢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小组人数、组内成员的分工,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合作形式可以由组内成员根据兴趣、习惯自行选择,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参与。

(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主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他们在平等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分工与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真正的主角。他们依据自己在小组内的角色定位,自行解决面临的问题,并把获取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终通过讨论、协商,达成一致。合作学习的全过程,都是学生发挥自己能力和特长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其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吻合。

(三)有助于学生的互相提高

在合作学习中,对同一问题或事物,学生们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些理解和认识中,蕴含着他们的智慧,是他们独特思维运作下的产物。组内成员交流的过程,就是这些看法交换和思维碰撞的过程,最后,再通过讨论,对这些看法和思路进行筛选,得出最具有价值的结论。此时,学生们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成员的看法,都增长了见识,扩宽了思路,实现了进步。另外,同样是学习,合作的形式需要遵守规则和纪律,比起个人学习,更具有约束性。为了完成任务,组内成员之间可以互相督促,能克服部分学生倦怠、消极的心理,实现互相提高的目的。

二、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一)按差异性原则划分

差异性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就是把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思维模式、不同兴趣点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内。这样的划分方法,使各个成员之间形成互补,通过他们之间在能力等方面的取长补短,达到进步的目的。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能在他们之间形成促进或带动作用,使其强项更强,弱项得到提高。比如,作文水平高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分享给其他学生,使其他学生在写作方面获得提升,同时,自己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也能产生新的领悟,使作文水平更一步提高。

(二)按能力就近的原则划分

按能力就近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就是把学习层次、知识水平等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的划分方法。这样划分,有利于进行层次化教学,便于教学管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小组布置差异化的学习任务,给学习能力强的小组分配拔高类的学习任务,给学习能力差的小组分配基础型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分配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会让成绩好的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不会增加学困生的负担,能够实现各自基础上的提高。

两种学习小组的划分方法各有利弊,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选择,也可以交替穿插选择,让不同的划分方式各尽所能,为教学服务。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合作愿望

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对于时时想着释放天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一定能坚持参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找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欲望。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人,即便是再优秀,其能力也是有限的,团队成员即便再普通,通过合作,也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个浅显又充满智慧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价值,和为自己学习带来的好处,他们就能产生合作的欲望了。比如,教师可以和某一小组进行比赛,看谁想的带颜色的成语多,教师的知识储备就是再丰富,也比不过人多力量大,比不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学生很可能就赢过了教师。这样一来,不用教师讲明,学生就能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样,他们会愿意参与合作学习,并懂得成员之间要配合的意义。另外,设置的合作任务要有探索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可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们参与合作的欲望。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之前,教师可对学生说:“作者鲁迅是我国现代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他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他取得了什么成就?别人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呢?他有哪些影响呢?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对鲁迅的调查,看哪一组的资料全面。”这样的作业,有设疑,有竞争的刺激,工作量大,需要小組内各成员间的配合才能完成。同时,上述资料不但能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时候有用,在后面的学习中,同样能起到作用,具有探究的价值。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处于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不管。这就像编排一出戏,主角的演技和发挥很重要,但导演的指导也不可或缺,没有导演的合理安排和对整体资源的调配,就不可能有精彩纷呈的演出。同样的道理,在合作学习中,没了教师的引导和干预,合作很容易陷入无序状态,没有秩序性和合作章法,学生们配合得再默契,也收到不实效。所以,教师的适当引导,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帮学生选择合适的合作项目,内容不能太简单,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合分工协作,像背诵一类的学习活动,就不必进行合作学习;不能具有争议性,以免消耗过多的讨论时间,降低合作的效率,像《伯牙绝弦》中,对伯牙“终身不复鼓”的看法,就不适用于合作学习,因为这是伯牙自己的选择,无关乎对错,即使讨论起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时时观察各小组合作情况,看他们的分工合理不合理,看他们对问题的讨论有没有深度,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顺利不顺利,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对出现的偏差及时矫正。对合作活动完成得好的小组,要进行表扬,指出其好在哪里,以便其他小组学习;对合作活动完成得不好的小组,要指出其问题所在,并指导他们改正。

(三)要保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学习不同于可以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个体学习,它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比较高。要有集中学习的机会,要保证各小组成员有相对稳定且相近的距离,要保证各小组之间不互相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在课堂上,教师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合作学习,切勿预留的时间太少,在短短象征性地讨论后就草草收场。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完全类似于形式主义,没有合作的实质可言,无法引起学生们的重视,也不能够提高他们的能力,甚至不会有任何收获。因而,教师要精心设计,在合适的时机,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时间,让他们能进行充分的互动。此外,语文教师要取得班主任的配合,按小组的划分排座位,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样,方便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从课堂走向课下,甚至拓展到数学、英语科目上。这样才有助于合作学习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四)组间竞争,组内合作

竞争和合作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良好的合作有利于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激烈的竞争能促使合作的加强。组间竞赛的目的是通过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习中,一旦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形式出现,学生们必定会从小组的荣誉出发,在合作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只有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进步,才能产生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在这样的认识下,他们除了自己积极努力外,还会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和激励,争取共同进步。这样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愿和集体观念,不但实现学习的进步,还有助于各项素质的提升。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学生自主性,有利于使学习更深入开展的学习形式。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其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特长,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和长足进步。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组内竞争成员
两只挂钟
竞争的合适位置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我家的新成员
感谢竞争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课题组成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