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追寻

2019-09-10方彬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6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教育思想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内含着“适合的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从“适合群体与个体发展的教育目标”“适合共性与差异的教育方式”“适合需求和发展的教育内容”三方面,梳理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6-0025-05

【作者简介】方彬,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2)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淮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1918年,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一个美丽的村子里。2018年,在苏霍姆林斯基诞辰百年之际,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重温“苏霍姆林斯基”。重温的过程,正值江苏提出“适合的教育”的改革主张。在这样的背景下,“温故知新”,不仅感受到伟大教育家的思想与情怀,更是在“适合的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审视自我、不忘初心,寻找与发现经典“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与“适合的教育”一脉相承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一、教育目标——适合群体与个体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目标的确立,其核心思想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唯有经历科学的、完整的教育,才可能实现教育目标。重视儿童个性发展,建设多个实验室、工厂、活动场,为具有某项天赋才能或兴趣特长的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最为前瞻的教育思想。这也正是“适合的教育”的核心思想——适合儿童群体教育,且有别于群体,又指向儿童个体的教育。

1.和谐,适合群体的发展目标。

儿童都是群体中的一员,具有群体的特征。“适合的教育”不是忽略、甚至抛弃儿童群体的教育,而是更加关注群体的发展性教育。《培养集体的方法》一书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群体教育的代表作。《学生的精神世界》一书里,也有关于儿童群体教育的实践经验介绍。

(1)聚焦于发展特征,重建儿童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一书中,强调儿童群体的发展需要建立丰富的精神生活。他把儿童分为“学龄初期”“少年时期”“青年早期”,从每一年龄段的生理及思维特点等方面,对儿童进行精神生活的塑造和建设。

“适合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给儿童适合的教育,何谓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呢?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里可以汲取到智慧营养。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独特性。儿童发展在不同年龄段都会出现其优势与劣势,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独特性,才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依据儿童年龄段特征,顺应儿童生长的节律和成长的需要,开展多元的教育活动,以丰富儿童精神世界,达至建立其完满的精神生活。

(2)致力于天赋开发,指向儿童全面发展。

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以发展天赋为突破口,推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任何人生来就有一颗能生长出个人爱好和能力茁壮幼芽的“种子”。这种幼芽早在少年初期就会顽强地破土而出,学校任务在于看到学生身上的“活动”和滋养其精神力量的根基。他的这一段著名阐述,与“适合的教育”的思想不谋而合。“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寻找学生与生俱来的语言天赋、运动天赋、数理天赋等优势,使学生“潜在”的天赋“破土而出”。学生热爱哪一学科,就给予他丰富的学科资源、广泛的学科知识,让其充分发展这一学科素养能力,使其天赋充分发挥、张扬。这不是片面发展,而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紧紧抓住儿童的天赋,给予儿童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儿童在天赋领域的成功体验,建立起儿童的自尊与自信。他的学校教育推崇的天赋开发,不仅仅指向某一个儿童,针对具有某一领域天赋才能的儿童群体,更是面向全体儿童提供广泛的支持、关怀与帮助。以“天赋开发”为突破口,最终打开儿童全面发展的窗口,奠定儿童成长的基础。

2.个性,适合个体的发展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又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者需要解读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引导其走上“自我发现、自觉发展”的道路,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性,是教育公平的根本体现。这也是适合的教育“公平性”的特征表现。

(1)儿童是完整的个体。

《我把心给了孩子们》是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中的一部精品之作,他反感20世纪30年代教育者对孩子的普遍态度。他认为,每一个儿童无论从人格意义上,还是从个体生命发展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完整个体。孩子不仅仅是学生,更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他提出“建立儿童完整的精神世界”的育人目标。在小学学习的几年是道德、智力、情感、体力和美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期,教师要把孩子看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方面的发展。“适合的教育”就是让教育适合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不是适合儿童的某一方面。

(2)儿童又是独特的个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爱好》一文中,明确提出開发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这意味着要使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个体发展具有鲜明的“我”的特征,具有独特性,而非“大家”或是“他”的特征。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发展要求教师实施差异化的教育教学。

无论是“完整性”,还是“独特性”,从心理学意义上思考,儿童的发展需要教师通过对受教育者个体的观察以及对现象的思考,敏锐地发现其“最近发展区”,以儿童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为起点,发展儿童使其达到可能到达的水平。

二、教育方式——适合共性与差异

在德育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在智力、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在通往道德发展顶点的道路上,任何人享有平等的权利,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写的“我”。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体现出他对教育共性与差异问题的根本性认知。

1.适合的共性教育——和谐发展。

和谐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的多部著作中均有阐释。教育目的,他强调天赋开发与全面发展相和谐;教育评价,他强调多把尺子衡量的和谐;教育内容,他强调知识学习与精神生活的和谐;教育方式,他也提出和谐的观点,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理念。

(1)榜样勉励,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新生入学首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对儿童创造性劳动的教育,不用空话,也不用说教,而是用高年级学生的活生生的事例来吸引孩子们投入劳动实践。

“吸引”是最适合的教育方式,背后是儿童自主参与、自觉发展。这样的“吸引”,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有很多经典案例,高年段儿童“吸引”低年龄段儿童,经验丰富的教师“吸引”不同个性的儿童,还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吸引”,总有叛逆的儿童或是少年,能被“吸引”,最终成为他人的榜样。

(2)联系生活,丰富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使所有这些被钟爱的劳动场地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学校里有很多实践的场所,学生有大量动手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如集体农庄里有一个养猪场、养牛场,儿童在这里研究几十种饲料的配制方法,用他们配制的富含维生素的饲料管理那些小猪崽、小牛犊。生物和化学教师科洛米琴酷爱养殖事业,她就在养殖场里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学生们在这里研究抗生素对动物生长的影响。联系生活,体验生活,丰富儿童的学习资源是“适合的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3)合作学习,共生共长。

“混龄教育”是将不同年龄的学生编在一起,开展教育活动。在六七十年前,这样前沿的教育形式就出现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里,高年级、低年级学生既有独立学习的时间,也有丰富的共同学习、实践的机会。那些儿童、少年和青年在一起学习、参加实践,能够取得更大的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适合的个别化教育——差异发展。

“适合的教育”是凸显儿童的个性差异,是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经历、体验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适合的教育”的心理学依据。每个学生都是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但均有一个擅长的智能领域,合而形成独特的智能组合。

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基之女苏霍姆林斯基卡娅,在2017年北京教育论坛中提出:她父亲对儿童心灵的理解独树一帜,“看到”儿童是一种理解,“看见”儿童又是一种理解。“看到”“看见”是两种境界的儿童观。作为教育者可以“看到”儿童,但是能“看见”儿童,却很难。因为“看见”儿童,是充分解读儿童,理解儿童,看见儿童的内心世界。对教育者来说,我们应该要“看见”不同的孩子,“看见”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点,这充分体现了差异发展的个别化教育理念。

(1)学困生教育。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第10条建议是《关于做“困难”学生的工作》。谈的就是学困生的个别化教育。他首先提出了“第二个教学大纲”的概念,“第二个教学大纲”就是为了适合学困生的学习,教师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新拟订的适合学困生学习的教学大纲。其次,“第二个教学大纲”可以改善学困生脑力劳动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阅读帮助学困生发展智力。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能教他们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的觉醒。

(2)男女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关注不同年段的儿童发展,也关注不同性别的儿童发展。在《公民的诞生》一书中,他提及男生教育。这在六七十年前的苏联教育,甚至是在国际教育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实践研究。他年复一年,为男生从进校的最初日子到长大成人,逐年记录了他们的成长过程。他对男生的实践研究深刻细致,他这样评价三、四年级的男生——“再好不过了”,具体描述为——文静、沉稳、和蔼、敏感,能够领会人在这个年龄所能理解的崇高感情;他又这样评价高年龄段的男生——“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具体描述——任性、缺乏自制,时常粗鲁无礼,近乎病态地自尊……“再好不过”“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是对不同年龄段男生群体性的、描述性地评价。以当下的男生教育实践来看,苏霍姆林斯基的男生教育思想仍然非常前瞻与客观,可对当下的男生教育实践起到奠基作用。

在书中,他同样关注到女生教育,关注男生与女生的差异教育。如他关注到女生的生理发展期,“女生的性成熟期在四年级时就开始。五、六年级的女生在高度上‘跳’得如此迅猛,以致她们都变得使人认不出来了”。苏霍姆林斯基以教育者的视角,准确判断出女生的青春初期的变化,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活动。

正是基于对男生、女生的长期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寻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个性的男女生的教育方法,才使得教育更具指向性和差異性。

(3)亲子教育。

《给儿子的信》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特别之作。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父亲的角色,给远在外地求学的儿子写信。从感恩、求学、友谊、生活、职业选择等诸多方面,给予儿子宝贵的建议。这本书就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2封。在书中,他对以儿子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学生谆谆教诲,以父亲的身份,深刻而又生动地展现了亲子教育的内涵与方法。

在亲子教育的话题上,他在另一著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指出父母在孩子生活中的作用。他认为“父与子之间的问题,是教育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他着力对父母进行教育,也同时对儿童、少年进行道德启蒙教育。

亲子教育是开展“适合的教育”不可分割的阵地。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亲子教育”的理念可以借鉴,并依据新时代亲子关系的变迁,不断地丰富并发展其内涵。

三、教育内容——适合需求与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聚焦“适合儿童的教育”。寻找“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以儿童为本的体现。教育内容的选择是最为直接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内容上的多样化、丰富化,堪称“适合的教育”的典范。他是教育实践家,充分解读学生的需求,发挥其自觉主动性,注重通过教育内容的设计,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

1.走向大自然的教育内容。

《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里展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他不是简简单单把知识教给孩子,而是带领孩子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特别是走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培养儿童完整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36年的学校工作使我得出这样的信念,教小学儿童,首先就是教他们观察,教他们发现世界。其次要教他们思考,智慧源于思考,而思考从观察开始。”他把学校称为“快乐学校”“蓝天下的学校”,他带着儿童欣赏大自然的音乐,走到田野里爱护生物和美,和儿童建立“第一个云雀节”……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在引领儿童走向大自然这一广阔的教科书中自然形成的审美和思考的能力。

2.走向生活的教育内容。

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会让你大开眼界。这里有设施完备的科技室,有多功能小工厂和机械技术室,还有开阔的露天场地和无线电实验室,甚至还有从事自动装置和遥控装置的工作室、摩托车爱好者准备的活动场地、以及汽车房。校园里还有一塊地方是为喜欢建筑的孩子们开辟的……为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学校还设有小陶器加工厂,甚至还有温室和养猪场。

从生活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才能生长为智慧。“适合的教育”,一定是紧密联系生活的教育,在生活化的教育内容中,儿童的智育、德育、美育等才可能获得综合的发展。

3.走向劳动的教育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几十年的学校教育工作使我确信,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儿童的智慧出于手指。最简单的劳动过程也包含值得研究思考的内容。

在《公民的诞生》一书中,他阐述劳动对少年精神生活的作用。他坚信:劳动是育人的可贵资源,是每一位教师可以开发利用、捕捉生成的育人资源。劳动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基础,劳动在智育及美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4.走向阅读的教育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掌握数学、不会解应用题的人,仍可以生活下去并获得幸福;然而,如果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谁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谁就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一个不懂道德的人。审视当下学校对阅读的重视与关注,正是很好地回应了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观”。他在著作《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及,“学困生”的智育该如何进行,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力呢?不容置疑地回答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唯有阅读,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使其大脑逐渐丰富、活跃起来,从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适合的教育”指向每一个“人”的发展,为每一个“人”提供适合其发展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体现着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正如“适合的教育”提出的,要以多元的目标、丰富的课程、灵活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评价为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充分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教育思想
做“适合的教育” 圆学子的梦想
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