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育”伴我成长

2019-09-10蒋晓萍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7期

蒋晓萍

【关键词】“爱育”;自爱爱人;师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4-0061-02

从教29年来,我始终勉力工作,日益深切地认识到,教育是爱的事业。我先后送走10届高三毕业班,不断享受着职业的幸福感。2003年以来,我先后获得南通市“168”爱生教师、市首届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荣誉称号,还先后两次被记三等功。在我看来,这些嘉奖都是对我持之以恒进行“爱育”实践的肯定。我并非具有“爱育”天赋,是学校悠久绵长的“爱育”传统和具有优秀“爱育”禀赋的前辈教师的引领,使我逐步成长为一个善于爱学生的教师。

26岁那年,我调入南通二中。因为缺乏班主任工作经验,我并不善于与学生交流。记得男生小沈上课不认真听讲,我批评他,他竟然跟我顶嘴。我情绪激动,把他大骂一顿。他服输了,我也因心脏不适去了校医室。后来,办公室前辈教师点拨我,让我意识到,爱且善于爱学生才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关键。

此后,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和学生打成一片,几乎所有的课间、午间我都在教室陪伴学生,找学生个别聊天,谈学习生活,谈人生理想,甚至和学生一起解数学题。体育活动课,学生们打球,我为他们喝彩;运动会上,学生们比赛,我给他们“定格”精彩瞬间;歌唱比赛,我亲自教他们唱歌;知识竞赛,我在台下给他们加油鼓劲儿……

渐渐地,我所带的班级充满青春朝气和凝聚力,这些可爱的学生创造了太多永留我心的难忘瞬间。1996年,我爱人急性阑尾炎开刀,恰逢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在我不在场的情况下,班级力夺一等奖。班长和我讲,同学们说老师平时对我们这么好,今天她不在,正是我们拿成绩回报她的时候。1998年,学校举办首届“12·9素质教育展示周”活动,作为普通班,我们拿下历史知识竞赛冠军、革命歌曲演唱比赛一等奖……作为班主任,除了陪伴学生成长,我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而正是这温馨的陪伴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催动了学生的拔节生长。

随着岁月流逝、年龄增长,加之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经历,我在“爱育”实践中不自觉地融入了一股母爱之情,我与学生交流时更能让他们信服,他们在“亲其师,信其道”的信念中自觉地学习、成长。

对家庭经济困难或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我给予其不少“偏爱”。2009届的小钱同学家庭经济条件差,连交上学的基本费用都困难。我经常与他促膝谈心,鼓励他积极进取,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人虽不能选择出身,但可以用后天努力去创造美好人生。高三招飞体检,他初检合格,这成了他前进的动力,学习达到了忘我的地步。有天晚上,他边洗脚边背英语单词,竟然连鞋子一起伸进了洗脚盆里。招飞政审表需要考生手工填写,乘此机会,我“逼”着他练字。后来他虽没被空军院校录取,但文化成绩、书写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他深刻领悟到了,奋斗的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后来他考入徐州工程学院,大学毕业后考取教师编制。工作后他多次回校看我,感慨说没有老师的关爱,就没有他的今天。2019年5月,我荣幸地参加了他的婚禮,见证了他的幸福时刻。

教学中,我善于捕捉“爱育”契机。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很多描写人性美的文本,我以此引导学生体悟人间真善美,助力学生实现自爱自育。目前从我班走出的学生中有10多名走上中小学或高等学校育人之路,把我对他们的爱不断地传导给新的一代。

我还陆续与多名青年教师结为师徒,我认真“传帮带”,为他们早日成为学校“爱育”实践主力军助一臂之力。2005年起,我兼任年级组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使我在这个无名无利的岗位上仍然有着高涨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和年级组教师们一起进行着自觉有为的“爱育”实践,一次又一次地攀登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峰。

教好书,育好人,是我永远的追求。我将继续用左肩担着我爱的学生,用右肩担着我爱的课堂,执着坚韧地挑起我深爱的教育的这份职责,教育学生,携手同伴,自爱爱人,用“爱育”创造自己的美好幸福人生。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