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女生小团体现象探析

2019-09-10顾青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

【编者按】生生关系是校园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同学之间的友情历来被认为是最纯洁的,是其他任何人生阶段获得的感情都无法替代的。但生生关系又是所有校园人际关系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特别是在缺乏班主任正确、及时、有效引导的情况下,班级生生关系极易出现异化现象,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班级生活质量与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本栏目刊发的两篇文章聚焦高中女生小团体与小学生同伴关系,呈现两位班主任处理生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因为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原因,高中女生会形成一些小团体,其中一些团体会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不好的影响。班主任应该从团体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注重引导和沟通,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并在集體教育中有意识地打破小团体间的界限,营造班级良性的人际交往氛围。

【关键词】人际交往;生生关系;女生团体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7-0052-03

【作者简介】顾青,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18)教师,一级教师。

学校一次大型活动前夕,班上一些女生因为班级节目方案产生了矛盾。随着表演时间的临近,矛盾不断激化,几个女生小团体在网络上攻击持不同意见的同学,有的甚至还开始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女生团体间矛盾让我头疼,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女生间交往的关注。下面我将从女生团体现象谈谈对高中女生交往的认识和思考。

一、高中女生团体的几种不同类型

经过对班级和年级里女生团体的观察和分析,我发现这些小团体主要分为学习型、活动型、爱好型、抱团型等几类。

学习型女生团体一般由一些在某个学科表现比较优异,或者在课外一起上辅导课的女生组成。她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题目,一起报名参加某个学科竞赛或者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科社团,这种“女团”的出现对班级学风起到推动的作用。

活动型女生团体由一些在文体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女生组成。她们通常是在体艺方面有特长,每当班级有活动时她们就组团参与,她们是班级活动的中坚力量。

爱好型女生团体因为一些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比如喜欢某个明星、某个动漫,喜欢做手账等。她们有时候会因为爱好的改变而脱团,人员变动性比较大。

抱团型女生团体的形成非常复杂,有些是因为座位靠近、家住得近;有些是因为相同个性,比如内向、敏感;还有些是因为相同的境遇,比如学习成绩不佳、父母离异、亲子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紧张等。她们希望在团体中寻求温暖和支持,这种团体有非常明显的排他性。这种女生团体是需要班主任特别关注的。

二、高中女生团体形成的原因分析

那么高中女生为什么爱抱团呢?我觉得应当结合高中阶段女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探究其原因。

首先,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变化,使女生们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们渴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但又不太愿意把心里的想法和别人交流。她们过于敏感,常常过度解读他人的一言一行,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纠结不已。她们通过抱团以证明自己是被认可的,并在团体中找到了认同感和力量感。

其次,由于两性智力水平发育上的差异,这一时期的女生在学习上不再有明显的优势。数理化等学科难度的增加让一部分女生倍感压力。成绩的落后让某些女生郁郁寡欢,转而在小团体中寻求慰藉和发泄的途径。当她们以团体为单位针对其他个人或者团体时,似乎暂时摆脱了成绩的困扰,找到了发泄压力的途径。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她们并不能真正认识到团体行为会对他人造成怎样的影响,导致团体之间的言语攻击、关系紧张非常普遍。

三、高中女生团体指导原则及实践策略

(一)指导原则

作为班级的非正式群体,女生团体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是女生交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团体中寻求认同和力量的方式本身不是一种错误,寻求慰藉和发泄的途径也可以进行引导。班主任应该悦纳女生团体,针对女生团体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正向引导。首先,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重视建设班级良性的人际关系网,把小圈子的问题消弭在大圈子中。其次,要打通班主任与团体、团体与团体、团体成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女生之间的误会常常是因为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在彼此心里发酵,导致误会加深。在及时发现女生团体的问题后,班主任可以创造机会让发生误会的双方进行交流。当然,可能误会不是一次两次沟通就能消除的,可以组织一些谈心会等活动,或者进行一些非正式的谈话交流,女生们都很喜欢一些私密的空间。有的时候女生团体内部或团体之间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班主任不可轻易做出价值判断。班主任应当多角度地去分析和看待出现的问题,化解矛盾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二)实践策略

下面我结合本文开头提及的案例,谈谈女生团体交往的实践策略。

1.了解情况。

当得知班级里女生团体间出现矛盾的信息后,我立刻找到几个在女生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学生分别了解情况,在了解情况时保持客观,不对任何一个团体做出评价。在基本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我让几个团体中的领头人分头通知团体成员先停止网上论战。接着,我仔细分析了加入论战的小团体,有单纯活动型的,也有活动型和抱团型合并的,论战最为激烈的两个团体都属于合并型。我并没有立刻安排女生之间的当面交流,而是先让大家的情绪平复几天。

2.集体交流。

到了必须要上交节目方案的那一天,我利用班会时间让持有不同方案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案并分析利弊。在点评环节,我有意识地邀请不同团体的学生以及团体外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全班票选节目方案。在选出方案后,我又刻意安排来自不同团体的学生一起投入到节目的准备中,并一再鼓励全班学生团结一致,共同为班级活动出力。

3.分析原因。

节目表演完之后,我根据前面掌握的情况,找来两个团体的主导成员进行三方交流。原来,这两位女生初中时就在一个班,其中一个女生曾当众指出了另一位女生的不当行为,所以她们对对方有一些偏见。在这一次的方案之争中,因为女生们用了“小秘密”这个软件进行讨论,所以误解是对方匿名攻击了自己,从而引发了小团体之间的矛盾。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两个人都表现出想为班级出力,但看不惯对方的一些行为和举止。我让她们做了一个换位思考的游戏,让她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说话。一开始两人都觉得有些尴尬,但说着说着就进入到角色当中,也开始发现对方的言行有其合理之处。

4.交往指导。

最后,我又向她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我举了个自己在大学里和舍友相处的例子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很困难的,有时候矛盾发酵的源头只是一些小误会。我并不反对她们有各自的小团体或者说朋友圈,但出现分歧时招呼自己的好友相互论战显然不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因此,面对面的沟通是我们推崇的方式方法。

当然,这一次谈话只能让她们了解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至少在她们的小团体中播下了沟通的种子,这是推进团体正向发展和生生积极交往的第一步。

四、结语

女生团体是女生人际关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社会化将伴随一个人的终身,所以在团体交往中她们其实也收获了社会化的经验。班主任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在集体教育中有意识地打破小团体间的界限,形成班级良性的人际交往氛围。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负面影响分析
外来工子女人际交往个案研究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中小学生“认亲”现象简析
简析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情感因素
大学生人际交往恐惧症的研究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