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E生态下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学
2019-09-10刘成厚
刘成厚
摘要:“互联网+”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合,可以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学,“时政述评”是其有益尝试,便于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问题探究”实现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拓展了课堂时空。
关键词:全E生态“互联网+” 思想政治 时政述评 问题探究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形态,是利用信息技术,将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效性强,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素材、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学融合,可以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为学生学习营造资源丰富、形象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本文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一课教学为例,探讨全E生态下,如何实现“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合。
一、时政述评: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时政述评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学的有益尝试。时政述评是指利用课前5分钟,每次由2名学生借助互联网与多媒体介绍和评述时事,之后由教师点评。时事的主题要贴合近期所学内容,并且要有一定的时效性;评述以口头表达为主,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为辅,必须精炼而有价值。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时事进行适当评价,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一课教学中,学生以“特金会的一波三折”为主题,借助互联网与多媒体,首先介绍了特金会“一波三折”的过程:2018年4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可能会在未来3至4周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会面;2018年5月10日,特朗普正式宣布,他与金正恩的会晤将于2018年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2018年5月24日,特朗普宣布取消与金正恩的会面;2018年6月12日,“特金会”如期举行。接着,学生对“一波三折”的原因做了具体的分析,并发表了自己对美朝关系走向的看法。生动鲜活的时事案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及其原因的初步认知,也为教师导入本课内容的教学提供契机。
二、问题探究:让互联网拓展课堂时空
互联网与课堂在时空上是分离的,这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即时推送、有效交互等特色功能的发挥。我校全E生态课堂的构建,尝试让互联網直接进入课堂,让师生在课堂上与互联网“亲密接触”。
在每学期初,教师会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便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荣誉共同体。课上,学生可以借助平板电脑,针对教师提出的探究主题,及时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小组合作研究。
在《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结合学生在时政述评环节总结出的美国“善变”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美国外交中的多次“退群”行为,尤其是影响较大的退出伊核协议;接着,各小组利用互联网分别了解美国“退群”后伊朗、中国、俄罗斯、欧盟、以色列等国的反应,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之后,教师请每个小组提一个问题,通过课堂教学软件平台反馈给教师,并采取当场网络投票的方式遴选三个问题,将其作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奥巴马政府为何签订伊核协议?
(2)特朗普政府为何退出伊核协议?
(3)欧盟国家为何与美国意见不一?
教师安排每两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时间为5分钟。各小组利用网络资源,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本组的研究成果。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当场提问、质疑和补充。通过对这三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学生充分理解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尽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但是不同国家维护利益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非洲小伙大骂西方”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处理国际关系方式的不同。学生交流分享观点,教师总结生成: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总之,全E生态下的“互联网+”思想政治课堂,让“严肃”的政治课堂变得“灵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即时指导下,个性化地选择资源,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积累丰富的学习数据。课堂不只是知识的仓库和能力的平台,更是思想与智慧的孵化器;课堂的互动不仅是人机的对话、师生的问答,更是师生与生生之间思维与情感的交互。
参考文献:
[1] 岳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6).
[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 李栋平.“互联网+”促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