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
2019-09-10郭春飞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由于社会的转型发展,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而形成了特殊的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問题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这既有制度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既是学校专门管理措施缺乏,也是家庭监护缺失、社区教育不完善以及彼此间的隔离和封闭等综合因素的体现。
(二)实践问题
从学校教育来看,如何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足?如何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补位”?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校都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关爱与教育活动。其实践的关键问题是学校、家庭怎样做到联手共育,构建一个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共同体,形成共同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共同助力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
(三)价值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自身走向阳光,拥有自信,培育健康心理,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并为合力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供一个鲜活的区域实践案例。同时,课题研究应用系统论认识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问题解决提供了一个实证性研究案例。
二、研究的基本概况
(一)概念界定
1.留守儿童
本课题特指农村那些因父母双方从农村外出务工而被留置在户籍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
2.家庭教育指导
本课题特指学校根据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和需要,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理念、内容与方法等专业援助。
(二)研究目标
基于实证调查,了解与把握区域留守儿童的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针对实践问题与发展需求,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途径、方法与策略,构建区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资源共享平台与推进保障机制,获得加强与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价值的新认识、新做法与新经验,为同类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及区域与学校的推进提供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过程
(一)现状调研: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
1.隔代教养溺爱居多
在众多特殊家庭学生类型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的较多,形成了隔代家庭的教养方式。由于祖辈家长的思想观念陈旧、疼爱过度或迁就孩子、亲子沟通与感情隔阂等衍生问题,使孩子正常的教育受到较大影响。
2.家庭教育主体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家长撒手不管或教无办法、管而无用的现象,家长没有真正依法履行自己应有的职责。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多关心孩子分数而较少关心孩子情感与身心发展,较多实施打骂等粗暴教育而较少进行亲子沟通与教育引导等现象。
4.家校合作共育不强
当前家校合作理念与行动的衔接不够,实践操作的系统推进不够,表现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内涵性介入不够,教师对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特点把握不够;在指导与帮助方面,多单向传递,少持续支持、主动参与、体验分享。
(二)关爱指导: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
1.开展对父母履行监护职责的指导
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应当履行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义务,即使孩子不在身边也不能推卸自身的责任。然而,很多父母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孩子交给家里老人,只要有人管就会很好,每月定期打钱回来,保证他吃穿就行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思想与做法。为此,我们对家长进行树立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感的指导,父母应懂得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和亲情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
2.注重对家长进行言传身教的指导
常言说,有怎样的家长就有怎样的孩子。为此,我们采用案例教育法,加强对家长言传身教方面的教育。我们建议父母首先要有“有教养”的行为表现,这样才能有“大手牵小手”的力量。指导中,我们的家长认识到,一定要重视自己文明道德素养的修炼,按公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且重视在小事和细节上得以体现与落实,使自己“有教养”的一举一动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
3.进行亲子情感沟通教育的指导
对于夫妻双方都出去工作的家长,我们建议父母应“常回家看看”,到孩子的学校走一走,与老师聊一聊,了解学校的要求、孩子的表现,批评要讲究策略,鼓励要恰到好处。向孩子的临时监护人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家长还要抽时间常与孩子“温馨对话”,加强亲子沟通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才能有效教育孩子。其实,孩子与经济比起来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让爱围绕在孩子身边是让其健康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4.强化全面关心孩子成长的指导
家长要改变那种错误、片面的观念,认为“只要给孩子钱,有机会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在关注孩子的成长方面,父母不能只注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多关心孩子习惯养成、道德发展和人格完善,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关爱教育。
(三)路径方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策略
1.基于个性需求的个别指导
通过家访、新媒体链接、结对帮扶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家庭开展一对一的个别化指导。家访指导,让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身临其境”,感受孩子成长的环境,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家庭及其教育的细节,从而实施有效指导;新媒体链接,使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动态表现,更便捷、有效地通过家校互动沟通,链接起家校合作的桥梁;对问题孩子的家庭开展结对帮扶,指导者能更深入了解问题背后的家庭教育因素,从改变家长家教理念、指导家长优化方法入手,形成家校合力;对于有需要的,由学校心理老师或邀请校外专业人员进行跟踪指导。
2.基于隔代教养的互动指导
组织开展班级沙龙研讨,是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隐性方法。每次家长学校结束后,班级可适当有针对性地再举办半个小时左右的班级沙龙,家班共同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享科学智慧育儿的实践经验与具体做法,通过现身说法与身边类似案例,对隔代教育的爷爷奶奶们的教养是大有启发的。
3.基于现代媒体的推送指导
学校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媒体的作用,实行线上的即时推送指导,拓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新时空。一是可建立微信公众号,由家委会定期推出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方向,提供家长们学习与参考;二是可设立“晓黑板”,邀请家长参加“晓黑板”,让无论身在何方的家长更便捷地了解学校班级新动态,更主动地融入家校协同教育的队伍中。
4.基于家班一体的联动指导
家班一体中的“家”特指学生家长,“班”指班级的成员。家班一体联动是指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积极创设多种机会,就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及时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况,让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学校可不定期通过邀请家长参加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课、亲子活动课,并利用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电话、邮件、短信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引领家长教育理念与方式的转变。
5.基于合力共育的合作指导
一是联合社区工作站一起组织亲子活动。在亲子活动中,我们更注重隐形的关怀和指导,更侧重于提供给孩子和家长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更侧重于家庭之间、成员之间的自助与互助,感悟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外一种亲子活动,是在传统节日邀请留守儿童家庭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彼此了解和亲情。二是开展情景评析,主要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成败得失以情景表演或录像等形式再现,成为家长讨论评析教育的素材,从而引导家长针对孩子问题有智慧地进行教育引导。
(四)机制建设: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运作
1.整合协同机制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成为区域家庭教育的突破点,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注重顶层指导方案的设计,组建由区教育局、区妇联和乡镇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和完善,并统筹研讨实践、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估。
2.资源共享机制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搭建了三种不同功能和任务的平台共享机制。一是校园局域网共享平台,主要为学校家庭教育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提供指导案例、叙事故事、课程建设等分享;二是微信、QQ群,及时探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三是“未保”专题网,为班主任搭建及时上传过程性资料的动态管理平台。
3.经费保障机制
为扎实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开展,区域与学校专拨款项作保障,实行年初预算申报,及早落实,有学校把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体现绩效奖励政策等。
四、研究成效与思考
(一)实践成效
1.强化了家长家庭教育的职责与使命
父母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孩子成长的指导与关爱。在外出安排上,父母双方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外出期间增加回家的频率,通过各种通信工具与子女增进交流沟通;作为父母应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孩子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给孩子有效的教育引導与情感关怀,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2.增进了对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认知
我们在实施关爱教育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自由,并将之作为教育的依据。而尊重的前提是了解,缺乏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缺乏足够尊重,爱就会变为支配和控制;缺乏关怀和给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的;缺乏责任,爱就变得轻薄。可见,完整的爱,健康的爱,应包含了解、尊重、关怀、给予与责任五个要素,我们要把握不同学生有不同爱的需要。
3.提升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素养
关爱是有品质之分的,这种品质体现了教师关爱的专业性。人是有情感的,关爱学生是师生情感融洽的前提。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把爱的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成为学生的依恋,有助于学生求乐、激趣。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赏识换回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学生的进步、心灵的完美,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与机会的。
(二)发展思考
如何进一步提升家庭关爱教育的专业品质,一是要进一步针对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的特点进行个别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二是将项目研究的实践经验与成果进一步转化开发成教师培训课程,从而不断深化与提升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与示范辐射的引领作用。
郭春飞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崇明区未成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崇明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