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三心”,让“增知广识”落地生根
2019-09-10梁好
梁好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习近平的谆谆教导和殷殷期许,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铭记于心、付之于行。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班主任,如何把这些指示落到实处?以下是笔者作为高中班主任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培育求知心:助力学生学会学习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新的知识在替代旧的知识,动态知识在打败静态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有一个失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叫作知识的“半衰期”。在半衰期后,基础知识仍可用,但其他曾经的“新”知识却已落伍。统计发现,医学知识半衰期约45年,物理学知识半衰期约10年,而互联网领域知识半衰期不到1年。一个人如果不想变成旧知识的储藏室,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则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1.引导学生寻找适切的学习方法
《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是一个漫长艰辛但又令人充实幸福的过程。很多刚刚升入高中的同学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成绩滑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依然在采用初中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时候,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调整,而调整本身就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习惯培养和能力培养过程。
在高一年级中期,笔者做了关于学习过程的问卷调查,之后根据统计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笔者设计了“高中学习的几个环节”的班本课程,用信息论的观点介绍了高中应怎样预习、听课、自学——输入信息;怎样做笔记、做作业、复习——处理信息;怎样做小结、整理错题——完善信息。针对部分同学喜欢边做题边看答案的情况,笔者设计了“心理暗示对学习的影响” 的班本课程,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笔者整理了很多经验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方便学生和家长长期学习,如《学习的两个技术活儿——预习和笔记》等。
2.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技术
读书长知,思考长智,虚心长识,应用长技。班主任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方法的优化问题,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技术的指导——如何培养真正的专注力、如何制订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如何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如何提升薄弱学科并打造自己的优势学科。
在指导学生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素材的积累、选取与应用。比如,记忆规律的应用——记忆曲线你要懂,形象化记忆最难忘,调动尽可能多的器官参与记忆,长而难度大的材料分散记忆效果好等;考试的秘密——考场内的“精神胜利法”,想象最坏的可缓解压力,选择和填空中的逻辑“空子”等;提高学习层次——评论手头的教辅书的优缺点,做学科剪报或摘抄,参与学科竞赛等。
3.养成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培养习惯。勤奋出聪明,多练出技巧,博学出智慧,巧思出硕果。勤奋、多练其实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而巧思、博学则是好习惯水到渠成的结果。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在学生时代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都可以享受其利息。
不管学什么,也不论向谁学习,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因而,时间是学习涉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加强学习时间的管理、提高学习效率,是学生一生的护照。
高一入学开始,笔者就在班级的班本课程中开设了“学习时间的管理”。比如,请已经毕业的优秀学长分享“战略布局法”,让新生对整个高中三年的生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最佳学习时间段的“最大效益法”,总结个人在家、在学校浪费学习时间现象的“杜绝浪费法”等,帮助学生“抢救”时间,为学生节省出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学习时间的管理”的基础上,笔者和学生们还共同研讨了“学习环境的管理”“学习情绪的管理”“学习文献的管理”等,科学的方法加上良好的习惯,使学生逐渐进入了东坡先生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境界。
二、培育视野心:引导学生广识体验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与否,个人发展能够走多远,不只取決于努力的程度,更取决于见识的高低。当今中国,信息技术、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使人们开阔见识要比过去容易得多。然而,很多家长和教师仍聚焦在分数上,忽视了对学生见识的培养。
1.在踊跃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中增长见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们的生活更丰富、青春更多彩。很多学生社团具有明显的行业、职业、专业特征,能够提供多种角色的体验,增长学生深层次的见识。笔者所在学校有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模拟法庭、商业精英社团、微电影社、话剧社等。参加这些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开阔认知视野,感知外面的世界;在研讨交流中提升,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创新、沟通、协作等多种能力。
2019年2月,由笔者带队,我校模拟联合国英文委学生参加了芝加哥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学生小鄂在分享中写道:
开幕式上内心的无比激动、与外国友人的敞开心扉、发表自己观点时的成就感、一份堪称完美的决议草案通过时发自内心的喜悦……这些片段必将成为温暖又美好的回忆!同时,我们以自己的第二语言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优秀外国高中生们进行同台竞技,还是压力山大!意识到了自己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不足。总之,这次会议让我得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维,提升了气质,开阔了眼界!
这就是视野心给学生带来的成长与幸福。
2.在深度参加生涯实践活动中丰富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引导,只能给学生提供一小部分的信息,更多的关于自我探索和对现实世界的了解、理解,来自学生深度体验后增长的见识。
我们结合班情实际,开展“生涯规划,从班级出发”的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生涯实践体验。组织家长成立“家长职业联盟”,将家长及亲友能够提供的实践机会进行整理分类,然后学生根据意愿自主分成小组,利用寒暑假参加体验。为了增强活动的实效性,笔者指导学生记录“生涯体验表”,包括体验职业、岗位、过程、感受、部门反馈、导师评价等信息。实践活动形式可以灵活掌握,比如体验、访谈、调研等等,体验活动要留存文字、图片、影音资料等以备交流与评价。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学实验室体验实践后,学生小张写道:
这次我们做PCR实验所用的各个试剂都是微升量级的。一旦出现了百万分之一升的差错,都会导致实验的功亏一篑。我们操作时小心翼翼,唯恐哪里出现问题,最终我们4人的8组试剂只有3组是成功的。本实验室所用的仪器十分精密,也很昂贵,移液枪2000多元,一个抽屉里就几万元,整个实验室好几百万元。这次体验,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做科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是学生展现才智的舞台、增知广识的天地。
3.在积极参加研学旅行活动中打开视野
古往今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获取知识、涤荡心灵的途径。增长学识与见识、提升自我的方式,不仅在书本里、课堂上,更在行走的路上。
寒假和暑假,班主任倡导同学们通过形式多样的研学来丰富假期,增长见识和能力。一是倡导家长带领学生到本地的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名人故里等进行参观学习;二是班主任充分发掘地方特色的研学资源。笔者曾组织学生到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开展主题为“急救技能——心肺复苏”的研学活动;到哈尔滨市劳动技术学校学习皮影制作、桦树皮画创作,开展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等。
参加了美国5所大学研学的小段写道:
哈佛的学姐逻辑严密地论证了所谓“哈佛凌晨四点半”不过是轶闻。游走在这所世界顶尖的名校中,看着身旁匆匆的行人,依然可以感受到这里浓郁的治学气息!教学楼里,感受MIT人的学习常态;校园里的创意氛围更令人震撼,谁能想到怎么悄无声息地把一辆警车钓上教学楼顶?他们究竟怎么做到的?身處其中,我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熏陶了心灵,提高了品位!
视野、见识就是学生精神智慧成长的源头活水,视野、见识会让年轻人的心更加博大,从而包容天下、关怀家国。
三、培育家国心:引领学生彰显知识价值
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德育活动设计,带领学生学习那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见识,教会学生增强公民意识,理解社会责任,提升国家认同,开阔国际视野。
1.挖掘担当社会责任教育的知识价值
笔者在班级开展“人人都是志愿者”活动时,师生一起成为注册志愿者,在黑龙江省志愿服务平台完成网络注册,生成志愿者证。一方面,学生在校园内积极参加清扫冰雪、捡拾垃圾、植树育林等志愿活动;另一方面,笔者通过校团委,联系残联脑瘫康复中心和迦南老年公寓等,让学生实地接触受关注群体,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去温暖有需要的人,理解社会责任。学生小刘写道:
多么有幸,能陪伴一群特殊的孩子!多么有幸,能欣赏到他们精彩的表演!虽然年龄不同,但他们却有着相似的成熟。也许正是因为身体上的缺陷,才让他们更早地明白事理,学会感恩!我们不仅要肩负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振兴中华的重任,而且要尽自己全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共享国家富强的果实,一同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梁启超说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孩子们正是在责任教育中成长为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体现践行国家认同教育的知识价值
国家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国家的身份、社会历史、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国家执政能力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可,是个人对自己国家的归属认知、感情依附及其行为倾向。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家认同被列为责任担当素养中的一个基本要点。
为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笔者在班级开展了很多活动。如,参观校史馆、观看央视纪录片《赤子初心》,让学生理解母校的红色基因;与历史教研室配合,在班级开展口述史活动,寻找家族的家谱,总结自己家族的家风;开展新闻进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组织观看《厉害了,我的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除此之外,哈尔滨党史馆、东北烈士纪念馆、萧红故里等都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国家认同的重要基地。
3.凸显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知识价值
国际理解教育旨在通过传播和掌握各国地理、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知识,适应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的需要,达到各国及其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当今世界,国与国的交往与联系更加密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更多尊重和包容。
国际理解教育,是增长学生知识见识的重要载体。根据校情实际,笔者在班级尝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我校国际部参观学习,与外教面对面;邀请留学美国的学长回班级交流,了解美国的教育理念、交际文化、语言习惯,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同;开展“一带一路”专题研究,举办中西礼仪文化讲座,使学生了解书本外真实的西方世界。
风物长宜放眼量。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前瞻性、未来性,有助于引导学生规划美好的愿景。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熊伯伊)学习求知自古以来都是赏心乐事,培育三心——求知心、视野心、家国心,让“增知广识”落地生根,是为人师者的幸福使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完成。
梁 好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化学高级教师、政教处副主任,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优班主任工作室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国名班主任大讲堂”主讲教师,全国卓越班主任首届“金牛奖”获得者。曾获市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模范工作者、市身边好老师、市优秀实验教师、市新一代创业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