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
2019-09-10顾润生王乃宁
顾润生 王乃宁
【关键词】活动育人;德育体验;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1-0028-02
【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王乃宁,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江苏盐城,224005)校长、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盐城市名校长。
顾润生:贵校“高中德育体验活动体系的构建”项目是基于什么背景提出的?
王乃宁:当前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德育方法传统单一,未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碎片化倾向,系统性不强,偏重理论说教,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二是德育载体不够丰富,未能关注学生真实的需求。学校德育工作仍单纯依赖班会活动、黑板报等传统载体,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三是德育资源整合不足,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德育活动局限在校园和班级内,未能充分挖掘校外德育资源,难以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我们力图通过创新德育方式、丰富德育载体、整合德育资源,构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入情、入理、入心、入行的德育体验活动体系,让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进而达到情理共振、行随心动的德育效果。
顾润生:“高中德育体验活动体系的构建”项目的特点是什么?
王乃宁:“高中德育体验活动体系的构建”项目的特点是:体系化、体验化、活动化。我们遵循“生命为原点、生活为中心、生动为方式、生长为旨归”的指导思想,创设由学生自主设计策划、组织参与和评价管理的系列化、层次化和生动鲜活的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具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顾润生:“高中德育体验活动体系的构建”项目的实施载体主要是什么?
王乃宁:“高中德育体验活动体系的构建”项目坚持“情理共振,行随心动”的价值取向,围绕“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四个维度,开发丰富鲜活的德育体验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自觉成长,让学生经历有故事的高中生活,遇见最好的自己。
一是围绕“我与自己”维度,指导学生以“我”为原点,自主设计开展“我的校园我管理”“我的人生我规划”“我的梦想我追求”主题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自主自省,勤学上进”。二是围绕“我与他人”维度,指导学生以“他人”为视角,自主设计开展“讲美丽身边人”“做快乐奉献者”“建活力社团群”主题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提升“人文情怀,协作精神,感恩意识”。三是围绕“我与社会”维度,指导学生以“社会”为舞台,自主设計开展“探究者行动”“研旅者行动”“仿真者行动”主题体验活动,锤炼学生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四是围绕“我与自然”维度,指导学生以大自然为背景,自主设计开展“领略自然之美”“见证最美乡村”“守卫绿色家园”主题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护环境”。
当然,学校每年开展的德育体验活动,不是年复一年形式和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会从活动的策划、形式、内容等诸多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创新,保证活动的“新鲜度”,让同样的活动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顾润生:“高中德育体验活动体系的构建”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
王乃宁:“高中德育体验活动体系的构建”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德育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是形成德育创新路径。学校建立了基于生本立场、社会视角、身心体验、生命成长的生本德育新范式。学校德育首位愈加突出,德育方式愈加走心,德育活动愈加丰富,学生参与愈加自主。学校开展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接触到更优秀的人、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二是创德育特色品牌。项目实施以来,学校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重塑校园德育环境,引导学生自主策划德育体验活动,并参与活动的管理和评价。其中,“讲讲咱父母的故事”报告会、“最美班旗”自主设计与网络评比、“寻找最美朗读者”经典诵读活动、远足拉练励志行、“十八而志·怀瑾以行”成人仪式、“百名教授博导进校园”、七星农场“三体验”活动、学校精品社团活动、敬老院与福利院接力奉献爱心等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德育活动品牌。
三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25次国内外研学旅行、43位高校教授进校园、108个学生社团、42门校本课程,这些都让学生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建构转变,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学生主动成长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学生真正站在活动的中央,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人。4大维度、12个主题、36项活动的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的深入推进,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发展了学生善良、包容、诚信、敬业、负责、主动、积极等优良品格,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是提升示范辐射效能。项目实施以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和新华网、中新网、盐城新闻网等省和地方主流媒体对学校的远足拉练、研学旅行、青年志愿者行动、考古社团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等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D:\邱\江苏教育\班主任\2019\03\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