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菜去

2019-09-10女真

散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龙葵秋葵园子

女真

禾下土

第一年种菜,修园子的黑龙江人老李说他可以帮我买新土,他说你家园子里的土质种地不行,太黏。

他的话我将信将疑。黑龙江那边有大片冒油的黑土地,进城务工的前农民老李,完全有资格瞧不起我家沈阳城边子的这种土。但他说的那个买土钱数有点夸张,我舍不得。更何况,他的所谓好土,是什么地方的土呢?我也不太敢相信。哪有那么多现成的好土等着他买?

查民国六年修的《沈阳县志》,我家所在的地方,从前是沈阳城北尚小村所在。城市变化太大,不久之前的村庄已经变成了大楼盘,一点村庄的影子都没有了。找到几张从前的老照片,蒲河边的这一带,应该是大片的农田,有人说种的都是玉米。虽然盖大楼用砖头、水泥多少会破坏土质,我认为种地应该还是没问题的,毕竟大田的底子在这。帮我种地的郭大哥也说:花那钱干啥?慢慢改造吧!他说他老婆家曾经在这一带住过,应该是庄稼地,没问题。

刨地时拣出些砖头瓦块。又买了二十袋子牛羊粪下到地里。我对脚下的土地有信心。没像网友建议的那样去测量酸性还是碱性土——像我这样的种地小白,对土地的要求还没到那么精致的程度。

我出生的地方是矿区,家里没有地。没赶上上山下乡当知青,没当过农民。但很小的时候我读过唐诗,记得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中国人教育下一代珍惜粮食、爱惜食物的首选吧?因为这首诗,没种过地的孩子也会对稼穑的辛苦多少有最基本的同情。

偶尔我会看一些网上的新闻。不久前看到一则印象深刻,说的是香港的霍启刚郭晶晶夫妇,他们带着儿子去稻田地里干活,网上有一家三口打着赤脚、一身泥水的照片。以霍家的财富,子孙后代吃穿用肯定无忧,所以霍启刚夫妇的下田举动,哪怕是在作秀,也值得点赞。我很高兴看到多数人对他们的举动都在盛赞,说明社会普遍的价值观还有让人乐观之处。

传统中国是农耕社会,重农轻商。从什么时候开始重商轻农了?那些大家熟悉的句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土得掉渣、土鳖、土里土气,好像跟土字沾边的都含着落后的意思,跟不上时代和潮流。可是离开了土地,我们脚踩在哪里?吃什么?

我的祖辈是农民,父辈努力离开乡村往城市里挤,因为城市里有更好的生活。

这是近代中国人普遍的人生轨迹。

而到了我这一代人,譬如我,虽然认识到了土地的重要性,渴望有自己的小园子,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其实却不能靠此为生,需要有稳定的养老金,有了基本保障之后才敢如此选择。那些还在还房贷、车贷的年轻人,那些抛弃了农村的土地而进城的农民工,不能责怪他们不热爱土地。说到底,种地的经济效益普遍太低了,难以维持体面的生活。

为数不少的乡下农民正在变成农民工。他们进了工厂车间,或者在修路、盖楼。土地留给了老人。

2018年底,我到老家岫岩县一个叫样子岭的村子搞扶贫调研。村子里很少看见年轻人。不唯种地的年轻人少了,土地其实还面临着污染的问题。那里大面积种花生,据说这是当地比较适宜的经济作物。花生地普遍盖着地膜,土地被一片白色遮盖了,即便不在生产期,地里仍旧白花花的。问了当地村民,说这种地膜是非降解的。盖地膜也许能保今年的墒情,提高今年的产量。未来呢?明年,或者十年八年之后,土地会是什么樣子?地面污染是肉眼可见的,土质的污染呢?滥用化肥、重金属或者被污染了的水……我看不见,不敢多想。

其实也想不明白。

影子斜

从美观的角度想当然布局,哪根垄栽什么苗、撒什么种子,脑子里全是菜苗长成以后美丽的田园景象。我跟郭大哥讲了想法,有些他说好,有些他说不好,建议换个种法。有几次,他说的理由是“邪”——我问他字怎么写,他说自己没念过几天书,不知道,但农村人、种过地的都知道什么意思。农村人盖房子,左邻右舍、前后院之间,房子要一样高,否则就要“辟邪”,邻里之间就可能打仗闹纠纷。种园子也是这样,矮棵的尽量在南面,高棵的在北面,彼此之间别太近,这样就不会邪。有人在园子里栽树,树荫下种菜通常就长不好——让树邪了。

如果单纯从光线考虑,窃以为这个字就应该写作“斜”。万物生长向太阳,绝大多数植物都是喜光的,记得看过一个关于热带雨林的纪录片,不同种类的植物拼命向上长,越长越高,其实是在争夺阳光权,谁长得高,谁的光照时间长,谁就有生存下去、传宗接代的可能性,植物遵从物竞天择法则。传统农村把“斜”引申到“邪”,自然的光线之争掺杂进人类社会内容。大家的房子一样高,心理上就是一样的。你比别人家高了,可能遮挡人家光线,你的强势变成了人家的弱势,受影响的人家心理上不好受,就可能受“邪”。所以大家还是一样高为好。

这种建房规矩或者说原则,不光中国传统乡村,城市里其实也有。新建园区,如果有不同的楼型,比如洋房和高层,正常情况下矮房子要建在高房子的南面,这样不挡北面房子的光。但现在有的开发商把临街建成高层而把园区内部建成楼型更好的洋房或者别墅,临街的高房子比园区内部的高出许多,事实上挡了矮房子的光。拥挤的城市里寸土寸金,要么要阳光,要么要楼型,人的选择相对较小吧。只有远离城区的郊外,才容易找到彼此不挡光的别墅群,这是现代人生活的无奈。

头几年在北戴河疗养,东瞧西看,走访老别墅。据说当年建别墅时,有一个类似公会的组织,其中一个职能就是管别墅布局。后盖的别墅,跟原来别墅的距离要有一定之规,重要原则是不能挡住原有别墅的看海权。从阳光权到看海权,不同人群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对居住的要求也不同。人对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

还是回到园子里。我以为,那个“邪”字其实如果写成“胁”也是可以的,甚至意思更准确、更狠。植物生长靠太阳,你长得高,对另外的植物就是威胁。

阳光底下无新事,影子总是斜的。若想彼此不互相影响,不造成威胁,就拉开距离。如果不能拉开距离,那就遵从自然法则。

开黄花

想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西红柿、黄瓜、苦瓜、丝瓜、秋葵,包括田间地头、野地里生生不息的蒲公英、苣荬菜,开会达成共识了一样,都开黄色的花朵?不要笑我痴——自从种菜,脑子里净是园子里的小问题、“土”问题。委实是,这些黄色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实在太显眼了,不能不让我格外留意。尤其大片的油菜花,那更是蔚为壮观,吸引无数人追逐,耗费了多少胶卷。琢磨些日子,个人得出的结论是:黄色更容易招蜂引蝶。有蝴蝶和蜜蜂帮忙授粉,植物更容易结下果实、传宗接代。当然,另有一些菜,比如豆角,不是靠花的颜色而是形状——蝶形花,引诱蜜蜂、蝴蝶上当,进而帮助自己授粉。物竞天择,植物对自然及他者的理解、适应、利用,积累了千年、万年的经验,生存能力一点不比我们人类差。

开黄花是因为某些帮忙授粉的虫子喜欢黄色。而面对人类,虫子们有时候是会上当的。如果是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夏天或者秋天,去野外游玩时是不会穿黄色衣裳的——很多虫子喜欢黄色,黄色的衣服上总是沾满小蠓虫。

中国古代皇帝,坐上至尊宝座的代名词是“黄袍加身”。黄帝为什么要穿黄色的袍子?这是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

园子里的黄花,还让我联想到艺术问题,比如二人转。从前,在我们东北,传统二人转里面有一些妇女和儿童不宜的内容:漫漫长夜,头半宿可以男女老少一起看的表演,到了后半夜,女人和孩子要回避。那些妇孺不宜的表演内容,为什么有人演、有人看,总之有市场?我想一定是因为那些内容迎合了人性。跟繁衍后代相关的情绪和行为,是自以为高级的人类目前还摆脱不了的“低级”趣味。同样的道理也适合其他艺术样式中的色情描写、表达。人之为人,能做“圣人”的終究是少数。说到底,人和园子里的菜一样,都是造物之子。人类文明,总归逃离不了自然规律。

园中葵

我家园子里沾了葵字的植物有三种:向日葵、秋葵、龙葵。

向日葵是我种下的。说起向日葵,文艺青年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那个割掉了自己耳朵的画家凡高。如果有很大一块地,种上一片向日葵,那肯定很好看。我只有很小一疙瘩地,插空种几棵当点缀,虽然我不知深浅买了一袋向日葵种子。

郭大哥说向日葵种几棵不爱长,还邪地。我没听他的,悄悄种。

向日葵开花好看,我当花种。不结籽无所谓,结了更好。

园子里的第二种葵是秋葵。秋葵花朵不小,是那种很娇艳的黄色,开出的果实长成十厘米左右就可以摘下吃,摘晚了,秋葵里面的籽变硬,口感不好,柴。

龙葵是自生自长的。我拔草勤快,见到杂草及时除掉。那两棵龙葵苗藏在西红柿秧子底下,属于漏网之鱼,等我发现时,已经长大。看叶子眼熟,再三确认,是可以当中药材的龙葵,心中一软,就留下了。小时候我们管龙葵叫天天,我怀疑是“甜甜”二字的谐音,因为龙葵的黑色小果子很甜,是困难年代出生的孩子难得的美味。天天生命力很强,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见天天的秧苗。天天的种子是怎么到我家园子的呢?因为搬来以后并没有进新土,我家这一带从前是农田,也许就是土里原来的种子留下了吧。也就是说,这块土地上从前是长过天天的。天天成熟了以后,结下紫色的小果子。我摘下尝了,有一点点甜味,但不是记忆中的那种甜。可能是小时候能吃到的甜东西太少,而如今可吃的甜东西太多反而没感觉了吧。或者人年纪大,味蕾迟钝了?

想起从前背过的《长歌行》,是从一种叫葵的植物说起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入了汉乐府的这种葵,按照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说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蔬菜之一,但到了李时珍的时代,已经“今之种者颇鲜”。按照他的描述,葵“有紫茎、白茎两种。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看了他这些描述,我仍旧无法将之与自己认识的某一种植物对上号。不知道古人说的葵今天是否还有种植?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前背诗时感觉诗眼在这句,被人引用最多的也就是这句。而当我在园子里种菜、种花,忽然发现葵也应该拿出来说一说。

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一首诗的着重点竟然可以不一样啊。

责任编辑:沙爽

猜你喜欢

龙葵秋葵园子
小小的园子
我家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秋葵变变变
秋葵的家常做法
白灼秋葵煮四分钟
龙葵果
发芽土豆带着毒
麻香秋葵
龙葵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