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到大山的创客们

2019-09-10周晨亮

人民画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清军老林天麻

周晨亮

返乡能人,在外,往往功成名就,经济基础好,领导和组织能力强,尤其是一些经商人员或者企业主,有管理公司的能力,又有发家致富的经营能力,在本村村民中有较高威望,回到乡村后,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起到良好的效果。

朝天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能人返乡当带头人,办法多、干劲足,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他们积极投入对家乡的全覆盖“帮扶”,一方方“落后的乡土”摇身变为“希望的田野”。

“我以前一直在甘肃陇南一带从事天麻的栽培和收购,事业虽有小成,但心里一直空落落的。”2015年,39岁的付丕军怀揣对故土的思念,回到阔别近20年的家乡——朝天区宣河镇清泉村。他说:“感觉人一下子踏实啦!”

“乡亲们大部分还是进行传统农耕,没有什么特色产业。”家乡的贫困刺痛了付丕军的心。怎样才能带动父老乡亲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付丕军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利用自己多年累积下来的栽种技术、成熟的销售渠道,以及家乡产业的空白重操旧业,带领乡亲们发展天麻种植。

“我们这里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自然林业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非常适合天麻等中药材的种植。”为打消乡亲们心中的顾虑,付丕军陆续在清泉村、红梁村、竹坝村流转了100多亩林地,建起了天麻育种园和商品天麻栽培示范基地。“只要基地产生了好的效益,自然就有人愿意跟着我一起干。另外,我们还提供种子采购、技术指导、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付丕军说。

“年龄大了,出去务工不好找工作,在家辛辛苦苦刨几分地还不够糊嘴。”清泉村一组已年逾60的村民黄长方、黄长贵兄弟俩和许多保持观望的群众一样,选择到基地务工试试看,“周边有50多户农户在基地里长期务工,一年下来,一个人少说也能挣个万把块钱,还免费学到了技术,一举多得。”

2016年,付丕军栽种的第一批天麻开始采收。“发展天麻就是付丕军为我们几个村开出的脱贫‘良方’。”宣河镇党委副书记韩圳说,“试种第一年,一个个天麻大得跟红薯一样,共收了8万多斤,产值近百万元。”乡亲们在惊叹之余,终于打消顾虑,要跟付丕军一起干出个名堂来。

为让更多的乡亲们加入到发展天麻产业的队伍中来,2015年,付丕军组织成立了“广元市朝天区科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同年还成立了广元市首个村级返乡农民工创业信息平台“清泉村创客驿站”,专为有创业意愿的乡亲们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和交流平台。

“2016年,仅红梁、竹坝两个贫困村的种植基地,直接参与的贫困户就达35户,带动发展农户72户。”付丕军一心为家乡发展、为乡亲致富的事迹广为流传。同年,他先后被聘为朝天区科技特派员、广元市科技特派员。

4年多来,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付丕军先后定点联系帮扶宣河镇竹坝村、红梁村,临溪乡党家村、四新村,小安乡龙灯村、全胜村,文安乡葛家村等十余个贫困村,足迹遍布朝天的山山水水,帮助当地群众致富,被他们称为“天麻大王”。

党家村贫困户李荣龙一提起付丕军,就直竖大拇指。2016年,李荣龙在付丕军的帮助下,种起了天麻,先是几分地,再是一亩地,今年已发展到近两亩的规模。“顺顺利利摘了穷帽子不说,今年毛收入四五万元也是没问题的。”

“不施肥,不打药,不除草”,是付丕军种植天麻一直坚持的三大原则。翻开付丕军的工作记录册,密密麻麻记录着合作社各农户种植情况的数据。2018年,付丕军到帮联村开展技术培训12次,培训近千人次,入户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超过百次,电话解疑释惑次数多到“无法计算”。

如今,国家层面关于推动天麻产业藥食同源的申报正取得实质进展,付丕军觉得自己一直坚持发展商品天麻栽培的路子走对了。一旦天麻在全国实现药食同源,不仅对他来说是一次“打开市场的发展机遇”,对他身后的合作社的100多户乡亲来说更是捧得了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从嘉陵江边抬头仰望烟灯山,公路就像孩子随意在墙上画的线,歪歪扭扭蜿蜒而上。汽车吭哧吭哧在线上爬行,斜进山垭后,“之”字形道路转弯更急。总共5公里的山路,汽车爬了40分钟,才终于驶进了三滩村的小山窝。

这样的环境,好不容易走出去,赵清军为何要返乡创业?

“这是我们的根,打多少年工,挣多少钱,总得要回来。”来到赵清军石头高垒的院坝,一眼望出去,几十公里外的连绵青山,如烟如幻。

乡愁是赵清军和众多返乡创业人士心中的结。他20世纪80年代随哥哥外出务工,从建筑小工干起,逐渐成立起了自己的劳务公司,常年拉着几百人的队伍到处施工,还曾承建过投资上亿元的路桥隧道项目。但乡愁一直牵着他对家的眷恋。

“要让乡亲们跟我一起富起来,心里才踏实。”推进乡村振兴,首要的切入点就是“产业兴旺”。赵清军返乡创业瞄准了“生态文章”。2015年,赵清军自带挖掘机、翻斗车等,千里归来,自投300万元修了5公里山路,投资上千万元流转了3000亩撂荒地种植藤椒。如今,满山藤椒青枝摇曳。曾经有52户村民,因为外迁,只剩4户的贫困村,又现生机。部分村民跟随赵清军的脚步,回乡务工创业,修房造屋,山间的新房,和他们盼望的好日子一样亮堂。

“除了土地入股的分红,我们老两口平时在基地务工一年收入就有4万多元。”55岁的三滩村十组村民宁兴荣介绍说。

4年间,朝天区小山窝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流转三滩村与烟灯村退耕还林地3150亩,种植藤椒15万余株,并于2017年实现初挂果,共采收藤椒20余吨,产值达到30余万元。2019年,全面初挂果后,藤椒采收量将达80余吨,产值可达120余万元。

“小山窝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积极盘活土地资源,破解传统藤椒种植‘小散弱’困境,成为撬动群众脱贫增收、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杠杆。”朝天镇党委书记张祥介绍说,作为朝天区改革的试验田,“小山窝”成功开展了经济林木(果)抵押贷款、供销社综合改革、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改革三项改革试点,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农户262户(其中贫困户53户62人)实现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等多重收益,户均增收1.8万元。

“说不出的高兴,脱贫也有信心了。”烟灯村五组贫困户胡廷文,虽然今年已63岁,但还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感慨说,儿媳妇早年离家出走,儿子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照顾患有听力障碍的孙子身上,而他们老两口由于年龄大了,外出务工也有困难,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多亏了赵清军的带动,让他们现在不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把家里照顾得妥妥当当,生活又有了盼头。

去年,在流动资金吃紧的状态下,赵清军通过返乡创业分险(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贷款100万元。“有了政府的这个基金,返乡创业者无须抵押担保,就能获得银行贷款,真是及时雨。”赵清军指着长势葱郁的藤椒林说,政府的倾力扶持,给人希望和信心,“下一步我们还要搞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开农家乐,发展生态养殖,小山窝发展前景更美好。”

“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真是鼓舞人心!”朝天区李家乡老林村村民何勇兴奋地说。

“心里充满希望,民宿这个事情搞得,机不可失。”有些“急性子”的何勇立马“拉上人马”,热火朝天地在自家老宅里搞起民宿来。

何勇,今年45岁,18岁时当兵离开家乡直至2005年转业开始从商。经过在商场十余年的起起伏伏,如今在北京经营着一家以智能水表的销售、安装、维修及技术咨询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手下养活着十几口人”。

“小时候,家乡都很穷的,四周都是山,又没有路,基本就是‘出门靠走、通讯靠吼’的闭塞状态,能吃饱饭就不错了。那时候,人人都会想着怎么走出这个‘穷窝’。”何勇说。

“但在外面待久了,还是会想念儿时老家的吊脚楼、老木屋。”在何勇的心里,一直有着要回乡为家乡人民做点事儿的心愿。随着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何勇觉得“是时候返乡创业了”。

“说起来也巧,家里的老宅子要翻新,又赶上区政府鼓励发展农旅产业。当时就想为何不扩大点规模,直接搞个民宿呢?”讲起搞民宿的起因,何勇说,“只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

认准就要搞,“怎么搞不得呢?这么好的时代,要大胆点。”4年前,许久没回老家的何勇回了趟老家办事。令他惊讶的是,老家的发展变化已大大超出他的想象,特别是随着老林村所在的曾家山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四川省首批十大消夏度假旅游区,老林村的旅游发展迎来难得的好机遇。

2017年8月,占地面积30亩的“老林山庄”民宿项目开始动工,何勇的新时期乡村梦在此“启航”。“前后投入了1500多万元,压力很大,但对前景有信心。”正在指挥工人卸砖的何勇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65间客房,同时可接待200余人,平均一天住宿流水能有两万多元,加上餐饮和土特产品,有账算。”何勇掰着指头算细账,“小房间”撑起“大梦想”。

何勇的民宿项目最大的亮点是配套修建了一所“老林村家风家训馆”,馆内涉及全村17个姓氏、25位乡贤,通过家风家训名言警句、村规民约、老林姓氏家训、老物件收集保护等板块展示老林村的人文历史。此外,民宿的建筑风格还保留了川北特有的“大院子”“撮箕口”“尺子拐”“虚脚楼”等民居特色。

“你看这本子上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都是客人要求预订房间的。”充实的客源让何勇“底气十足”。

為了保证民宿的绿色饮食,何勇坚持自己种菜养猪,保证不用化肥、农药。“别人来图什么?无非是环境和服务,还有特色。”何勇融合“外来经”和“本地经”,打出美丽乡村“特色牌”,“在吃住玩中融合本地习俗,以李家舞狮、李家耍锣鼓、麻柳刺绣、平溪傩戏等特色民俗展演方式来保护传承川北民间文化。真正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服。”

随着老林山庄2019年7月20日开始营业,老林村更热闹了,重庆、成都、南充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随之,更多的村民也开始翻新自家宅院,办起了民宿。民宿在老林村火了,带动村民的口袋鼓了。何勇介绍说,老林山庄能创造长期就业岗位110个,优先聘用当地贫困户,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当问起担不担心同行竞争时,何勇爽快地说:“没啥可担心的,我还计划帮助周边20家农户集中保护性改建成川北民居,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让老林村旧貌换新颜呢。”

猜你喜欢

清军老林天麻
清军中火器的来源、使用情况与作用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浅析后金军(清军)攻城方略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爱不失聪
吃天麻后别开车
回报
浅析清军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的火器装备因素
改色的汽车
你骗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