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和引导

2019-09-10郎慧娣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引导构建

郎慧娣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必然是鲜活的、变化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构建动态开放的生态语文课堂。在高中新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背景下,“生态课堂”构建越来越为教育者们重视。它实现了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共生,各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的动态融合,课堂各种生态因子相生相长,每个学生的生命成长样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这种课堂教学更突出学生为本,强调对知识与能力的建构。教师是实现生态课堂系统运行的重要的“生态因子”,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生长,科学调控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提高课堂的整体设计和效率,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活动平台,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生态场。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构建;引导;

一、构建生态课堂,充分对话、先学后导

在高中新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背景下,“生态课堂”构建越来越为教育者们重视。它是指现代教育理念下,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进行知识能力品格培养和提升而构建的一种平等开放、动态发展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和思维,构建平等开放。课堂互动对话是生成的前提,而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伦理关系是教学对话的基础。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在真诚、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发表见解,展开自由和想象的翅膀热情地汲取知识。现代教学新理念提出,教师在师生活动中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职责是唤醒和激励,教师要营造一个多元学习、思维燃烧、情感流淌真诚对话的学习生态场,真正实现师生的共生共学。而宽松的课堂,学生愉悦的心情,安全的心理环境可以激发思维,营造互动的氛围,让学生间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彼此碰撞和接纳。教师要放下架子,交出课堂控制权,要形成尊重学生、包容学生的课堂文化: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好问的天性,保护可贵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要允许学生犯错,在错误中成长、提高,获得自信。

(二)尊重体验,开展多重对话,给予留白和选择的空间。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生命和自我意识的个体,具有能动性,都有学习和表达的欲望,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自主构建知识,产生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不断超越实现自我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个体经验,尊重学生“学生前阅读体验”,捕捉阅读和思维的“空白点”,抓住“最近发展区”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促成与文本、作者、与老师和同伴间的多重、有效对话。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善于启发,对合作对话进行智慧引导。要通过有效的展示对话学习,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率,共同来探究解决问题。当学生之间不能形成讨论对话系统时,教师可采用激活策略,如采用“煽风点火”策略、“挑拨离间”策略或“小纸条”、“递话筒”策略,教师从台前走到幕后,当好“隐形人”。让生态的课堂成为自然的课堂,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碰撞思想,教师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硬生生介入。启发式的提醒,学生自己对同伴的思考想法,各种意见信息进行过滤、梳理、整合,通过多层面的交往使课堂由始至终成为一个动态丰富的对话场,达到一个共生共赢效果。

二、生态课堂的优化和引导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必然是鲜活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一个个生长点,教师要引领调控,防止课堂流于散漫低效,作出及时的判断和点拨,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学习深度。

(一)适时调控无序与有序,进行对话拓展延伸。

学生对话交流中,可能超出与教师预设而“节外生枝”,产生无序状态。而这种无序状态很有可能成为生成资源最为丰富,情感上强烈,最能引发探究冲动的时机。“无序”是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生发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在看似“无序”的自主探究中给予宏观调节,生成“有序”。对话的场面可以热闹、混乱,而其内在应该是理性而有序的。热闹是形式,理性是实质;“乱”是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序”是最终的目的,它能够让学生进入更理性和深刻的学习天地,促进学生发展。而教师不要把无序视为大敌,而应该做个挖泉人和引水人,根据语文学科价值和学习目标,“临危不乱”对课堂意外进行调控和点拨,引导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组织课堂向“有序”生成,辩证循环和转化。同时,教师要善于延伸课堂对话,不要把教学内容封闭在40分钟里。应该融入新鲜、丰富的现实内容,要把它延伸于课内外的更大空间,向更高处去发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求欲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进一步感知课堂主题,指向于生活实际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思考的最佳状态,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加深对问题的探索。

(二)优化合作生态,组织有效探究

生成探究式学习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对知识探求的欲望和学习心理,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的课堂,生态课堂中合作的智慧克服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和封闭性,共同走向进步。合作探究有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组际合作、同专题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式合作等形式,为避免合作探究走过场的现象。小组建设要讲究科学并常态化开展,结构上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组搭配好、中、差三個层次,以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启发他们。其次,也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小组内最好是性格外向、内向的学生混搭并建立小组目标和小组公约;在讨论前必须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这有利于思维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是合作讨论的基础;合作学习要明确职责和分工,建立语文学科长负责制和组长协助制,谁组织、谁发言、谁记录、谁展讲,谁点评都有明确任务,讲求团队精神和小组整体成绩;小组讨论时间保证,落实内容,学会倾听和要点记录,并能对他人意见作评价和补充交流反馈;采用多元评价和整体评价结合方法,建立五级评价系统,以评价督促、激励合作学习,促进组内成员共同提高。只有目标明确、落实到位的合作探究才可以使动态学习和对话充分展开,生成有价值的课堂资源,有效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和课堂的效率。

(三)在互动的过程中彼此悦纳,实现经验的共享和增长。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规律、思维的张弛和情感的变化,用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生态的课堂中要关注文本,贯彻随文而讲的理念,巧抓对话点,启发自我体验和感悟。尤其是对话中容易出现模糊和混淆,意外的“变故”,这往往可能成为课堂生成性的生发点,教师要要抓住时机,及时利用,因时制宜巧加利用使之成为生成性资源。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直接评判对错或者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而要以文本为归宿,适时把问题抛给学生,再次形成思维的对撞,形成愤悱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自我探究。针对学生争强好胜,思维上“一根筋”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包容的眼界,从对话中的“对立”走向“对比”。在不同观点的比较中修正、丰富自己的理解。

生态的课堂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构建,碰撞和融合,在充分的对话中共享经验、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精彩与美妙。学生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更好地倾听、学会接受、学会欣赏,进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多维度交流。因而,生态的课堂是真实和谐的课堂,是生命的自然开放,它的丰盈和温度必将语文学习带入一个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周晶晶.建构生态课堂,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新课程导学,2017(10):7.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引导构建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