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大特征

2019-09-10周觅周发源

文化软实力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

周觅 周发源

[提 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三大特征:一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借鉴发达国家生态理念中的有益成分,总结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吸收、综合、扬弃各种思想理论,进行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开辟了生态文明思想新境界;二是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三是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有机结合,提出思想理念、制定蓝图方案、明确任务举措、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追责问责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又相互渗透,虚实一体,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中近与远、点与面、进与稳的有机统一关系,形成了融理论性、指导性、务实性为一体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三大特征,即集古今中外之大成,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有机结合。准确把握这些特征,对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特征之一:集古今中外之大成

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是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牛顿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生态思想精华、回答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创立的。

一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习近平指出,“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吸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02).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但他们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敏锐地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遭到破坏,强调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5.,“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是一样的,是受动的,受制约和限制的存在物。人能够改造自然,又依赖于自然,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恩格斯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560.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提出了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两个和解”思想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化解人类生态危机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起点。

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生存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体现在儒、道、释、法、墨、农等学派思想里,渗透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具有超越时空和地域的永恒价值,主要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民爱物”“取用有度”“崇尚节俭”等思想观念。《易传》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孔子强调,“仁”者要“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这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表述。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认为人们只有遵循自然本性顺势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道法自然”思想的经典论述。孟子讲:“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体現了尊重生命,“仁民爱物”的思想。《吕氏春秋》记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吕氏春秋·览·孝行览》),“孕育不得杀,彀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淮南子·主术训》),阐明了“取用有度”的观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把“崇尚节俭”的思想说得具体鲜活。

习近平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164.,“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01).,“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7(02).。习近平在讲话和文章中娴熟地引经据典,经常运用中华优秀生态文化阐明当代生态文明思想,生动而深刻,确立了生态文明的中国话语体系。

三是借鉴发达国家生态理念中的有益成分。工业革命以来,资源枯竭、气候变暖、水体污染、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令人们认识到繁荣背后的生态危机,《寂静的春天》《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世界的经济学》《增长的极限》等生态环境著作问世,绿色运动风起云涌、绿党组织日益活跃。1972年以来,联合国多次召开生态环境会议,促进了对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关系的深入思考,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理念应运而生并广泛传播,珍爱地球、保护自然的理念、制度、技术和行动,推动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遇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经或正在遇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国家生态环境的治理理念和经验,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益借鉴。

四是总结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和实践了一系列好思想好举措,从兴修水利到植树造林,从改造自然到保护自然,从“多快好省”到可持续发展,从“两型社会”建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为生态环境治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成果。但拼资源、拼环境、拼能耗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唯GDP论”的政绩考核办法,在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难以为继。习近平深刻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以问题为导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他指出,“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02).,“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02).,“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因此,打造“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自身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之,习近平站在历史发展和面向未来的高度,按照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审视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对各种思想理论进行吸收、综合和扬弃,进行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战略、新举措,大大提升了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水平,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生态文明新境界。

特征之二: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3.,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生态环境是经济建设的基础,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都是自然的产物。离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而经济发展和经济水平提高,又能够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和科技支撑。近代以来,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人类中心主义”蔓延,对大自然无节制地掠夺,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等严重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福利时,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习近平对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明确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他说:“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23.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良的自然环境,也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生产力基础。如果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来获取经济的增长,会破坏人民赖以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会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再生产功能。他强调,“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建设中,不能只保护生态环境而放弃经济发展,也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为此,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他说,“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間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86.他进一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弘扬人民友谊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01).发展经济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财富。为此,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参见:习近平.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N].人民日报,2007-03-21(09).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使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能够和谐相处、共生共赢。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相辅相成。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促进政治建设。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建设有序高效发展。习近平指出,“如果生态环境恶化,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03.当前,我国已进入环境风险高发时期,环境污染呈现出广域性、结构性等新特点,一旦发生环境事故,就将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习近平强调,“全党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生態文明建设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研究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方案[N].人民日报,2015-03-25(01).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治建设来保障。生态环境具有公益性、公共性,政府是生态环境管理的主体,政治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习近平强调,“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01).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转变“GDP至上”的政绩观,进一步优化政绩考评体系,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习近平还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02).因此,要加快构建约束与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既要建立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又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遵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在习近平亲自主持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已建好了“四梁八柱”,统筹谋划与重点推进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将相关部门职能进行了有效整合,强化其生态保护职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监管的职责明确且集中,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较大程度上避免“九龙治水”的乱象和“地方保护”,“有利于增强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参见: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1.同时,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引领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总之,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也是政治建设的内容,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

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一方面,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历代文化成果中,自然生态文化都是丰富而绚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生态文化,可以使文化建设更加多姿多彩。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生态文明成果,不断创新生态文化的内容、方法及表现形态,能够不断深化、延展和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使文化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态文化养分。另一方面,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文化赋予生态文明以深厚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能够凝聚全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赋予生态文明建设以极高的组织效能,能够产生巨大的整合力、协调力和创造力;文化赋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以正确方向,能够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生态文化的熏陶、教育、激励作用和凝聚、润滑、整合作用,在全社会确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让生态文化在人们的心里扎根。

习近平指出,“生态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我们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扎根,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自觉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8.他尖锐地指出,“对照这一要求,必须承认我们在许多方面还相距甚远,现实生活中违法排污、违规建筑、乱砍乱伐、乱掘乱挖、乱捕滥杀等无视生态规律的行为还时有发生,究其深层原因是我们还缺乏深厚的生态文化。因此,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使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8. “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参见: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6.要把生态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产品生产、日常生活中,让绿色、低碳、循环、节约、环保理念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走在全社会前列,发挥表率作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机关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74.;从娃娃抓起,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在各类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普及,促使生态文明成为时尚。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习近平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8.。“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33.。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不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群众不满,弄得不好将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习近平还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状况和幸福指数,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所在,也是社会建设的目标所在。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行动,在社会建设中统筹推进。习近平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191.,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参加,才能广泛、深入、持久、落实。“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文明的节约型消费模式。”習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70.要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动员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整合起来,行动起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之力。

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从历史和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创新。只有遵循这一规律,牢牢抓住这一特征,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才能在理论上更加清醒,实践上更加自觉,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胜利。

特征之三:理论与实践实现了有机结合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发展。习近平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产生、发展、形成的。习近平在我国西部、中部、东部地区都工作过,先后经历了大队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直至党中央总书记等多个岗位,对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十分了解。在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中,他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既针对问题采取实际解决办法,又注重对问题的理论思考,把实干实效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使其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扩展、深化、系统化。从梁家河大队带领乡亲治沟打坝、打井引水、大办沼气、植树造林,到制定《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强调保护环境、清除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从在福建多岗位多方面探索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生态省建设,到在浙江部署“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特别是担任党中央总书记之后,习近平站在全国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生态文明,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曾写过《既重务实,又善务虚》一文,深入剖析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说:“务实,是指从事某项工作时,能够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而务虚,则常指在某项工作实际开展之前,先从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进行学习、思考、研究、讨论,以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务实是务虚的出发点和归宿,务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而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做好务虚,务实就如同无头苍蝇,只能盲目瞎转。”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69.可见,习近平非常明确地强调,理论与实践、务虚与务实是相互依存、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从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搞生态文明、怎样搞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才会目标准、方向明、思路清、举措实,少走或不走弯路。习近平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观点”;“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观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观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观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观点;“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观点;“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观点;“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观点;“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观点等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南。另一方面,实践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务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务实。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是一个实践问题。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习近平说:“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1.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解决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从实干入手,落实在实效上。没有实践,没有务实踏实的工作,不扎扎实实抓落实,理论就会成为空谈。之所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因为它由五个紧紧相扣的环节组成。

一是提出思想理念。从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阐明“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视野开阔又紧接地气,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逻辑严密又易于操作,宏观、中观与微观有机衔接,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制定蓝图方案。习近平在主持工作的各个岗位上,都特别注重把思想理念制定为实施方案,推动好思想好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例如,2015年,在习近平亲自主持下,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完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以此为依据,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方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方案、规划、法规,画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施工蓝图。

三是明确任务举措。有了蓝图,怎么施工?谁来做,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就要把蓝图进行分解,出台政策,形成项目,落实经费,明确职责,广泛宣传,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习近平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把任务明确化、具体化,狠抓落实,蓝图才会变成现实。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观点是对旧理念、旧观点的纠偏和更新,必然遇到各种阻力。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既要加强宣传教育、政策引导,使其成为主观自觉,又要加强外部督查,对不愿改、不愿做、做不好的,公开曝光、严肃问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环保大督查真抓严查,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是严肃追责问责。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习近平指出,要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对损害生态环境负有直接责任的要严肃问责。要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内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离任审计,对破坏和损害生态环境的要终身追责。参见: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6.这就大大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心中之重和自觉行动,从而带动全社会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新风尚。

需要指出的是,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为五个环节,仅仅是一种理论划分,是为了方便说明。实际上,这五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环环相扣又相互渗透,虚实一体。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理论性、指导性、务实性为一体的独特风格。而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必须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一方面,要立足当前,从人民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解决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使人民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到明显成效,切实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另一方面,要搞好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把各种具体举措与中长期规划有机衔接,积小胜为大胜,在具体的生态环境改善中体现长期美好愿景。习近平还强调,“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6.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以钉钉子的精神解决生态环境中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把解决当前问题放在长远发展中规划,实现了当前与长远关系的协调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面广线长点多,情况复杂,任务繁重,旧账欠得多,发展对生态环境又会产生影响,既要不欠新债又要偿还旧债,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可能全面开花,不可能不分轻重缓急,只能抓住重点,破解难点,以点带面,才能落实见效,把思想理念变成生动实践。这些年来,我们抓住环境污染这一突出问题,开展防治环境污染攻坚战,对气、水、土、垃圾等严重污染问题集中整治,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严肃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另一方面,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存亡与共。习近平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必须统筹谋划、统一管理,全面推进。参见: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01).成立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委员会,重新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机构,对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態环境监管的职能进行大幅度的整合,就是为了统筹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使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达到协调一致。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还要把握好进与稳的关系。习近平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05-19(01).这就需要积极进取和稳妥安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益求精干大事,守住底线不出事。一方面要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不犹豫,不懈怠,持续加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负重前行中蹄疾行稳,做一件,成一件,巩固一件,决不允许反复和“回潮”,不断取得生态文明新成效;另一方面,要稳妥稳健,确保安全,守住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发展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让人民在享受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自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激荡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之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02).

[4]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01).

[8]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05-19(01).

[9]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01).

[10] 习近平.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02).

[11]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02).

[1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03.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5]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探析